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永青

作品数:81 被引量:72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16篇天文地球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水利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土壤
  • 8篇气候
  • 7篇玉米
  • 7篇小麦
  • 7篇CS
  • 6篇水分
  • 6篇农田
  • 6篇华北平原
  • 6篇降水
  • 5篇蒸散
  • 5篇植被
  • 5篇水分利用
  • 5篇水分利用效率
  • 5篇水资源
  • 5篇小流域
  • 5篇利用效率
  • 4篇滴灌
  • 4篇气候变化
  • 4篇河北平原
  • 4篇^137CS

机构

  • 56篇中国科学院遗...
  • 28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河北师范大学
  • 7篇河北地质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河北省科学院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河北科技大学
  • 3篇石家庄经济学...
  • 2篇德克萨斯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河北经贸大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国网河北省电...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河北建筑工程...

作者

  • 81篇齐永青
  • 33篇沈彦俊
  • 16篇张信宝
  • 14篇张玉翠
  • 12篇贺秀斌
  • 10篇文安邦
  • 7篇曹建生
  • 7篇肖登攀
  • 6篇孙宏勇
  • 5篇伏介雄
  • 5篇师华定
  • 5篇闵雷雷
  • 4篇刘纪远
  • 4篇刘毅
  • 4篇汪阳春
  • 4篇张喜英
  • 4篇李红军
  • 3篇胡云锋
  • 3篇崔鹏
  • 3篇罗建美

