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承先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省新华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沙星
  • 2篇螺杆菌
  • 2篇莫西沙星
  • 1篇氧氟沙星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幽门螺杆菌根...
  • 1篇预防性
  • 1篇预防性抗生素
  • 1篇预防性抗生素...
  • 1篇症状
  • 1篇三联疗法
  • 1篇首发
  • 1篇首发症
  • 1篇首发症状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切除术治疗
  • 1篇左氧氟沙星

机构

  • 4篇湖北省新华医...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汪毅
  • 4篇黄景荣
  • 4篇龚承先
  • 4篇屈银宗
  • 4篇计春燕
  • 3篇赵莉
  • 2篇李婷
  • 2篇杨建美
  • 1篇余贻汉
  • 1篇黄智铭

传媒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含莫西沙星三联疗法和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二线治疗的比较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含莫西沙星三联疗法和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初治失败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比较它们的根除率。方法将132例经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失败的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二组均为66例。A组给予口服莫西沙星(400mg/次,1次/d)+阿莫西林(1g/次,2次/d)+泮托拉唑(40mg/次,2次/d);B组给口服予左氧氟沙星(500mg/次,1次/d)+阿莫西林(1g/次,2次/d)+泮托拉唑(40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10d,停服质子泵及抗生素4周后行14C-BUT或者13C-BUT试验检测Hp感染是否根治。结果按意向治疗分析(ITT)A组和B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3.33%和68.18%,有显著性差异(P=0.042);按符合方案分析(PP)A组和B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8.71%和72.58%,有显著性差异(P=0.023)。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1%和10.6%,无显著差异(P=0.770)。结论含莫西沙星的三联疗法治疗初治失败的Hp感染优于含左氧氟沙星的三联疗法,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Hp根除二线方案。
黄景荣屈银宗赵莉龚承先余贻汉计春燕汪毅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
含莫西沙星四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初次治疗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含莫西沙星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除初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均为60例。A组给予口服莫西沙星(400mg/次,1次/d)+阿莫西林(1g/次,2次/d)+埃索美啦唑(20mg/次,2次/d)+胶体果胶铋(200mg/次,2次/d);B组给予克拉霉素(500mg/次,2次/d)+阿莫西林(1g/次,2次/d)+埃索美啦唑(20 mg/次,2次/d)+胶体果胶铋(200 mg/次,2次/d)。2组均治疗10d,2组停服药物4周后行13 C-BUT试验检测Hp感染是否根除。[结果]按意向治疗分析(ITT)A组、B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5.00%、80.00%,按符合方案分析(PP)A组、B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1.07%、87.27%,2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P=0.519)。A组、B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1.7%、8.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结论]含莫西沙星的四联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除Hp感染的方案,可以作为初次治疗方案之一。
黄景荣计春燕屈银宗汪毅赵莉龚承先杨建美李婷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莫西沙星
消化道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围术期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随着消化道内镜的普及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行内镜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消化道息肉的发现率也大大提高.目前,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被广泛使用.在息肉治疗过程中,不少临床医师习惯经验性地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我们对消化道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
屈银宗黄景荣汪毅计春燕龚承先赵莉杨建美李婷
关键词:消化道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
左右半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对比左半大肠癌和右半大肠癌临床和生物学上的差异。方法选取2200例大肠癌住院患者,其中左半大肠癌患者1792例(直肠癌1136例),右半大肠癌患者408例,分别从年龄、性别、首发症状和 Duke 病理分期几个方面来阐述两者之间的区别。结果(1)左半结肠癌患者的平均年龄要低于右半结肠癌患者;(2)左半大肠癌多见于男性患者,右半大肠癌多见于女性患者;(3)左半大肠癌患者多以血便为首发症状,而右半大肠癌患者以腹痛和腹部肿块多见。(4)左半大肠癌患者中 Duke A 期的比率要高于右半大肠癌患者,左半大肠癌患者中 Duke B 期的比率要低于右半大肠癌患者;左半大肠癌患者中 Duke C 期的比率要高于右半大肠癌患者;左半大肠癌患者中 Duke D 期的比率要低于右半大肠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结论(1)大肠癌患者多见于50~〈80岁,左半大肠癌患者多见于中年和男性患者;右半大肠癌患者多见于老年和女性患者;(2)左半大肠癌患者多以便血为首发临床表现,右半大肠癌患者以腹痛或腹部肿块多见;(3)右半大肠癌的 Duke 病理分期晚于左半大肠癌。
龚承先黄景荣黄智铭汪毅屈银宗计春燕
关键词:大肠癌首发症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