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才良

作品数:36 被引量:189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磁共振
  • 12篇成像
  • 8篇磁共振成像
  • 7篇波谱
  • 6篇磁共振波谱
  • 5篇椎体
  • 5篇颞叶
  • 5篇加权成像
  • 4篇癫痫
  • 4篇颞叶癫痫
  • 4篇扩散
  • 4篇扩散加权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影像学表现
  • 3篇子宫
  • 3篇子宫肌
  • 3篇子宫肌瘤
  • 3篇疗效
  • 3篇弥散

机构

  • 19篇川北医学院附...
  • 13篇重庆三峡中心...
  • 5篇川北医学院
  • 2篇重庆三峡医药...
  • 2篇达州市中心医...
  • 1篇重庆市巴南区...

作者

  • 34篇高才良
  • 18篇董国礼
  • 12篇曾文兵
  • 9篇曾南林
  • 8篇杨染
  • 8篇刘念
  • 8篇汪明全
  • 5篇郭永榜
  • 5篇王飞
  • 4篇曾旭
  • 4篇刘兴华
  • 3篇黄小华
  • 3篇吴炅
  • 3篇秦媛
  • 2篇邬山
  • 2篇汤梦月
  • 2篇翟昭华
  • 2篇温云
  • 2篇赵林伟
  • 1篇何泽清

