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凌录
- 作品数:14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被引量:5
- 2001年
- 温丙昭李玲郭新红江明丁凌录张缙鸾许素玲
-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恶性血液病
-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检测及临床移植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lo- PBSCT)供者经 G- CSF或 G- CSF+GM- CSF动员后 ,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 (PBSC)移植物中的幼稚粒细胞与单个核细胞 (MNC)、CD34 +细胞及 CFU- GM之间的相关性和移植的剂量标准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 11例 allo- PBSCT供者用 G- CSF(9例 )或 G- CSF+GM- CSF(2例 )进行动员 ,于动员前及动员后 ,分别对外周血及 MNC收集物中的幼稚粒细胞、CD34 +细胞及 CFU- GM进行检测计数 ,预处理方法主要用大剂量环磷酰胺 (CTX) +全身照射 (TBI)。 结果 :动员后外周血中的幼稚粒细胞与 CD34 + 细胞及CFU- GM同步增加 ,外周血 MNC中的幼稚粒细胞数与 CD34 + 细胞数及 CFU- GM有较好的相关性。11例患者全部植活和恢复造血功能 ,并为染色体核型或血型转为供者型所证实。结论 :allo- PBSCT供者经 G- CSF或 GM- CSF动员后 ,外周血 MNC中幼稚粒细胞与 CD34 +细胞及 CFU- GM有较好的相关性 ,因此 ,MNC与幼稚粒细胞数结合可作为 allo- PBSCT的剂量标准 ,该法检测方便快速 ,稳定性好。 allo- PBSCT能迅速重建和恢复造血功能。
- 温丙昭李玲曲建华丁凌录江明郭新红马艳付美兰陈王容钟笛许素玲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
-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患者诊断为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环磷酰胺 (CTX) +全身照射 (TBI)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连续 5 .5 d对供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后分 2天采集单个核细胞 ,并于采集当日由静脉输给患者 ,移植后给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措施。 结果 :患者迅速恢复造血功能 ,于 0 d血小板≥ 2 0× 10 9/ L,+14d白细胞 >1.0× 10 9/ L。+14d骨髓增生活跃 ,性染色体核型转变为供者型 (46 ,XY) ,随访至今不变。结论 :allo- PBSCT是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手段。
- 曲建华温丙昭李玲丁凌录陈王容钟笛
- 关键词: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
- ABO血型不合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及输血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对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功能重建及移植后早期成分输血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首先对供受者ABO血型及血清凝集效价进行鉴定。单采单个核细胞时控制红细胞污染量在10 mL以下,移植后检测受者血型转变、血清凝集素的动态变化和干细胞植活情况。结果:ABO血型不合移植与ABO血型相同移植后干细胞植活时间相同,移植时及移植后早期成分输血无1例发生溶血现象。结论:ABO血型不合不影响造血干细胞植活时间,移植后根据受者血型转变情况及凝集素动态变化选择移植后早期成分输血,可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且不影响干细胞植活及血型转变时间。
- 王蕊温丙昭曲建华江明李玲郭新红陈王容迪里娜孜·阿不来提丁凌录
- 关键词:ABO血型系统异基因输血
-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35例临床分析
- 目的:评价经G-CSF动员后,外周血中幼稚粒细胞和CD细胞的相关性及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
- 温丙昭李玲曲建华江明陈瑢丁凌录钟迪郭新红马艳
- 文献传递
- HLA单倍体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36例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亲属间HLA单倍体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恶性血液病患者36例,中位年龄25(11~48)岁,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1个位点不合者7例,2~3个位点不合者29例。移植方案采用清髓性预处理及联合免疫抑制剂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进行非体外去T细胞的PBSCT,移植的CD34^+细胞中位数为11(4.16~21.00)×10^6/kg。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持久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发生急性GVHD(aGVHD)15例(41.7%),均为Ⅰ-Ⅱ度;存随访时间超过18个月的29例患者中发生慢性GVHD(cGVHD)17例(58.6%)。移植后T、B、NK细胞亚群下降及恢复与HLA位点全相合移植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4~69)个月,复发5例,累计复发率为13.9%。现无自血病存活30例,2年预期总无白血病生存率(LFS)为82.2%。结论应用清髓性预处理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进行非体外去T细胞亲属间HLA单倍体相合PB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方案。
- 袁海龙李玲曲建华温丙昭江明郝建萍陈瑢郭新红哈力达·亚森王善征丁凌录
- 关键词:HLA抗原血液肿瘤移植物抗宿主病
- 单次大容量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行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
- 2005年
-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单次大容量采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根据7 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动员后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数(MNC)、分离采集过程中收集的干细胞混悬液的混浊程度及病人的状况,采用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仪按患者全血容量(TBV)的3个循环单次分离并采集外周血的干祖细胞,计数MNC及CD34+胞数,冻存10-14 d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术,观察造血重建的情况。结果:7例患者单次大容量采集到的MNC及CD34+平均细胞数分别为7.25×108/kg和5.57×106/kg,采集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较重的肢端及口唇麻木感,余6例均无其他明显不适,采集顺利。行APBSCT术后中性粒细胞≥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平均天数分别为+8.9 d和+8.7 d。结论:部分恶性淋巴瘤患者可单次大容量采集到足够量的干祖细胞,且采集过程是安全的,行APBSCT术后造血重建迅速。
