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铭基

作品数:17 被引量:58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耗能
  • 7篇地震
  • 7篇抗震
  • 7篇抗震性
  • 7篇抗震性能
  • 7篇混凝土
  • 5篇地震易损性
  • 5篇动力分析
  • 5篇增量动力分析
  • 4篇地震易损性分...
  • 4篇型钢
  • 4篇型钢混凝土
  • 4篇易损性分析
  • 3篇抗震性能评估
  • 2篇弹塑性
  • 2篇弹塑性时程
  • 2篇弹塑性时程分...
  • 2篇型钢混凝土梁
  • 2篇延性
  • 2篇时程

机构

  • 13篇广州大学
  • 10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北京市建筑设...
  • 1篇广州市城市规...

作者

  • 17篇何铭基
  • 13篇吴轶
  • 8篇杨春
  • 5篇蔡健
  • 5篇张春梅
  • 3篇郑俊光
  • 3篇周云
  • 2篇黄炎生
  • 1篇刘爱荣
  • 1篇陆祝贤
  • 1篇朱昌宏
  • 1篇梁伟盛
  • 1篇邓雪松
  • 1篇吴嘉欣

传媒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工程力学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广州大学学报...
  • 2篇工程抗震与加...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第五届全国建...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大剧院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
由于建筑造型与功能的需要,剧院等公共建筑设计方案往往属于抗震特别不规则建筑,因此有必要对这类重要建筑进行罕遇地震下的性能评估。以某超限大剧院为分析对象,采用Perform-3D软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并评估了结构整体...
何铭基黄泰赟边建烽杜元增庄信
关键词:剧院弹塑性时程分析抗震性能评估
文献传递
基于Grasshopper的空间网格结构快速建模程序编制与应用被引量:12
2018年
参数化设计为结构工程师创造了结构快速建模的有利条件,使结构工程师能专注于结构方案比选与优化的工作,从而制定出合理且经济的结构方案。利用Grasshopper参数化设计平台,编制了用于空间网格结构快速建模的程序,详细介绍该程序如何将建筑模型转换成SAP2000结构分析模型。考虑到构建用于施加荷载的面单元需要较大的工作量,二次开发了基于方位角计算的蒙板程序,进一步提高程序的建模效率与普适性。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应用,验证了空间网格结构快速建模程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结构工程师开发类似程序提供参考,使复杂结构的建模分析效率得到提高。
何铭基吴轶黄泰赟胡伟泉
关键词:参数化设计空间网格结构GRASSHOPPER程序开发
带腋撑梁式转换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结构存在竖向刚度突变不利于抗震的问题,在转换层处设置了钢筋混凝土腋撑,以降低转换结构竖向刚度突变程度,改善其抗震性能。通过对普通与带腋撑钢筋混凝土转换框架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建立其地震易损性曲线方程,并且研究了腋撑对钢筋混凝土转换框架结构破坏机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腋撑能有效地减缓转换框架结构地震反应,显著地降低转换框架结构在各个破坏状态下的超越概率。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腋撑能有效地避免结构在首层与转换层处形成"层侧移机构"的破坏机制,防止钢筋混凝土转换框架结构发生整体或局部倒塌破坏。
蔡健梁伟盛何铭基
关键词:增量动力分析地震易损性
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梁转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2013年
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梁转换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转换结构,受力状态和抗震性能有别于普通的耗能减震结构,设计过程缺乏理论指导。因此,该文在建立该种新型结构简化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方法推导了结构各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公式,建立了一套该种结构基于"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弱构件"等延性设计思想的设计方法。设计实例分析证明,根据该文方法设计的带耗能腋撑转换结构,相比普通结构转换层处的刚度突变得到了缓解而且结构的延性得到了提高。该文提出的方法可为该种新型转换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吴轶杨春郑俊光何铭基张春梅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梁延性设计设计方法
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减震性能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解决底部大空间结构上刚下柔,底部框支层变形大的问题,在不影响建筑使用空间的前提下,本文提出在柔性底层设置耗能腋撑以改善转换结构抗震性能。以带梁式转换层的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ETABS对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及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对比分析,研究耗能器类型与场地土类型对耗能腋撑工作性能和转换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粘滞型耗能腋撑对本文算例的层间位移角与层间剪力的最大值减幅均可达到36%左右,结构顶层加速度与基底剪力的峰值最大减幅分别为29%和56%;而粘弹型耗能腋撑仅对转换层处有一定减震作用,控制效果不理想;软弱场地与坚硬场地上带耗能腋撑转换结构的减震位移比分别介于0.80~0.90和0.65~0.85之间,耗能腋撑对坚硬场地上转换结构的减震效果较佳。
