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齐全
- 作品数:31 被引量:12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死亡预测因子
- 【目的】评价影响伴有血流感染的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生存率的可能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研究98例患者发生的133次血流感染,评估潜在的死亡预测因子。使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元逻辑回归方法以确定预测因子。【结果】入选患者平均年龄42...
- 万齐全肖雪飞叶启发周建党
- 18例自体肝移植围手术期技术与处理
- 2009年
- 目的探讨自体肝移植(liver autotransplantation,LA)围手术期相关技术,规范LA的诊治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7年间18例接受LA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初步总结LA手术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与处理的经验。结果18例LA术中、术后共计各类并发症13例次,其中术中心律失常和术后出血、胸水、胆漏、败血症、小肝综合征等是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结论LA较常规肝切除并发症多,如能及时诊断处理并不影响围手术期疗效。该技术为常规难以切除或切除困难的肝占位性病变开辟了新的技术径路,远期疗效尚在随访中。
- 叶啟发任祖海明英姿成柯牛英佘兴国马颖刘洪万齐全叶少军
- 关键词:自体肝移植并发症围手术期
- 肝移植术后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20例)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45例)收治365例行肝移植受者中术后发生血流感染的107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受者均采用改良背驼式肝移植,根据术前细菌培养结果预防性使用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或碳氢霉烯类抗生素抗感染,术后免疫抑制剂基础方案选用FK506+泼尼松。观察指标:(1)肝移植受者术后血流感染情况:血流感染发病率、血流感染次数、不恰当的抗感染处理、原发感染部位、微生物感染类型、细菌培养结果、血流感染病死率。(2)影响肝移植受者术后血流感染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指标:受者性别、年龄、供肝来源、免疫抑制剂使用、感染距肝移植时间、感染时体温、感染原发部位为腹腔内或胆道感染、病原微生物类型、院内感染、不恰当的抗生素使用、血清cr水平、血清Alb水平、外周血WBC、外周血淋巴细胞、外周血PLT及感染性休克指标。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受者的生存情况、生命体征,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免疫抑制剂浓度、血液常规以及生化指标、手术及其他感染相关并发症,急性排斥反应。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月31日。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资料以x^-±s表示。单因素分析使用,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肝移植受者术后血流感染情况:107例肝移植受者术后发生186例次血流感染,血流感染总发病率为29.32%(107/365)。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流感染发病率为28.18%(62/22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流感染发病率为31.03%(45/145),两家医院血流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6,P〉0.05)。56例受�
- 万齐全谢建飞叶少军刘忠忠仲福顺周建党叶啟发
- 关键词:肝脏疾病血流感染病死率肝移植
- 心脏死亡供者肾移植4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心脏死亡无偿器官捐献(DCD)供者移植后的恢复情况及此类供体对受者及移植物术后的影响。方法:对4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DCD捐献的肾脏后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并对其术前和术后的诊疗及随访血肌酐、移植物及受者存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受者中无1例出现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PNF),18例受者术后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其发生率为37.5%,DGF组与无DGF组受者及移植肾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098,P=0.447)。48例受者中有7例(14.6%)受者移植肾丢失,其他41例受者随访时间为0.5-23(中位数8)个月,39例(95.1%)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在1,3,6,12个月移植物的存活率分别为95.7%,93.0%,90.0%,87.5%,患者的存活率分别为100%,94.9%,90.0%,87.5%。结论:在我国尚无脑死亡法的环境下,DCD是解决我国器官移植界瓶颈的重要手段,是器官来源的重要部分,并且有着较好的短中期预后。
- 明英姿叶启发邵明杰佘兴国刘洪叶少军成柯赵杰万齐全马颖赵于军牛英刘炼张盛朱利军
- 关键词:肾移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预后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对大鼠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输注对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股骨、胫骨,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MSCs,体外扩增,在注射MSCs的基础上,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实验大鼠分...