- 江明丁凌录曲建华钟笛陈瑢郝建萍迪丽娜.阿不来提王蕾温丙昭
- 关键词:干细胞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恶性淋巴瘤
- 非体外去T细胞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英文)被引量:2
- 2009年
- 背景:应用亲属人类白细胞抗原单倍体相合供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几乎可使所有需要移植治疗的患者都能在亲属间及时找到供者。但由于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合的免疫学障碍,应用常规方式移植不但排斥率高而且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显著增高。目的:观察应用清髓性预处理联合多种免疫抑制方案进行非体外去T细胞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单倍体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观察,于2002-07/2008-06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血液病研究所完成。对象:恶性血液病患者42例,年龄10~48岁。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1个位点不合者7例,2~3个位点不合者35例。方法:预处理方案为清髓性的,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均以环孢素加短程甲氨蝶呤为基础方案,人类白细胞抗原1个位点不合时加用霉酚酸酯,人类白细胞抗原2~3个位点不合时再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抗CD25单抗。移植物为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未进行体外去除T细胞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CD34+细胞11×106/kg。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及移植后1,3,6,12及18个月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及单倍体移植受者T、B亚群变化。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持久供者干细胞植入,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9例,Ⅰ度16例,Ⅱ度3例,2年累积发病率为50.8%;在随访大于6个月的31例患者中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3例,局限型20例,广泛型3例,2年累积发病率为57.1%,无患者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人类白细胞抗原单倍体非去T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T、B亚群下降及恢复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移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小样本临床治疗中,应用清髓性预处理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进行非体外去T细胞亲属间人类白细胞抗原单倍体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
- 袁海龙温丙昭曲建华李玲江明郝建萍陈瑢郭新红哈力达·亚森王善征丁凌录
-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恶性血液病移植物抗宿主病
-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研究被引量:3
- 1998年
-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allo-PBSC)动员及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方法:2例患者诊断分别为急非淋白血病M_(2a)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预处理方案主要为大剂量环磷酰胺加全身照射。主要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8mg左右·kg^(-1)·d^(-1)连续5天对异基因外周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的供者进行动员,第5天及第6天(即相当于移植的-1天及0天)用COBESpectra血液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核细胞(MNC),两次采集的MNC悬液均于0天由静脉输给患者。例1输入的MNC及幼粒细胞数分别为6.07×10~8/kg及1.38×10~8/kg,例2为8.98×10~8/kg及1.76×10~8/kg。移植后给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措施。结果:2例均迅速恢复造血功能,例1于+110天血型完全转为供者型,例2骨髓染色体核型完全转变为供者型(46XX),Ph^1染色体由阳性转为阴性。现已分别随访106及133天,骨髓仍持续缓解。结论:allo-PBSCT有造血功能恢复快,不需采集骨髓等优点。同时我们还对移植的剂量标准提出了新的看法并进行了讨论。
- 温丙昭张缙鸾郭新红李玲丁凌录许素玲
- 关键词:白血病G-CSF造血细胞移植
-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晚期恶性淋巴瘤1例
- 2000年
-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晚期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患者诊断为淋巴肉瘤白血病,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加全身照射(TBI),供者为HLA相同的胞妹,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8ug·kg^(-1)·7.25^(-1)连续5.5天对供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于第5天及第6正(即相当于移植的一1及0天)用Cobespectra血液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核细胞(MNC),两次采集的MNC悬液均于0天由静脉输给患者。移植后给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措施。结果:患者迅速恢复造血功能,于+13天WBC>1.0×10~9/L,TBC>20×10~9/L(不输血)以后逐渐恢复正常,+14天骨髓增生活跃,性染色体核型转变为供者型(46,XX),现已随访至90天,骨髓仍持续缓解。结论:allo—PBSCT是治疗晚期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手段。
- 曲建华温丙昭李玲傅美兰丁凌录陈蓉
- 关键词: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恶性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