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育杰

作品数:49 被引量:175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0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皮瓣
  • 8篇动脉
  • 7篇缺损
  • 7篇关节
  • 6篇再植
  • 6篇皮瓣修复
  • 6篇离断
  • 6篇干细胞
  • 6篇表皮干细胞
  • 5篇伤口
  • 5篇疗效
  • 5篇脊髓
  • 5篇P物质
  • 5篇穿支
  • 4篇动脉穿支
  • 4篇血流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胫后
  • 4篇胫后动脉

机构

  • 32篇解放军第40...
  • 14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济南军区总医...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9篇刘育杰
  • 32篇丁小珩
  • 25篇屈志刚
  • 22篇焦鸿生
  • 19篇张宏勋
  • 18篇姜凯
  • 7篇仲霄鹏
  • 6篇王爱民
  • 6篇黄晖
  • 6篇方光荣
  • 6篇刘春雷
  • 6篇王丽丽
  • 5篇王正国
  • 5篇郭文治
  • 5篇曹学成
  • 4篇沈岳
  • 4篇郑波
  • 3篇孙乐天
  • 3篇纪翔
  • 2篇杜丽

传媒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2012中华...
  • 2篇山东省医学会...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新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感觉神经肽P物质特异性受体在表皮干细胞上的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近10年来,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作为皮肤细胞发生、修复、改建的源泉,因其与上皮源肿瘤、皮肤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皮肤伤口中外源性感觉神经肽P物质可促进ESCs增殖并将其大量募集于创缘,加速修复过程。为进一步探讨P物质对ESCs生物学行为影响的机制,本实验分别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观察体外培养的ESCs上P物质的两种特异性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NK—1R)和NK-2R的表达情况。
刘育杰赖西南王正国黄晖艾军华王丽丽
关键词:感觉神经肽P物质表皮干细胞特异性受体ESCS皮肤伤口MRNA水平
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对一种集合点状接触、锁定及加压于一体的新型接骨板(PC-LCP),进行弯曲力学特性、生物力学稳定性测试评估。方法对三种医用不锈钢接骨板,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PC-LCP)、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 DCP)、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各3副进行四点弯曲试验;20对新鲜山羊胫骨制成横断骨折,应用三种接骨板固定,进行四点弯曲、扭转及垂直压缩试验。结果PC-LCP弯曲刚度弱于DCP、LC-DCP,三者有显著差异(P<0.05),但三种接骨板固定骨折后的生物力学特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强度稍低的新型接骨板PC-LCP固定骨折后与其它两种接骨板有同样的生物力学强度及较好的力学稳定性。
邢叔星赵玉峰刘东北段卡拉王爱民王子明蒲渝刘育杰费军陈卫军
关键词:接骨板生物力学
带胫骨骨瓣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合组织缺损
姜凯丁小珩刘育杰
文献传递
上肢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
目的:报道上肢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12例临床病例。 方法:对12例上肢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临床病例的发病、病程、检查、术中所见进行分析探讨并进行手术松解或手术吻合。 结果:12例上肢神经非创伤性神...
丁小珩方光荣屈志刚姜凯张宏勋焦鸿生刘育杰潘达德
关键词:上肢神经神经损伤手术松解
文献传递
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临床应用初步报告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观察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hANG)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指固有神经缺损10~20mm4例5侧,用hANG(广州中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移植桥接神经缺损,其中急诊一期手术移植3例4侧,二期手术移植1例1侧,均为单侧指固有神经移植。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神经清创修复,确保移植物两端的神经断端均无损伤,以9-0显微缝合线端端间断缝合。未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术后随访1~3个月,通过手术部位物理检查及血生化和免疫检测以评价hANG移植的安全性。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评定标准评价指神经功能,以观察hANG修复指神经缺损的临床疗效。结果4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过敏性反应、感染、肝肾毒副作用等不良反应。术后1~3个月血生化检测均正常。所有hANG移植侧指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其中2例移植侧术后3个月两点分辨觉为8mm(S3^+,优)。结论hANG移植修复指神经缺损在短期内未发现移植物被排斥或对人体产生毒性反应,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丁小珩刘小林刘育杰姜凯屈志刚张宏勋焦鸿生方光荣顾立强朱庆棠李智勇何波朱家恺
