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娜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癫痫
  • 2篇戊四氮
  • 2篇细胞
  • 2篇儿童
  • 2篇发育鼠
  • 2篇干细胞
  • 1篇电图
  • 1篇血性
  • 1篇引导教师
  • 1篇婴儿
  • 1篇婴儿痉挛
  • 1篇婴儿痉挛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治疗儿童
  • 1篇神经发生
  • 1篇神经干
  • 1篇神经干细胞
  • 1篇神经干细胞发...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市儿童医...

作者

  • 9篇鲁娜
  • 9篇黄亚玲
  • 6篇蔡馥丞
  • 3篇徐三清
  • 2篇王芳琳
  • 2篇李素云
  • 1篇姚莉
  • 1篇王涛
  • 1篇季湘年
  • 1篇熊念
  • 1篇钟严艳
  • 1篇宋优
  • 1篇陶娟
  • 1篇郭玉晶

传媒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植入脑缺氧缺血模型仔鼠存活、增殖及分化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植入HIE大鼠模型仔鼠后存活、增殖及分化情况。方法取人脐带组织,经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后,分离UCMSCs,采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将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1)。实验组结扎孕鼠子宫动脉15 min,建立宫内全脑缺氧缺血损伤模型,幼鼠出生20 d(P20)随机分为干细胞组(n=24)和PBS组(n=19)。干细胞组仔鼠小脑延髓池穿刺注射UCMSCs,PBS组注射PBS。移植后1、2、3、4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BrdU、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以硫堇染色观察其神经元形态。对照组正常分娩,同样检测作同期对照。结果干细胞组于移植后1周海马齿状回即出现BrdU、Nestin、NSE和GFAP阳性细胞;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于移植1~3周逐渐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a<0.01),移植3~4周阳性细胞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NSE和GFAP阳性细胞于1~4周均渐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a<0.01)。硫堇染色观察其海马细胞形态,对照组神经细胞排列整齐,神经元呈多形性,数目多;PBS组神经细胞排列紊乱,神经元数目减少;干细胞组细胞排列较整齐,神经元数目较多。结论UCMSCs经小脑延髓池移植至HIE大鼠模型能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
蔡馥丞黄亚玲熊念鲁娜钟严艳王涛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缺氧缺血性脑病
PBL引导教师技能竞赛方法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索PBL引导教师技能竞赛方法、规则,推动PBL开展。方法:竞赛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录像评审,参赛选手提供一幕45分钟PBL小组学习过程录像;评审专家观看录像并评分,分值60分;第二部分为现场答辩评审,选手根据对PBL理解、所用教案、PBL录像中出现状况、解决方法及效果,对学生评价等进行阐述,评委根据标准评分,分值40分;按总分排序,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结果:连续三年举行,20位选手进入决赛,选手涵盖内、外、妇、儿、感染、皮肤、眼科等多学科;职称有讲师、副教授、教授多层次;观摩决赛有领导、教师、学生200余人,均予以高度评价。结论:PBL引导教师技能竞赛对推动PBL进程、提升教师能力有积极意义。
黄亚玲季湘年陶娟宋优鲁娜
关键词:PBL教学比赛
核转录因子κB在神经干细胞发育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核转录因子κB是一种可激活的转录因子,存在于脑内神经元、神经胶质和神经干细胞中,参与体内炎症和免疫反应、发育、凋亡和抗凋亡等众多生物过程。本文就核转录因子κB在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7-01/2006-09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Neural stem cell,Proliferation,Migration,Differentiation/stem cell,Differentiation/NF-κB”,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核转录因子κB在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中的作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1篇相关文献,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9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2篇文献中,4篇涉及成体神经干细胞,3篇涉及转录因子κB/Rel家族和I-κB蛋白,11篇涉及核转录因子κB与神经干细胞增殖,8篇涉及核转录因子κB与神经干细胞的迁移,6篇涉及核转录因子κB与神经干细胞分化。资料综合: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定向迁移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可存在于成熟脑的特定区域。神经干细胞的发育经历着分裂、迁移和分化成熟的过程。核转录因子κB是一种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可与特定DNA片段结合,调节相关基因的转录。核转录因子κB参与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缺氧及脑损伤等引起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在使用其抑制剂如β-淀粉样蛋白、一氧化氮等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减少。在神经干细胞迁移方面,核转录因子κB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化学诱导蛋白1、干细胞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等的表达而达到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的作用。神经干细胞向星型胶质细胞、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胶质谱系分化是由特定的信号级
鲁娜黄亚玲
关键词:干细胞神经系统细胞分化