传媒

  • 5篇川北医学院学...
  • 3篇中国CT和M...
  • 3篇第十二次全国...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科教导刊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9篇2012
  • 2篇201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剂量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技术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降低患者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采用常规剂量MSCT扫描技术(Thor Routine扫描序列:120kV,CARE Dose4D120mAs,螺距1.15,采集方式16×0.75mm)和50例采用低剂量扫描组合方案(Lung Low Dose扫描序列:80或120kV,CARE Dose 4D20mAs,螺距1.5,采集方式16×1.5mm;患者屏蔽防护)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比较两组间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穿刺活检诊断符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低剂量组图像质量有所下降,但不影响穿刺活检的诊断符合率与安全性,两组间穿刺活检诊断符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的总毫安秒和总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4476.06±1477.36)、(1027.18±296.19)mAs和(391.52±140.63)、(69.44±32.78)mGy·cm,且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低剂量MSCT扫描组合方案可以明显降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的辐射剂量,并且不会影响穿刺活检的诊断符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吴炅汪明全曾文兵高才良
关键词:低剂量扫描CT引导活组织检查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轻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是利用组织间磁敏感差异而成像的新技术,它具有三维成像、高分辨率、完全流动补偿等特点,它对颅内出血尤其是弥漫性轴索损伤十分敏感。本文主要对其原理和在轻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杨染曾文兵翟昭华高才良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脑外伤弥漫性轴索损伤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与病理学对照研究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结合病理结果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结合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53例乳腺癌患者及3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的3.0 T磁共振成像图像。评估两组病灶的形态学征象、动态增强表现、及扩散加权成像表现,并作统计学分析。形态学征象包括:病灶的形状和边缘、病灶周围组织水肿、皮肤增厚、乳头受累、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动态增强包括病灶强化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表现;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包括良恶性病灶的ADC值,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及相对ADC(relative ADC,r ADC)值。结果:乳腺癌患者组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组形状及边缘等征象存在统计学差异,病灶周围水肿、皮肤增厚、乳头受累、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无统计学差异。乳腺癌患者组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组的强化方式及TIC分型存在统计学差异。乳腺癌患者组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组DWI信号表现无统计学差异。乳腺癌患者组病灶侧ADC值为[(1.042±0.019)×10-3mm2/s],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为[(1.812±0.017)×10-3mm2/s],病灶与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组病灶侧ADC值为[(1.558±0.022)×10-3mm2/s],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为[(1.806±0.018)×10-3mm2/s],病灶与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病灶侧ADC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对侧正常组织间的ADC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相对ADC(r ADC)值分别为(0.865±0.014)、(0.580±0.0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良恶性肿瘤的MRI的形态学征象有一定重叠,动态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的定量参数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
高才良乐暾曾文兵蔡福玲邬山刘兴华
关键词:乳腺病变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拇趾良性间叶瘤1例
2012年
1病例资料 良性间叶瘤是一种很少见的肿瘤,其MRI影像学表现至今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将我院经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拇趾良性间叶瘤报告如下。女,69岁。发现左足拇趾足底肿胀1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足拇趾一黄豆大小的包块,有轻微压痛,未予重视,近来包块逐渐长大、不适感明显来我院治疗。体检:左足拇趾肿大,
高才良董国礼
关键词:间叶瘤拇趾
慢性肾衰病人椎体骨质变化的磁共振波谱和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椎体骨质变化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
高才良
关键词: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椎体表观扩散系数
文献传递
以腮腺区包块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1例报告
2012年
1临床资料 颈部淋巴结是鼻咽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腮腺淋巴结是鼻咽部不常见的淋巴引流部位,故临床上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少见,尤其是以腮腺区包块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更为罕见。现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并伴对侧颈深淋巴结肿大的1例报告如下。
高才良董国礼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首发症状鼻咽癌颈部淋巴结淋巴结肿大
3.0TMR质子波谱成像诊断难治性颞叶癫痫海马硬化的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3.0T MR质子波谱成像(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海马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4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海马硬化患者(观察组),行1 H-MRS检查,分析海马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复合物(choline,Cho)与肌酸复合物(creatine-phosphocreatine,Cr)波峰特点及NAA/(Cho+Cr)比值,与21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 H-MRS检查发现左侧海马异常10例,右侧异常7例,双侧异常47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海马异常侧1 H-MRS图像主要表现为NAA波峰降低,Cr和Cho波峰增高;观察组海马单侧异常者患侧NAA/(Cho+Cr)值(0.484±0.145)低于健侧(0.846±0.120)(P<0.05),双侧异常者主要异常侧NAA/(Cho+Cr)值(0.382±0.115)低于对侧(0.563±0.167)(P<0.05);对照组双侧NAA/(Cho+Cr)均值为0.843±0.122,高于观察组海马单侧异常者患侧、双侧异常者双侧(P<0.05)。结论 1 H-MRS可反映神经元的丢失和/或胶质细胞增生,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海马硬化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曾文兵秦媛汪明全杨染高才良温云
关键词:颞叶癫痫海马硬化
手纤维骨性假瘤一例
本文结合实际病例,根据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病理诊断为:右虎口区纤维骨性假瘤。并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探讨。
高才良董国礼
关键词: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
文献传递
慢性肾衰病人椎体骨质变化的MRS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骨质改变目前已成为影响其生存质量的突出问题。如何更好地评估其骨质变化情况,进而早期进行有效干预及治疗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MR波谱成像(MRS)作为MR功能成像的一种已成功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乳腺及前列腺等的检测,而在评价骨质变化中的价值亦在研究中。现就MRS评估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椎体骨质变化情况予以综述。
高才良董国礼曾南林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慢性肾功能衰竭椎体
正常腰椎表观弥散系数值大小及其变化规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正常腰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大小及其腰椎1~5椎体ADC值大小的变化关系,以及腰椎ADC值随年龄变化规律。方法125例正常志愿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47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43.21岁(标准差11.75岁)。其中≤20岁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20~40岁61例,男性37例,女性24例;>40岁38例,男性26例,女性12例。回顾分析其临床及MRI显示正常的腰椎病例,感兴趣区(ROI)大小分别取33、66、132、165、198、231、264、297mm2,分别测量并计算腰椎1~5椎体的ADC均值及腰椎总均值,按年龄分组分成≤20岁、20~40岁及>40岁3组,计算3组ADC均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腰椎ADC(×10-4mm2/s)总均值为1.92±0.79;腰椎1~5椎体的ADC(×10-4mm2/s)值分别为2.00±0.76、1.88±0.71、1.87±0.87、1.88±0.83及1.99±0.75。经t检验显示,腰椎1、5椎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椎2、3、4椎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1、腰椎5与腰椎2、3、4椎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1~3椎体的ADC值呈逐渐变小趋势,腰椎1与腰椎5椎体的ADC值接近。≤20岁、20~40岁及>40岁3组的ADC(×10-4mm2/s)值分别为1.94±0.77、1.93±0.82、1.89±0.79,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的ADC(×10-4mm2/s)总均值约为1.92±0.79,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变化趋势,测量病变腰椎的ADC值时,应选取与其正常情况下ADC值最接近的正常椎体作为对照较为适宜;随年龄增长,腰椎ADC值有下降的趋势。
曾旭周芷溪董国礼许林肖兵高才良
关键词:MRI弥散加权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