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魁元

作品数:37 被引量:37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2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凹陷
  • 10篇沾化凹陷
  • 9篇油气
  • 9篇成藏
  • 5篇油藏
  • 5篇沙河街组
  • 5篇勘探
  • 5篇储层
  • 4篇地层
  • 4篇油气成藏
  • 4篇沙四段
  • 4篇碳酸
  • 4篇碳酸盐
  • 3篇盐岩
  • 3篇异常高压
  • 3篇油气藏
  • 3篇沙四上亚段
  • 3篇碳酸盐岩
  • 3篇气藏
  • 3篇湖相

机构

  • 35篇中国石油化工...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化胜利...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骏马石油装备...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中国石化
  • 1篇胜利石油管理...
  • 1篇冀东石油勘探...

作者

  • 36篇刘魁元
  • 9篇康仁华
  • 9篇邱隆伟
  • 8篇单宝杰
  • 7篇刘连启
  • 3篇李琦
  • 3篇曾治平
  • 3篇武恒志
  • 2篇徐福刚
  • 2篇李志鹏
  • 2篇罗顺社
  • 2篇黄克
  • 2篇高振中
  • 2篇林承焰
  • 2篇宋国奇
  • 2篇赵翠霞
  • 1篇彭德堂
  • 1篇何幼斌
  • 1篇李淳
  • 1篇刘承红