关键词:周围神经神经移植去细胞神经
手指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的临床研究
张宏勋丁小珩刘育杰焦鸿生屈志刚姜凯
文献传递
外源性P物质诱导的表皮干细胞P物质自分泌现象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表皮干细胞P物质(substance P,SP)自分泌特点。方法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给予外源性SP刺激,采用免疫荧光、ELISA、Western blot、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刺激后细胞的SP基因、蛋白以及外周环境中SP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外源性SP刺激后,表皮干细胞及其培养液中SP蛋白表达上调,24h达到峰值,浓度明显高于外加的SP浓度;SP基因在6h即已达到峰值;封闭自然杀伤(NK)细胞受体后给予刺激,则SP表达不上调。结论给予外源性SP能诱导表皮干细胞自身的SP自分泌。
黄晖赖西南王正国蒋伟刘育杰王丽丽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P物质自分泌
自制简易动态外固定架治疗PIP关节不稳定性骨折脱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自制简易动态外固定架治疗近侧指间关节不稳定性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3年10月,对8例近侧指间关节不稳定性骨折脱位(Hasting分型Ⅱ、Ⅲ型)采用自制简易动态外固定牵引架治疗.通过患指的正侧位X线片确诊.Ⅰ期行骨折闭合复位,采用自制的简易动态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愈合可,无钉道感染等并发症.8例获1~2年随访,X线示骨折全部愈合;关节脱位复位满意;所有PIP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屈曲平均95°(90°~100°),伸直平均2.5°(0°~10°).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全指关节活动度(TAM)系统评定: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83%;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平均8.6(8~10)分.结论 自制简易动态外固定架治疗PIP关节不稳定性骨折脱位,方便、实用、价廉,对PIP关节不稳定性骨折脱位具有良好的疗效.
纪翔刘育杰丁小珩屈志刚姜凯张宏勋焦鸿生仲霄鹏刘春雷郑波
关键词:近侧指间关节外固定架脱位骨折
掌背侧菱形推进皮瓣在先天性并指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报告应用掌背侧菱形推进皮瓣重建指蹼治疗先天性并指畸形的疗效。方法对5例先天性并指畸形患儿,分指后在患指掌背侧掌骨头间设计并切取掌背侧菱形推进皮瓣以重建指蹼。术后评价指标包括:手指功能情况,指蹼形态学观察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2.0cm×0.9cm,最小1.5cm×0.6cm。术后所有皮瓣愈合良好,未出现淤血、边缘坏死等现象。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5个月,患指屈伸功能良好,重建指蹼深度、宽度合适,并形成较好的指蹼坡度,患儿家长对指蹼形态及术后手指功能均感满意。结论在治疗先天性皮肤性并指分指术中,应用背侧菱形推进皮瓣重建指蹼,术式简单,外形美观,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刘育杰丁小珩张宏勋焦鸿生屈志刚姜凯
关键词:手畸形先天性并指(趾)外科皮瓣
拇指桡侧筋膜瓣在甲床重度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总结应用拇指桡侧筋膜瓣修复甲床重度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2年1月,收治16例甲床重度缺损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16~54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挤压伤10例,电锯伤4例,烫伤2例。损伤指别:拇指3例,示指4例,中指5例,环指3例,小指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h~8 d,平均19.3 h。患者除甲床缺损外,指腹软组织基本完整;其中9例伴末节指骨骨折。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0.9 cm×0.6 cm~2.3 cm×2.1 cm。甲床缺损程度按照周庆文等提出的甲床损伤分度标准,Ⅲ度6例,Ⅳ度10例。切取大小为1.0 cm×0.6 cm~2.5 cm×2.2 cm的拇指桡侧筋膜瓣,拇指缺损行逆行移位修复,2~5指行带蒂移位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末次随访时,患指功能根据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法,获优10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7.5%。结论采用拇指桡侧筋膜瓣修复甲床重度缺损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能获得较好疗效。
刘育杰丁小珩焦鸿生张宏勋屈志刚姜凯曹学成
关键词:甲床缺损创面修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