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染

作品数:17 被引量:138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成像
  • 7篇磁共振
  • 6篇磁共振成像
  • 4篇癫痫
  • 4篇颞叶
  • 4篇颞叶癫痫
  • 4篇颅脑
  • 4篇加权成像
  • 3篇轻型
  • 3篇波谱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像
  • 2篇轻型颅脑外伤
  • 2篇外伤
  • 2篇颅脑外伤
  • 2篇脑外伤
  • 2篇海马
  • 2篇海马硬化
  • 2篇MRI
  • 2篇出血

机构

  • 14篇重庆三峡中心...
  • 2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重庆三峡医药...

作者

  • 14篇杨染
  • 12篇曾文兵
  • 8篇高才良
  • 6篇汪明全
  • 3篇刘国庆
  • 3篇刘兴华
  • 3篇温云
  • 3篇秦媛
  • 2篇翟昭华
  • 2篇李国权
  • 1篇王静
  • 1篇胡帮建
  • 1篇邬山
  • 1篇周子和
  • 1篇冉住国
  • 1篇牟方胜
  • 1篇朱世培
  • 1篇李建蓉

传媒

  • 2篇川北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H-MRS在颞叶癫痫中的定位诊断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结合临床病史、长程视频脑电图及MRI所见,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确诊的49例TLE患者和21例健康志愿者的头颅常规MRI平扫和海马1H-MRS图像资料。通过NAA、Cr和Cho的峰下面积来计算TLE患侧组、对侧组及对照组的NAA/(Cr+Cho)比值,作组间差异性比较。以对照组的NAA/(Cr+Cho)均值作为标准,判断1H-MRS在TLE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头颅常规MRI检出的11例TLE患者病变侧与临床诊断相一致,阳性率为22.4%。TLE患侧组、对侧组及对照组的NAA/(Cr+Cho)分别为0.42±0.08、0.55±0.08、0.74±0.11,多组间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仅2例单侧的NAA/(Cr+Cho)小于对照组的均值,其余47例双侧的NAA/(Cr+Cho)均小于对照组的均值。其中1HMRS提示病例组中左侧异常者25例,右侧异常者19例,不能定位者5例,阳性率为89.8%。其中,7例患者与临床的诊断不相符,把不能定位者和不相符者均当作不相符,符合率为75.5%。另外常规MRI提示异常的11例患者在1H-MRS上也发现了异常,且两者的定位结果相一致。结论:1H-MRS在TLE的定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及阳性率,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高才良杨染曾文兵汪明全
关键词: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磁共振成像颞叶癫痫海马硬化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轻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是利用组织间磁敏感差异而成像的新技术,它具有三维成像、高分辨率、完全流动补偿等特点,它对颅内出血尤其是弥漫性轴索损伤十分敏感。本文主要对其原理和在轻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杨染曾文兵翟昭华高才良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脑外伤弥漫性轴索损伤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轻型颅脑外伤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磁共振常规序列(T1WI、T2WI、T2-FLAIR)在检测轻型颅脑外伤出血灶敏感性差异的对比,探讨SWI序列对轻型颅脑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为轻型颅脑...
杨染曾文兵
关键词:轻型颅脑外伤脑震荡后综合征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
128层螺旋CT诊断成年人肠套叠的价值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诊断成年人肠套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证实成年肠套叠患者的128层螺旋CT表现。结果63例肠套叠中特发性肠套叠1例,继发性肠套叠62例,其中多发性肠套叠1例。直接征象:"靶征"60例,"双肠管征"59例,"血管卷入征"56例,"彗星尾征"和"肾形征"51例。脂肪瘤为肠套叠最常见的良性病变,结肠癌为最常见的恶性病变。结论128层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组对成年人肠套叠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杨染曾文兵翟昭华
关键词:成年人肠套叠
3.0TMR质子波谱成像诊断难治性颞叶癫痫海马硬化的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3.0T MR质子波谱成像(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海马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4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海马硬化患者(观察组),行1 H-MRS检查,分析海马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复合物(choline,Cho)与肌酸复合物(creatine-phosphocreatine,Cr)波峰特点及NAA/(Cho+Cr)比值,与21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 H-MRS检查发现左侧海马异常10例,右侧异常7例,双侧异常47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海马异常侧1 H-MRS图像主要表现为NAA波峰降低,Cr和Cho波峰增高;观察组海马单侧异常者患侧NAA/(Cho+Cr)值(0.484±0.145)低于健侧(0.846±0.120)(P<0.05),双侧异常者主要异常侧NAA/(Cho+Cr)值(0.382±0.115)低于对侧(0.563±0.167)(P<0.05);对照组双侧NAA/(Cho+Cr)均值为0.843±0.122,高于观察组海马单侧异常者患侧、双侧异常者双侧(P<0.05)。结论 1 H-MRS可反映神经元的丢失和/或胶质细胞增生,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海马硬化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曾文兵秦媛汪明全杨染高才良温云
关键词:颞叶癫痫海马硬化