传媒

  • 7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岩石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复式油气田
  • 1篇内江科技
  • 1篇地学前缘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石油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东沾化凹陷罗151井区隐伏辉绿岩的产状及岩相带划分被引量:12
2000年
山东沾化坳陷罗 15 1井区辉绿岩是侵位于沙河街组三段及一段的近地表整合侵入体 ,研究认为该辉绿岩由三个不同期侵入的岩体所构成 ,岩体的形成时间大致为东营组及馆陶组沉积时期 ,岩体间有厚薄不一的夹层存在。岩浆侵入过程中所携带的热使围岩发生了烘烤变质 ,形成了碳质板岩带、角岩带等两个岩相带 ;岩体中由于冷凝速度的差异 ,也可以划分出边缘带及中心带等岩相带。岩相带对岩体及其围岩中储集空间的发育特征具有明显的影响 。
邱隆伟席庆福刘魁元
关键词:沾化凹陷产状岩相
邵家地区北部断阶带沙四段灰岩油气成藏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为进一步深化邵家地区北部断阶带沙四段灰岩油气成藏研究,明确下步勘探方向,以石油地质理论和油气成藏差异性理论为指导,结合油气藏分布特征,在石油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沙四段灰岩油气藏的输导体系及油气成藏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邵家地区北部断阶带沙四段灰岩油气藏发育4种油气输导体系,分别为断层上、下两盘烃源岩与储层对接初次运移侧向输导体系,上覆中—高成熟度烃源岩初次运移纵向输导体系,深大断裂二次运移纵向输导体系以及不整合面二次运移侧向输导体系。在这4种油气输导体系的控制作用下,研究区发育3种油气成藏模式,分别为油气纵向运移构造成藏模式、油气侧向短距离运移岩性成藏模式和油气侧向长距离运移差异聚集成藏模式。
孙玉花李志鹏林承焰刘魁元
关键词:断阶带灰岩油气成藏模式沙四段
碱性成岩作用及其在济阳坳陷的应用展望被引量:23
2007年
研究成岩作用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次生孔隙的评价和预测服务的,成岩环境是影响次生孔隙形成及分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地层水的性质可以将成岩环境划分为酸性成岩环境和碱性成岩环境,它们一般出现于成岩过程的不同阶段,酸性成岩环境常对储集空间的形成造成较大影响,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出现总体以碱性成岩环境为背景的成岩作用,即碱性成岩作用。碱性成岩作用可以促使人们加强对成岩环境及其影响的认识和研究,正确认识储层不同成因类型的孔隙,为储层的评价和预测提供新的思路,也可以为一些相关地质问题提供新的解释。济阳坳陷内有些地区(如渤南洼陷)或层位具有存在碱性成岩作用的条件,有必要进行探索性研究。
邱隆伟赵伟刘魁元
关键词:成岩环境储集空间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研究被引量:30
2003年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具有以下特征 :(1)储层为暗色、厚层富含有机质的生油岩 ;(2 )泥岩油气显示段具有高压异常 ;(3)主要分布于深凹陷区缓斜坡上 ,泥质岩油气显示段主要集中在断层带附近。泥岩裂缝性储集层的形成主要与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局部构造变形及断裂作用有关 ,被非裂缝性泥岩所封闭形成自生自储的泥岩裂缝油气藏。
徐福刚李琦康仁华刘魁元
关键词: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流体
邵家洼陷区含油气系统研究及应用被引量:6
2007年
从烃源岩、沉积类型、储层物性和发育因素、油气运聚特点及保存条件等方面对邵家洼陷含油气系统进行研究,并对洼陷内的含油气系统做了对比分析。最后确定邵家洼陷共发育三套烃源岩,并形成三套含油气系统。根据研究成果,在实际生产中重新对油气聚集有利部位部署探井,新增了石油地质储量,实现了本区油气勘探的突破。
刘连启刘魁元张元福单宝杰
关键词:沾化凹陷含油气系统
罗151块火成岩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利用油藏工程方法 ,研究罗 15 1块火成岩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界限 ,以确定此类油藏合理的开发技术参数 ,为该类油藏合理、有效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由于火成岩油藏的特殊性 ,即溶蚀孔洞、裂缝以及粒间孔同时并存 ,因此应立足于注水开发、机械采油 ,井网部署应考虑裂缝的发育方向 ,注水井水线方向应与裂缝方向有一定的角度。对于高压异常油藏 ,初期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大 ,地层压力一旦降到静水柱压力以下 ,向上恢复的难度很大 ,因此地层压力宜保持在略高于静水柱压力范围内。利用所确定的技术政策界限 ,在罗 15 1块布井 12口 (其中生产井 8口 ,注水井 4口 ) ,平均单井日产油 3 0t。
贾俊山陈瑞李岩黄迎松刘魁元
关键词:开发方式
渤南洼陷沙三段浊积水道砂岩油藏相控储层预测被引量:21
2008年
常用的稀疏脉冲、基于模型的井约束地震以及地质岩性随机模拟等储层反演方法,在浊积水道砂体勘探中的储层预测效果不理想。利用相控储层预测技术,结合古地貌分析成果、已开发井区资料,以高精度地震资料为手段对渤南洼陷沙三段浊积水道砂岩进行了储层预测和岩性圈闭评价。结果表明,在单斜构造背景及构造等值线、断层走向线、油水边界线"三线"平行或低角度斜交环境中,渤南洼陷沙三段浊积水道是浊积岩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在同一水道砂体的不同位置,由于断层封堵性的差异,圈闭及成藏条件存在较大变化,可以形成"切香肠"式的构造-岩性圈闭油藏。该类油藏高部位含水并不能说明低部位不含油,因此在该类油藏的勘探过程中还需对断层封闭性进行探讨。通过勘探实践,总结出了浊积水道油藏"定位"、"寻源"、"跟踪"、"比对"的勘探经验,同时证明了相控储层预测技术是高成熟探区精细勘探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刘魁元
关键词:沙河街组浊积水道层序地层勘探技术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深层强超压环境下有机质热演化被引量:4
2007年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的地层普遍发育超压甚至强超压系统。超压与地层有机质热演化反应过程存在复杂的相关性。深层盐下、盐间地层有机质的热演化受强超压的影响,不同热演化反应过程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作用:镜质体反射率演化正常;烃类裂解以及烃类结构演化在深层强超压作用下受到抑制作用。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的超压抑制为深层源岩成烃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是文留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因素。
曾治平郝芳刘魁元杨世刚
关键词:东濮凹陷超压有机质热演化
邵家洼陷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岩性测井解释模型被引量:7
2015年
综合岩心、薄片、测井以及分析测试资料,以沉积相带限定范围,按沉积相类型分别建立了邵家洼陷渐新统沙河街组四段碳酸盐岩岩性测井解释模型。研究表明,邵家洼陷沙河街组四段发育白云岩、生物灰岩、砂屑灰岩、鲕粒灰岩、泥晶灰岩、泥灰岩和石膏质灰岩等碳酸盐岩,主要沉积类型为生物礁、近岸灰岩滩与远岸灰岩滩。统计各相带内岩石类型及测井响应特征,按相带分别建立岩性测井解释模型。将模型运用于研究区部分井段,经薄片资料验证,识别效果较好。湖相碳酸盐岩岩性测井解释模型提高了岩性的识别精度,对预测碳酸盐岩有利储集层的分布十分有益。
杨生超邱隆伟刘魁元徐宁宁杨勇强韩霄姜嘉诚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湖相碳酸盐岩测井解释岩性识别
渤南断阶带沙四上亚段储层成岩演化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渤南断阶带沙四上亚段发育广泛的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综合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等手段,总结储层发育的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所属成岩阶段和成岩演化序列;结合地层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烃类充注史提出储层阶段性时空演化过程和成岩-成藏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储层中成岩A1期次生孔隙形成时间与烃源岩主生排烃期、有效圈闭形成时间具较好的耦合关系,构成油气成藏的各项条件;渤南断阶带东部和西部因埋深和原始组成物质差异造成储层成岩特征和成岩-成藏过程的差异.根据储层自生矿物间接触关系判定成岩作用顺序为草莓状黄铁矿胶结→石英次生加大/长石岩屑溶蚀→石英弱溶蚀/方解石胶结/长石弱胶结→方解石溶蚀→铁方解石胶结→晚期黄铁矿胶结.相伴随的黏土矿物演化是由成岩早期的伊蒙混层、伊利石和高岭石矿物组合到成岩中后期的伊利石、高岭石、伊蒙混层和绿泥石矿物组合,对应质量分数变化为伊蒙混层减少约30%、伊利石增加约40%、高岭石减少约20%和绿泥石增加约20%.渤南断阶带东部和西部储层埋深差异约400m同时石英质量分数相差约10%.由此造成两者分别处于中成岩A期和B期的成岩阶段进而造成储层物性、油气储集能力和成藏过程的差异.
徐宁宁邱隆伟杨生超解超刘魁元单宝杰刘连启
关键词:低孔低渗储层成岩演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