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雄

作品数:38 被引量:180H指数:8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建筑科学
  • 19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隧道
  • 9篇隧道工
  • 9篇隧道工程
  • 7篇数值模拟
  • 7篇黄土隧道
  • 7篇值模拟
  • 5篇现场测试
  • 5篇黄土
  • 5篇建筑
  • 4篇支护结构
  • 4篇混凝土
  • 4篇爆破
  • 3篇洞口段
  • 3篇应力
  • 3篇振动
  • 3篇施工方
  • 3篇施工方法
  • 3篇隧道洞口
  • 3篇公路
  • 3篇荷载

机构

  • 32篇兰州理工大学
  • 17篇长安大学
  • 6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中铁十四局集...

作者

  • 38篇乔雄
  • 14篇陈建勋
  • 7篇罗彦斌
  • 6篇王梦恕
  • 5篇李萍
  • 4篇岳峰
  • 4篇杨鑫
  • 3篇轩俊杰
  • 2篇李文惠
  • 2篇黄沛
  • 2篇程选生
  • 2篇朱前坤
  • 2篇张琼
  • 2篇胡平
  • 2篇韩剑
  • 2篇刘钦
  • 2篇周凤玺
  • 2篇李辉山
  • 2篇冯欢
  • 2篇陈文俊

传媒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地震工程学报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长安大学学报...
  • 2篇建筑科学与工...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甘肃科技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高等建筑教育
  • 1篇噪声与振动控...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隧道建设(中...
  • 1篇隧道与地下工...
  • 1篇第一届全国土...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综合蓄热法在地铁车站混凝土冬期养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对综合蓄热法的概念及相应施工要求、养护热工计算进行了阐述,并以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哈尔滨东站为工程依托,针对城市地铁明挖车站冬期施工特点,在设计及施工中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技术,以测温数据指导施工,确保混凝土养护期间不受冻害影响,实现了车站主体结构冬期施工安全、质量达标的目标。并得出如下结论:1)采用综合蓄热的养护方法,经测温显示当大气温度最低为-10℃时,混凝土温度为16℃,棚架内温度为7℃,当大气温度为-3℃时,混凝土温度为25℃,棚架内温度为14℃;2)浇注完成,现场留设同条件养护试件3组,经试压,在此条件下养护3 d时的混凝土强度可达到抗冻临界强度要求(设计强度的30%);3)采用上述养护方法可满足大气温度在0℃~-15℃之间的混凝土养护。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马明波乔雄柳之森
关键词:城市地铁冬期施工混凝土综合蓄热法
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其应用于施工,可以降低施工难度,有利于保证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快速开挖;(2)初期支护要及时施工;(3)架设仰拱栈桥,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仰拱,使得初期支护形成一个...
陈建勋乔雄罗彦斌
文献传递
一种隧道的进洞施工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的进洞施工方法,其应用于施工可以降低施工难度,有利于保证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本发明依据隧道洞口轴线与地面等高线相交的角度来确定进洞方式,隧道的进洞施工方法包括正交进洞施工、斜交进洞施工、侧向进洞施工和单...
陈建勋胡平韩剑乔雄罗彦斌
文献传递
悬挑板结构弯曲型裂缝的加固方法
悬挑板结构弯曲型裂缝的加固方法,其步骤为:(1)先将悬挑结构(1)的自由端支撑起来,并支撑至裂缝闭合程度;(2)在悬挑板结构(1)的上表面凿出凹槽(2),位置与原受力钢筋位置对应;(3)清除凹槽(2)中浮动的砂石,并用水...
程选生冯欢李文惠朱前坤景伟陈文俊张琼岳峰乔雄
文献传递
浅埋黄土隧道中系统锚杆支护作用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6
2011年
为了研究系统锚杆在浅埋黄土隧道中的支护效果,以陕西吴堡—子洲高速公路刘家坪5号隧道为依托,利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有、无系统锚杆的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6个开挖阶段和截止到二衬施作阶段的隧道变形量,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浅埋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有系统锚杆的隧道变形值大于无系统锚杆的变形值,这是由于锚杆是在钢架支设后进行打设,锚杆的打设不仅破坏了土体的稳定,而且延误了喷射混凝土和钢架支护的最佳时机,使变形量增加;有、无系统锚杆拱顶下沉和净空收敛的现场实测值基本处于同一数量级,说明在浅埋黄土隧道中系统锚杆的作用不显著,可以取消。
陈建勋轩俊杰乔雄
关键词:浅埋系统锚杆拱顶下沉数值模拟
沥青混凝土路面纵向裂缝发展影响因素初探
2006年
