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凤

作品数:6 被引量:119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教育
  • 3篇教师
  • 1篇性知识
  • 1篇隐性知识
  • 1篇知识
  • 1篇职教
  • 1篇任教
  • 1篇入职教育
  • 1篇衰落
  • 1篇中小学教师
  • 1篇显性
  • 1篇显性知识
  • 1篇小学教师
  • 1篇美国中小学教...
  • 1篇教育改革
  • 1篇可持续发展教...
  • 1篇课程
  • 1篇课程开发
  • 1篇教师个人
  • 1篇教师个人知识

机构

  • 6篇西南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普渡大学

作者

  • 6篇刘永凤
  • 2篇范敏
  • 1篇袁顶国
  • 1篇梁敬清
  • 1篇谭菲

传媒

  • 2篇教育研究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外国教育研究
  • 1篇全球教育展望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美国教师研究运动的形成、衰落与复苏
2017年
美国教师研究运动发展轨迹的独特性在于其经历了形成、衰落,以新的姿态复苏的曲折历程。具体而言,美国的教师研究是起源于行动研究的一种"群体合作"性质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因面临外部压力和内部困境,教师研究走向衰落。80年代开始,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大学教育研究者的支持以及民间教育力量的凸显共同促使美国教师研究运动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回归教育舞台,自此之后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教师研究逐渐在美国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刘永凤范敏
关键词:教师研究教育改革
斯腾豪斯对课程开发“过程模式”的诠释被引量:7
2017年
基于对学校教育本质及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认识和批判,斯腾豪斯在英国人文学科课程改革中选择了替代性的过程模式来指导课程开发。他依据有价值的内容的选择原则及活动的结构、教学中的"过程原则",同时重拾被泰勒排除的"两种可能性",来开发现代中学的人文学科课程。与布鲁纳的《人:一门研究之课》这门基于学科结构开发的课程不同,研究团队将《人文学科课程计划》的开发变成了以争议性问题领域为切入点的系统的课程行动研究。斯腾豪斯认为,在强调知识与理解的教育领域中,过程模式是一种更合理的课程开发方式,它反映的是一种更普遍的教育价值以及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观,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个人和专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从而提出了以教室里的批判性探究为基础的持续的专业发展的需要。
范敏刘永凤
关键词:课程开发
教学模式概念的系统分析——教学模式概念的三元运行机制被引量:35
2005年
基于对现实教学模式概念研究的三种基本取向:结构模式观、程序模式观与方法模式观的系统分析,诊断出三种模式观的优点与局限。以模式概念为逻辑生长点,立足于整体论视角厘定出教学模式概念的新内涵,并系统诠释了教学模式概念的三元作用机制。
袁顶国刘永凤梁敬清
关键词:教学模式
国际“核心素养”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启示被引量:46
2017年
"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发展的DNA",已跃升为当下教育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利用Cite Space可视化科学计量软件,对权威数据库Web of Science收录的712篇国外"核心素养"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合作互动稍显不足;国际研究已覆盖"核心素养"的构建、培养、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等多方面。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勇闯"深水区"的关键阶段,周密构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需从融合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选择恰切推进方式、预设合理评估策略等层面予以立体观照,以确保这一重要举措能发挥最具实质意义的教育效用。
刘永凤
关键词:CITESPACE可持续发展教育
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入职教育被引量:4
2015年
美国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以价值定位、目标设计、指导原则、内容结构、实践模式和评价体系为结构模块,形成较为完备的结构体系,为提升美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中小学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入职教育的价值与目标","层级具化、逻辑展开、环环相扣的设计与实践思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三大特征,可为改进、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提供启示与借鉴。
刘永凤谭菲
关键词:教师教育初任教师入职教育
教师个人知识的内涵、构成与发展被引量:27
2017年
教师个人知识实质性地主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教师的个人知识有其特定的内涵,包括群体性显性知识、群体性隐性知识、个体性显性知识、个体性隐性知识四大构成要素。而教师个人知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彼此联系,并以"视界融合"的机制,通过联合化、内在化、外在化、社会化四种方式不断生成、转化和发展,从而整体提升教师个人知识的品质与成效。
刘永凤
关键词:教师个人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