戊四氮反复点燃对发育鼠海马神经元发生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戊四氮(PTZ)反复点燃对发育鼠海马神经元发生的影响。方法10日龄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PTZ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只。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新生细胞。二组分别于模型制备完成后24 h、3 d及1个月时各处死8只大鼠;观察其惊厥行为学改变,海马区细胞形态、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各区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BrdU阳性细胞数,Timm染色法观察苔藓纤维发芽。结果1.模型制备完成后24 h,PTZ组海马CA1、CA3、DG区NF-κB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9.081,12.044,11.002 Pa<0.01);2.模型制备完成后3 d,PTZ组齿状回(DG)颗粒细胞数及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a<0.05),CA1、CA3及门区无明显神经元变性坏死现象;3.模型制备完成后1个月,PTZ组有苔藓纤维发芽,对照组无明显苔藓纤维发芽。结论PTZ反复点燃可诱发发育脑海马神经元的发生。
鲁娜黄亚玲李素云蔡馥丞
关键词:海马核因子-ΚB神经元
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癎完全控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癎疗效达完全控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左乙拉西坦,使其效果最大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疗程≥3个月,统计完全控制率;对完全控制组和非完全控制组患者进行不同发作类型、治疗方案、年龄及病因等对照研究。结果:共纳入癫癎患儿110例,其中完全控制56例(50.9%)。不同发作类型、病因及不同治疗方案的完全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癎有较高的完全控制率,完全控制率与发作类型、治疗方案及病因有关。
黄亚玲鲁娜徐三清蔡馥丞郭玉晶
关键词:儿童癫痫
特发性癫痫一家系
2011年
先证者(Ⅳ1)男,3岁.1个月前开始反复惊厥发作,表现为双目左侧凝视,左嘴角抽动,四肢抽动,口周青紫,呼之不应,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每日发作8~12次,无发热。常规脑电图显示右颞区多量癫痫放电,累及左颞、两额、两枕区。头颅CT检查无异常发现。出生情况无特殊,智力正常。患儿首次就诊,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疗效随访中。
鲁娜黄亚玲
关键词:特发性癫痫家系头颅CT检查惊厥发作常规脑电图癫痫放电
武汉市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左乙拉西坦治疗中国儿童癫痫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并治疗超过3个月的癫痫患者75例,其中男53例,女22例;最小年龄1.5月,最大年龄14岁,中位数3岁4个月;部分性发作30例,全面性发作28例,综合征17例;左乙拉西坦使用方法为起始剂量10mg.kg-1,每周添加10mg.kg-1,至最小有效量;每2~4周门诊或电话随访一次,密切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应用3个月以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75例患儿中完全控制31例(41.3%),有效30例(40.0%),无效12例(16.0%),加重2例(2.7%)。不同临床类型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左乙拉西坦对儿童癫痫不同临床类型均有显著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黄亚玲徐三清刘京华王芳琳鲁娜蔡馥丞
关键词:儿童癫痫
左乙拉西坦治疗婴儿痉挛症的疗效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对婴儿痉挛症(I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武汉市4家医院进行多中心联合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制定严格研究方案,统一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完成3个月以上疗程的IS患儿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2.5~24个月。LEV起始剂量10mg/(kg.d),每周添加10mg/(kg.d)至最小有效剂量;治疗期间检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每2~4周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密切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应用3个月以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完全缓解4例(30.8%),有效5例(38.5%),无效4例(30.8%);LEV起效剂量(17.772±9.511)mg/(kg.d),完全缓解剂量(20.938±6.084)mg/(kg.d);起效时间(1.50±0.535)周,完全缓解时间(6.750±6.602)周。4例出现不良反应(30.8%),食欲下降、嗜睡各2例(各15.4%),未见严重致死性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未见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异常改变。结论LEV治疗IS具有良好疗效及安全性。
黄亚玲徐三清刘京华王芳琳蔡馥丞鲁娜
关键词:婴儿痉挛症疗效安全性
NF-κB在发育鼠戊四氮反复点燃癫痫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用NF-κB阻滞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盐(PDTC)阻断NF-κB的表达,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发育鼠戊四氮(PTZ)点燃癫痫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生后10 d(P10)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PTZ组、PDTC+PTZ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3组,制备戊四氮反复点燃癫痫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海马各区细胞形态及细胞计数、NF-κB表达、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阳性细胞数和苔藓纤维发芽等指标。结果:(1)NF-κB表达,PTZ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及PDTC+PTZ组(P<0.01);(2)海马神经细胞计数,PTZ组齿状回(DG)区颗粒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DTC+PTZ组CA1、CA3和门区神经元数较PTZ组均明显减少(P<0.05);(3)DG区BrdU阳性细胞数,PTZ组和PDTC+PTZ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PDTC+PTZ组DG区BrdU阳性细胞数目明显较PTZ组少(P<0.01);NF-κB吸光度值与BrdU阳性细胞数/颗粒细胞数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苔藓纤维发芽,PDTC+PTZ组和PTZ组均有苔藓纤维发芽,两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NF-κB在发育鼠癫痫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海马神经元发生,保护海马神经细胞,但对苔藓纤维发芽无明显作用。
黄亚玲鲁娜蔡馥丞李素云姚莉
关键词:癫痫发育鼠戊四氮神经发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