吴轶何铭基周云张春梅郑俊光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框架耗能减震
节点区柱钢管不贯通式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传力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为研究节点区柱钢管不贯通式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的传力机理,文章采用基于纤维模型的有限元软件SeismoStruct开展数值模拟分析,建立了该种新型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的三维简化模型,模拟节点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拟合良好.在验证简化节点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对框架梁的弯矩分布、环梁的扭矩与弯矩分布进行研究,总结了节点区钢管不贯通式环梁节点的弯矩传导机理.研究表明,该新型节点的弯矩传导主要集中在框架梁轴方向,传力机制较节点区钢管贯通的节点型式直接、有效.
郑俊光吴轶何铭基吴嘉欣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纤维模型
带转换高层框架结构基于变形和损伤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了满足建筑功能多样化的要求,出现大量带转换层的竖向不规则结构。由于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带转换层的建筑结构中,以达到提高转换结构抗震性能的目的。在本文分析算例中,带转换高...
何铭基
关键词:最大层间位移角地震易损性地震损伤模型
文献传递
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梁转换结构抗震性能参数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梁转换结构是新型的转换结构,通过试验研究验证该新型结构与普通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相比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框架柱轴压比、转换梁托柱轴压比、腋撑设置位置、腋梁刚度比等设计参数对该新型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框架柱和托柱轴压比较大的结构中设置耗能腋撑,可以更加明显的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综合结构响应分析和腋撑变形耗能分析的结果,得出腋撑角度θ的最佳取值为30°~45°,腋撑端部距梁端距离a的最佳取值为Lb/6~Lb/5,腋梁刚度比Kh'的最佳取值为0.2~0.3。
杨春吴轶郑俊光何铭基张春梅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抗震性能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带耗能腋撑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抗震性能评估被引量:7
2010年
增量动力分析(IDA)是一种用于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参数分析方法。通过分析IDA曲线,可更全面地了解结构的地震需求、刚度退化、强度退化与地震动强度的关系。基于转换结构抗震性能差的问题,在转换层处设置耗能腋撑,以普通和带耗能腋撑钢筋混凝土框架转换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增量动力分析,评估普通与带耗能腋撑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表明,耗能腋撑能有效地降低转换层处的地震反应,不同工况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幅为20%~60%,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值曲线在转换层处的突变得到减缓。普通与带耗能腋撑钢筋混凝土框架转换结构对应"基本完好"和"防止倒塌"性能水准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分别为1/850、1/100与1/720、1/80,均小于高规规定框架结构在相应性能水准下的层间位移角限值1/550和1/50。普通与带耗能腋撑钢筋混凝土框架转换结构无法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需要调整耗能腋撑的参数以满足规范要求。
吴轶何铭基杨春张春梅周云
关键词:增量动力分析抗震性能评估
耗能腋撑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加固性能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为了减小强烈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损伤破坏,在不影响建筑使用空间的前提下,提出在梁柱节点区附近设置耗能腋撑,改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以一榀普通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耗能腋撑采用防屈曲支撑,对框架结构进行低周反复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并变化耗能腋撑布置方式,研究耗能腋撑对框架抗震性能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带耗能腋撑框架滞回曲线饱满,框架结构的强度与刚度退化得到减缓,延性系数提高了53%;随着耗能腋撑与梁端距离或夹角的增大,框架结构的初始刚度与承载力均得到提高,两者分别提高了48%和39%,其延性系数最大可达到8.66;而耗能腋撑与梁的夹角对框架结构的刚度退化系数影响并不显著。耗能腋撑有效地改善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
吴轶何铭基郑俊光刘爱荣邓雪松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