- 佘兴国马颖万齐全牛英叶少军朱毅周威李偲
- 半离体肝部分切除、自体肝移植技术探讨:附二例成功的病例报告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半离体肝部分切除、自体肝移植应用技术。方法对2例难以常规切除的病人施行半离体肝部分切除自体肝移植术,2例手术分别在转流和非转流术下完成,在持续低温灌洗过程完成肝部分切除、修整,最后恢复残肝再灌注和再植术。结果2例病人术后残肝代偿好,无小肝综合征。结论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中应用转流更完全,为难以常规肝切除的病人提供了可行性技术径路。
- 叶启发明英姿佘兴国牛英任祖海成柯玛娜袁金忠马颖万齐全
- 关键词:肝移植半离体静脉转流
- 2006年至2016年遗体器官捐献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对2006年至2016年遗体器官捐献领域英文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遗体器官捐献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使用Cite Space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遗体器官捐献领域的研究力量、高影响力作者、核心期刊、高频关键词以及突变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278条文献数据显示,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美国,论文产量达497篇,占10年发文总量的28%;高产作者Ploeg RJ和Parrilla P发文量均为14篇,高被引作者Kootstra G论文被引192次;高被引期刊《Am J Transplant》的论文被引达917次;高频关键词依次为organ donation、transplantation、donation等,突变词包括waiting-list、beating donor、donor-kidneys等。结论遗体器官捐献领域近10年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心脏死亡捐献移植手术存活率、遗体器官捐献移植手术预后、遗体器官捐献供体器官保存技术等方面,研究前沿集中于遗体器官捐献率、器官供体来源、遗体器官捐献供体标准及扩展标准等方面。
- 罗爱静邓渲桐谢文照万齐全
-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移植存活率供体来源
- 影响腹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发生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发生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并分析其相关的30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一项双中心、时间长达13年的腹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发生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相关的临床资料。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确立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研究观察期间,共有2 169例病人进行了腹部实体器官移植手术。91例腹部实体器官移植受者(4.6%)发生了99次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其中,最多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29株,29.3%),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4株,24.2%)。该9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0±12.7)岁。首次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后的死亡率为39.6%(死亡36例)。单因素分析确立以下变量能够预测血流感染相关死亡:肺部为原发部位(P=0.001)、院内感染来源(P=0.002)、同时存在其他血流感染(P<0.001)、发生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时体温≥40℃(P=0.039)、血肌酐>1.5mg/dl(P=0.006)、血清白蛋白<30g/L(P=0.009)、血小板计数<50 000/ml(P<0.001)以及感染性休克(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OR=160.463,95%CI=19.377-1 328.832,P<0.001)、血肌酐>1.5mg/dl(OR=24.498,95%CI=3.449-173.998,P=0.001)、院内感染来源(OR=23.963,95%CI=1.285-446.991,P=0.033)以及同时存在其他血流感染(OR=27.074,95%CI=3.937-186.210,P=0.001)能够预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相关30d内的死亡。结论:腹部实体器官移植发生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性休克、血肌酐>1.5mg/dl、院内感染来源以及同时存在其他血流感染能预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相关30d内的死亡。
- 万齐全张盛方泽鸿叶啟发
- 关键词:多重耐药
- 肝移植术后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感染特点及防治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革兰氏阳性(Gram-positive,G^(+))球菌是引起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对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构成了巨大威胁。本研究通过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术后2个月内G^(+)球菌感染的病原菌组成、耐药性、危险因素及抗G^(+)球菌抗生素使用效果,以期指导肝移植术后G^(+)球菌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行肝移植的256例受者中39例发生的51株G^(+)球菌感染的球菌组成、耐药性及抗球菌抗生素防治效果的数据,并分析球菌感染危险因素。结果:病原菌构成中屎肠球菌处于优势(33/51,64.7%),粪肠球菌次之(11/51,21.6%)。最常见感染部位为腹腔/胆道(13/256,5.1%)及尿道(10/256,3.9%)。51次G^(+)球菌引起的感染中50次(98%)发生在肝移植术后1月内。对G+球菌最敏感的药物为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考虑到万古霉素的肾毒性,所有病人均未使用万古霉素。达托霉素与替考拉宁预防球菌感染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25(P=0.005)、术中红细胞输注量≥12 U(P=0.013)及术后预防用抗生素>2种(P=0.003)与术后球菌感染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MELD评分>25分(OR=2.378,95%CI 1.124~5.032,P=0.024)及术中红细胞输注量≥12 U(OR=2.757,95%CI 1.227~6.195,P=0.014)是肝移植术后G^(+)球菌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预防用抗生素>2种(OR=0.269,95%CI 0.121~0.598,P=0.001)的肝移植受者术后G^(+)球菌感染率降低。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的G^(+)球菌感染以腹腔/胆道及尿道的屎肠球菌感染为主。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及利奈唑胺均是抗G^(+)球菌敏感药物。达托霉素与替考拉宁预防G^(+)球菌感染效果相当。术前MELD评分高及术中大量输注红细胞患者术后易发生球菌感染,术�
- 吴小霞吴灵俐舒琳谢晨鹏万齐全
- 关键词:肝移植耐药性
- 背驮式肝移植术后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防治探讨
- 目的:探讨背驮式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5月至2007年1月间施行的280例背驮式肝移植中34例术后早期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
- 叶启发马颖万齐全佘兴国明英姿成柯牛英任祖海刘斌赵于军袁金忠
- 关键词:背驮式肝移植急性胰腺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