MRI及生物标志物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MRI成像数据及生物标志物检测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确诊的76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RI检查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MRI阴性组(n=30),创伤性出血组(TH组,n=26)及创伤性微血管损伤组(TVI组,n=2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测量分别测量血浆中vWF、cFn、pNF-H水平,根据病变的数量、大小和位置对GRE、FLAIR、DWI和SWI阳性结果进行扫描评分,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MRI阴性组GOS评分>3分患者显著多于TH组、TVI组患者(P<0.05)。损伤后≤48 h,TVI组患者vWF水平较MRI阴性组、TH组显著降低,pNF-H水平较MRI阴性组、TH组显著升高(均P<0.05)。损伤后>48 h,TH组患者vWF水平较MRI阴性组、TVI组显著升高(P<0.05);TVI组患者cFn、pNF-H水平较MRI阴性组、TH组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当将损伤后<48 h测量的vWF、cFn和pNF-H水平添加到预测模型中时,预测预后良好的准确性从57%~60%增加到77%~81%。结论TBI患者损伤后血浆中vWF、cFn等水平变化显著,MRI成像数据及生物标志物检测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王静李建蓉杨染刘国庆温云
关键词:MRI创伤性颅脑损伤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临床预后
超高场磁共振波谱分析在颞叶癫痫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曾文兵汪明全高才良秦媛杨染刘兴华李国权管川江温云胡帮建冉住国
探讨1H-MRS原理、扫描参数及技术规范;检测1H-MRS与颞叶癫痫密切相关的几种代谢物,分析其临床意义;研究常规MRI从结构和信号异常诊断颞叶癫痫海马硬化的阳性率和符合率,突出1H-MRS从功能代谢变化方面来判断早期颞...
关键词:
关键词:颞叶癫痫组织形态学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价值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疑诊AD患者78例,均行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自由切割成像、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后处理。对AD患者行Stanford分型和DeBakey分型,比较动静脉期AD真假腔CT值,及后处理技术对AD内膜破口的显示率。结果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AD患者59例,Stanford分型A型21例、B型38例,DeBakey分型Ⅰ型13例、Ⅱ型8例、Ⅲ型38例;动脉期时AD真腔CT值[(257.37±51.79)Hu]高于假腔[(225.76±50.26)Hu],静脉期时AD真腔CT值[(157.39±59.56)Hu]低于假腔[(164.54±57.35)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切割成像+轴位对内膜初始破口的显示率为93.22%、自由切割成像为89.83%、CPR为83.05%、MPR为81.36%、轴位为76.27%,明显高于VRT(35.59%)和MIP(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术前诊断AD及对AD作出准确分型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其不同后处理技术各有优缺点,对内膜初始破口的显示率不同。
高才良乐暾曾文兵管川江杨染汪明全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
全脑灌注联合多时相CT血管成像预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卒中患者出血转化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探讨全脑灌注联合多时相CT血管成像(CTA)检查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HT)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治疗前行一站式CT检查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AW 4.7后处理工作站测量患侧与健侧灌注参数,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流峰值时间(Tmax)和表面渗透性(PS),并计算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血流峰值时间(rTmax)和相对表面渗透性(rPS)。根据复查CT梗死灶内高密度影将患者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两组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通过多时相CTA对侧支循环进行评分,比较HT组间发生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0.05参数的诊断效能及与HT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出血发生率。结果出血组CBV小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TTP、MTT、Tmax、PS、rTTP、rMTT、rPS均大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rPS与HT呈正相关(r=0.628、0.516,P<0.001)。侧支不良组出血发生率(18/28,64.29%)高于侧支良好组(4/36,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参数联合多时相CTA评分可提高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0.891)。结论PS、rPS和多时相CTA评分对治疗前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HT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李翔刘欢熊秋霞刘兴华杨染曾文兵
关键词:灌注成像CT血管成像侧支循环出血转化
多种影像学检查技术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敏感度对比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评价X线、CT、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0例186侧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以及MRI诊断结果。结果:早期(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确诊率分别为26.34%、72.04%、100.0%,CT阳性率显著高于X线片(P<0.001),MRI阳性率较CT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RI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显著优于X线和CT。
周子和李国权朱世培牟方胜刘国庆杨染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MRI)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