传媒

  • 9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科学通报
  • 3篇核技术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冰川冻土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河流域近40年来降水和气温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20
2009年
采用常规线性统计与滑动平均分析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对海河流域40 a(1960-1999)来降水与气温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流域降水与气温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40 a来海河流域年降水呈下降趋势,而气温则呈上升的趋势,流域降水年际变化较为明显,年降水量极值比为2.31,变差系数CV值为0.18;流域气温年际变化不太明显,年均气温极值比为1.32,变差系数CV值为0.06。流域降水与气温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总的趋势是降水由太行山、燕山迎风区分别向西北和东南两侧减少,气温从东南向西北降低。
袁再健沈彦俊褚英敏齐永青
关键词:海河流域降水气温
三江源高寒草甸典型坡面草地退化特征综合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以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退化坡面为研究对象,揭示坡面草甸退化梯度所处不同位置下土壤侵蚀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对明晰坡面草地因人为载畜破坏发生退化后,自然侵蚀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坡面上与137 Cs比活度呈现基本一致的分布规律,表现为轻度退化与中度退化差异较小,中度退化显著高于重度退化,极度退化高于重度退化的分布特征(P<0.05);随退化程度加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现下降的基本规律,并且高寒草甸坡面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不同草地退化程度下具有不同的坡面运移特征;高寒草甸坡面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因退化梯度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高寒草甸退化坡面土壤侵蚀模数随退化梯度增加而递增,相应的土壤田间持水量表现为随退化梯度增加而降低。
肖桐邵全琴孙文义齐永青
关键词:高寒草甸草地退化土壤侵蚀
地理学视角的农业节水理论框架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023年
水资源亏缺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从地理学的综合性视角出发,提出区域农业耗水与生产、生态效益关系的概念模型,拓展了“土壤—作物—大气系统界面节水调控理论”,构建了节水与适水并重的农业综合节水研究体系及其理论框架。并以华北平原为例,探究了中国缺水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途径。基于田间水循环及节水潜力的研究表明,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年水分净亏缺220 mm,要实现农田尺度水平衡,需改为二年三熟,甚至一年一熟;京津冀区域尺度模型模拟表明,若通过调整农业种植规模和结构来平衡区域地下水超采,则小麦产量只能满足75%的口粮需求,要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下的粮食自给,需要外部调水来补足水资源亏缺;基于农田耗水结构的节水试验表明,与地面灌相比,地下滴灌的小麦季、玉米季蒸散分别减少88 mm、60 mm,年均可节约耗水1480 m3/hm^(2)。因此,深度田间节水技术会对种植结构和种植制度调整的节水效应产生显著支撑,从而实现稳定农业产能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双重目标。从地理学综合视角出发,未来应更多关注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的形成、转化和利用,从水量和水质两方面开展农业节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为平衡区域农业发展和健康水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沈彦俊齐永青罗建美张玉翠刘昌明
关键词:农业节水农业水资源节水潜力
基于降水和径流的长江源头氮素收支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江河源区的生态系统过程和生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氮素作为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的重要限制性因子,其平衡和收支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和分析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利用降水,径流,输沙等数据,建立了长江上游源头地区简单的氮素收支过程,计算了长江上游源头区域的大气氮沉降总量,径流氮输出总量,泥沙氮输出总量,长江源头地区的氮收支总量,并得出以下结论:(1)长江源头地区氮素湿沉降主要集中在夏季,沉降量占到全年总湿沉降量的近70%,春季和秋季的沉降量基本相同;(2)长江源头地区氮湿沉降量为0.290—0.307gN/(m.2a),总沉降量为0.345—0.385gN/(m.2a)。在考虑径流损耗后,长江源头地区陆面实际获得的氮沉降总量为0.275—0.315gN/(m.2a);(3)输沙是流域氮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泥沙携带的氮素有约10%溶解在径流中被径流携带。平均每年由于输沙造成的氮损失约为0.606gN/(m.2a);(4)整个长江源头地区平均每年由降水、径流和输沙作用产生的平均氮损失为-0.306N/(m.2a),说明整个长江上游源头流域是一个氮源。
肖桐齐永青王军邦
关键词:长江源氮收支氮沉降径流输沙
川中丘陵区小流域自然侵蚀速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长江三峡中更新世的贯通,导致川中丘陵区河流的急剧下切,两岸广袤的平原被沟谷肢解为起伏的丘陵,现今孤立的丘顶是河流下切前的平原面,沟谷的盆腔体积表征了急剧下切以来的侵蚀量。我们选择内江附近的小河沟流域为研究小流域,采用DEM法测算了沟谷的盆腔体积,并根据阶地绝对年龄,计算了流域的自然侵蚀速率;还估算了流域内的松散堆积物体积,计算了流域的自然泥沙输移比。小河沟流域集水面积10.88 km2,侵蚀沟谷盆腔体积6.57亿m3。IV级高平原阶地和Ⅲ级阶地砂砾层的绝对年龄分别以0.7M a和0.4M a计,相应的自然侵蚀模数分别为216 t/(km2.a)和378/(km2.a),和沱江川中丘陵区区间的现代输沙模数397 t/(km2.a)非常接近。流域内松散堆积物总体积不超过200万m3,流域的自然泥沙输移比为0.997,接近于1。
张信宝文安邦张云奇汪阳春齐永青贺秀斌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小流域DEM
一种土壤分层刮取采样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分层刮取采样器,其结构中包括矩形取样框和可沿取样框滑动刮取土壤的矩形刮板,刮板两侧设置限深装置。本发明的土壤分层刮取采样器,能够精确控制土壤分层厚度,一次性可获得大量土壤样品,操作简单,携带方便。
齐永青沈彦俊
蒙古高原塔里亚特-锡林郭勒样带土壤风蚀速率的^(137)Cs示踪分析被引量:43
2007年
运用137Cs示踪技术,查明了蒙古高原西北-东南向的塔里亚特-锡林郭勒样带区域7个典型景观类型采样点风蚀速率及变化特征,分析了不同区域土壤风蚀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各采样点137Cs面积活度介于(265.63±44.91)^(1279.54±166.53)Bq·m-2,差异明显,相应的风蚀速率分别为64.58~419.63t·km-2·a-1.样带上蒙古国境内部分,人类活动较轻微,由北向南,随主要的植被景观和气候指标变化,相应的土壤风蚀速率基本呈逐渐加大趋势,表明该区域土壤风蚀过程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和调节;样带上内蒙古锡林浩特和正镶白旗2个典型草原样点风蚀速率为蒙古国巴彦淖尔典型草原样点风蚀速率的近3倍,除导致风蚀加剧的自然条件差异之外,通过比较两地人口密度和载畜量水平,表明人类扰动是导致内蒙古典型草原样点风蚀加剧的主要因素之一.
刘纪远齐永青师华定庄大方胡云锋
关键词:风蚀
生态学长期研究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被引量:5
2018年
华北平原农业的高强度水肥投入造成严重地下水超采和氮素污染风险。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立足农田生态系统的长期生态学监测和研究,围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了农田土壤-作物-大气系统(SPAC)界面节水调控理论与技术,提出基于农田水平衡的休耕轮作和适水型种植制度调整思路,阐明了农田碳氮循环特征和温室气体排放及硝酸盐淋失通量,在厚包气带水盐运移和硝酸盐转化和削减机理方面取得突破性认识,研发了农田生产信息快速获取和精准管理的技术产品与平台,并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集成了系列农业生产技术模式,为区域农业的优质高效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沈彦俊胡春胜张喜英程一松张玉铭齐永青张玉翠闵雷雷李红军许亚宾
关键词:地下水超采
农村坑塘蓄水利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农村坑塘遍布于我国的广阔农村, 其具有集蓄雨水、蓄洪除涝、灌溉抗旱和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为了探索坑塘的发展及其对地区水资源、环境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 对坑塘蓄水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坑塘的成因、坑塘水的来源、坑塘蓄水的效益和坑塘水利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等4 个方面的阐述,分析得出坑塘蓄水蓄集利用是我国北方水资源缺乏地区的一种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同时, 探讨了坑塘水利用对于保障农业稳产丰产和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并对坑塘水利用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孙宏勇刘小京闵雷雷郭凯齐永青张喜英
关键词:坑塘蓄水水资源
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生态系统水分耗散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2年
氢氧稳定同位素作为水的"DNA",对于研究水分的传输和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水分耗散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介绍氢氧稳定同位素在水分耗散研究中应用的主要原理和比较新的一些技术方法,主要对其在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中蒸散发分离,植物水分来源区分、叶片水同位素富集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做较为详细的归纳总结和探讨,最后指出国内此类研究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对未来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分循环和水分耗散方面的应用研究有借鉴作用。
张玉翠孙宏勇沈彦俊齐永青
关键词:氢氧稳定同位素碳同位素水分利用效率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