路面裂缝是长期困扰建设者的问题之一。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纵向裂缝的问题,建立路基路面结构的三维模型,运用三维有限元对其进行分析。根据数值分析的结果,得到路面与轮胎接触面下处于复杂应力状态,轮隙(并排两轮向的缝隙)中心点处于x,y方向受拉,z方向受压的应力状态,该状态可加剧纵向裂缝的发展。同时,沥青混凝土面层在荷载作用下的差异沉降也可导致和加速纵向裂缝的产生、发展及路面损坏。得出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纵向裂缝出现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等提供了基本依据。
李萍陈小念陈卓乔雄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有限元分析
MHB碎石化动力响应及其对邻近建筑和居民的振动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MHB碎石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改建工程中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但冲击破碎过程中对邻近建筑和居民的振动影响问题亟待解决.基于弹性理论和波动理论对冲击荷载下路面板的物理参数衰减规律进行推导分析;依托山东S245省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工程现场振动监测试验,并结合ANSYS/LS-DYNA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对不同影响因素下路面板的三向动力响应进行研究,探寻碎石化邻近建筑物水平安全距离和影响居民舒适度的临界距离.结果表明:MHB碎石化施工振动属于冲击型振源,振动以负幂指数形式衰减,且计算、实测和数值模拟结果曲线衰减趋势一致;随着冲程的增大,碎石化动力荷载峰值出现时间不断提前;振动速度峰值1cm/s可作为判断邻近建筑安全与否的控制指标;当重锤下落高度分别为0.8m、1.0m、1.2m时,临近建筑物水平安全距离分别为14m、18m、20m,影响居民舒适度的临界距离分别为24m、29m、和31m.
李萍念腾飞张雅莉毛昱乔雄
关键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动力响应安全评价
分部开挖法施工隧道中隔壁优化研究
2022年
针对大跨度公路隧道施工采用分部开挖法时,其临时支撑施工速度慢、加工困难等问题,以G312线清水驿至傅家窑公路隧道为依托,将弧形中隔壁替换为竖直中隔壁,采用MIDAS GTS软件分别对两种中隔壁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相同结构不同材料强度中隔壁对大跨度隧道施工的变形及受力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两种中隔壁支护均能满足施工稳定性要求,竖直中隔壁的竖向应力相比弧形中隔壁增大了97.16%,采用竖直中隔壁时隧道围岩和中隔壁的位移变形相比弧形中隔壁更小;(2)对比大跨度隧道施工中分别采用I18和I22b两种不同型号的竖直中隔壁,得到采用I22b钢架的中隔壁产生的最大应力能降低23.09%.
张伟乔雄骆维斌王延文田过勤倪伟淋刘文高
关键词:隧道工程大跨度隧道数值模拟
一种基于钢架实测应力的隧道围岩压力确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钢架实测应力的隧道围岩压力确定方法。本发明能够反映隧道围岩压力的真实情况,进而可用于隧道支护结构设计参数的修正,本发明采用的方法步骤为1)假定钢架截面的正应力为线性分布,利用钢架内...
陈建勋陈丽俊乔雄罗彦斌刘钦黄沛
喀鲁莫其隧道初支大变形的处置措施研究
2022年
初支变形问题是深埋软岩隧道开挖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针对在建喀鲁莫其隧道出现的初支大变形、衬砌开裂及拱顶下沉问题,进行了现场围岩级别判定及变形监测,对病害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支护参数变更的措施,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变更参数后的支护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采用现场监测对施工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病害发生时,拱顶部分出现喷射混凝土的脱落以及开裂的现象,且变形部分有着明显的持续增长,变形速度量值较大,纵向连接钢筋及初支钢拱架已出现强拉变形,拱脚处的初支钢拱架已发生断裂,隧道初支变形较大,整体呈现为挤压性变形,拱脚处收敛值及速率均大于拱顶位置,拱脚最大收敛值达50 mm,最大收敛速率为29 mm/d,拱脚收敛出现了突变,变形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2)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变更参数后拱顶下沉、拱腰和拱脚的收敛相比于原支护参数下的位移分别减小了80%,90.8%和96.2%,变更后的SVa支护参数产生的位移变形较小,在拱顶、拱腰以及拱脚位置产生的变形均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能够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结构的稳定性。(3)对比变更后支护参数的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数据,发现参数变更后的拱顶沉降、拱腰收敛和拱脚位移均明显减小,初支大变形的问题得以解决,围岩整体变形趋于稳定,隧道各支护形式形状完好,没有出现明显的破坏现象。
任永强乔雄刘文高倪伟淋黄锦聪
关键词:隧道工程支护结构变形数值模拟软岩隧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