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波

作品数:9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17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腰椎
  • 4篇椎间盘
  • 3篇腰椎椎间
  • 3篇腰椎椎间盘
  • 3篇腰椎椎间盘突...
  • 3篇腰椎椎间盘突...
  • 3篇突出症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腰痛
  • 2篇源性
  • 2篇手术
  • 2篇疼痛
  • 2篇退变
  • 2篇切除
  • 2篇椎间盘退变
  • 2篇椎间盘源性
  • 2篇椎间盘源性疼...
  • 2篇疗效
  • 2篇免疫病

机构

  • 9篇解放军第11...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9篇黄波
  • 7篇卢一生
  • 6篇施建东
  • 4篇徐静芳
  • 4篇刘振刚
  • 2篇潘兵
  • 2篇郑隆宝
  • 2篇张宝英
  • 1篇周继红
  • 1篇姚军
  • 1篇顾增辉
  • 1篇周东明
  • 1篇侯振海
  • 1篇张志敬
  • 1篇许文根
  • 1篇邹庆
  • 1篇王新强
  • 1篇施建国
  • 1篇叶虹
  • 1篇倪志明

传媒

  • 3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2016年浙...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两种方法治疗小儿前臂闭合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小儿前臂闭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6例小儿前臂闭合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67例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4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评估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手法复位外固定组为4~11(6.4±1.2)周,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为6~15(8.5±1.9)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疼痛和旋转角度丧失评定疗效,手法复位外固定组优良率94.0%,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优良率93.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外固定组中,133例≤10岁的患者中7例出现前臂旋转功能障碍,34例〉10岁的患者中有6例出现功能障碍;未出现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中,38例〉10岁的患者中1例术后24h内出现骨筋膜间室综合征,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1例≤10岁的患者中1例出现再骨折;未出现内固定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前臂闭合骨折,因≤10岁的患者骨膜较厚,有较强的塑形能力,建议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为主;而对于〉10岁或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不能维持骨折断端稳定的患者,可行手术内固定治疗。
施建东卢一生黄波徐静芳刘振刚
关键词:小儿尺骨骨折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近期疗效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患者15例,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1、3、12个月随访时JOA评分、NDI脊髓功能评分、颈部及上肢疼痛VAS评分、置换节段活动度、颈椎运动范围、颈椎生理曲度等指标。结果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1、3个月及12个月时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3个月及12个月时颈椎的总活动度、置换节段活动度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假体移位或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应用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早期临床疗效良好,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黄波卢一生施建东徐静芳刘振刚
关键词:关节置换PRESTIGE非融合技术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管隧道式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对比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管隧道式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与传统减压方式的疗效。方法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管隧道式减压方法治疗59例,采用传统减压方式治疗76例。结果两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及平均改善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管隧道式减压,可达到对腰椎管狭窄减压的目的,又可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损害,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施建东卢一生黄波徐静芳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椎管减压传统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免疫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通过对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免疫因子的测定,进一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间盘源性疼痛在免疫病理学改变的异同点。方法收集标本:腰椎间盘突出症(A组)30例,椎间盘源性疼痛(B组)30例,确诊后两组均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腰椎爆裂骨折(C组)10例,都行前路手术,共70例椎间盘髓核标本。对各组髓核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髓核中CD25+T细胞和CD68阳性巨噬细胞进行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病理学观察:C组髓核组织细胞形态一致,匀称分布,细胞质无明显退变,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其他两组均见髓核细胞空泡样变、形态不一致,胞质分布不均;A组髓核组织周围能见较多炎症细胞、局部见毛细血管增生;B组髓核细胞质退变明显,髓核组织周围能见少量炎症细胞,无明显毛细血管增生。免疫组化检测:CD68阳性率,B组(50%)>A组(33.3%)>C组(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CD25+T细胞均表现在CD68阳性巨噬细胞相同位置,B组与C组为阴性。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周围有显著的自身免疫反应与炎症反应;椎间盘源性疼痛髓核周围有少量炎症细胞与较多巨噬细胞,但未见明显的毛细血管与T淋巴细胞增生,表明周围有炎症反应,但自身免疫反应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
刘振刚卢一生施建东黄波张宝英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退变腰痛免疫病理学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损伤控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技术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DCO技术治疗的4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第一阶段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进行其他简化手术、控制致命性大出血;第二阶段行ICU复苏治疗;第三阶段行确定性修复重建手术。结果 2例死亡,4例未随访,37例平均随访23.6月。按Matta标准评定疗效:优18例,良12例,可2例,差5例,总优良率81.1%。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病情较重,采用DOC技术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施建国侯振海周继红叶虹郑隆宝姚军倪志明黄波
关键词:骨盆骨折损伤控制骨科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疗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疗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8年7月手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例,于术后1周及1年随访,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 scale,VAS)评分及改良的Macnab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及术后1年VAS评分较术前分别有明显好转,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改良的Macnab疗效评价标准,术后1周优良率达93.0%,术后1年优良率达94.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疗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术后1年内疗效保持稳定。
郑隆宝黄波顾增辉王新强周东明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电凝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免疫因子的测定,进一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间盘源性疼痛在免疫病理学改变的异同点。方法收集标本:腰椎间盘突出症(A组)30例,椎间盘源性疼痛(B组)30例,确诊后两组均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刘振刚卢一生施建东黄波张宝英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退变腰痛免疫病理学
文献传递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端盖与无端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端盖钛网与无端盖钛网植骨融合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结果。方法对2011-01-2014-01采用颈前路钛网植骨术治疗的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端盖钛网组40例患者记为A组,无端盖钛网46例患者记为B组。影像学评价指标为椎间高度,钛网沉陷率,融合节段前凸角度(Cobb角),颈椎曲度及钛网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为JOA评分和JOA评分改善率。结果 8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1周,3月和1年。影像学测量:两组术后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月A组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A组优于B组(P<0.05)。术后1年A组钛网沉陷率明显低于B组,而两组钛网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3月及1年两组JOA评分及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与钛网下沉距离比较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端盖钛网在术后维持椎间高度及颈椎曲度方面均优于无端盖钛网,端盖钛网的应用可有效降低钛网沉陷的发生率。
陈宏卢一生张志敬李玢潘兵许文根邹庆黄波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脊柱融合术钛网端盖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21例治疗体会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行清创闭式冲洗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3-11因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出现深部感染而接受清创闭式引流术21例,所有患者均行保留内固定材料的腰椎清创闭式冲洗引流术,根据体温、冲洗引流情况、炎症指标变化趋势确定感染控制情况。结果 19例(90.5%)经清创闭式冲洗引流术成功控制感染并保留内固定材料,其中1例行2次清创冲洗引流术,18例均行1次冲洗引流术即控制感染。2例MRSA感染患者中,1例经1次清创闭式冲洗引流术及1例经3次手术治疗后细菌培养仍有MRSA感染,后行内固定材料取出并继续行闭式冲洗引流治疗,最终感染控制。保留内固定材料的19例术后短期复查均未见螺钉松动情况;9例随访9个月以上,均获得植骨融合。结论清创闭式冲洗引流术能有效控制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并保留腰椎内固定材料。MRSA感染患者能否能通过清创闭式冲洗引流术保留内固定材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徐静芳卢一生潘兵黄波施建东
关键词:腰椎后路手术内固定深部感染清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