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庆 作品数:12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政治法律 文学 更多>>
对“正当优先于善”的分析 <正>'正当优先于善(the priority of the right over the good)'是现代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中一个引人关注的议题。从西方道德哲学史来看,'正当优先于善'(the priority of... 马庆文献传递 正义的不同情境及其证成——论莱纳·弗斯特的政治哲学 被引量:2 2016年 莱纳·弗斯特(Rainer Forst)是新一代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政治哲学从分析英美主流理论开始,指出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的争论是因为正义情境上的不同倾向,并力图把普遍主义与情境主义结合起来。莱纳·弗斯特所提出的证成原则不仅是在阐述一种既符合普遍道德又满足特殊情境的规范性原则,而且也是在提出一种新的关于权力的正义观,一种在规范性原则基础上进行批判的新理论。 马庆关键词:正义 Sentiments与Emotion——道德感情理论与情感主义的辨析 2009年 本文针对国内一些学者常把道德感情理论与情感主义统称为情感主义的现状,通过分析道德感情理论与情感主义的名称、内容和旨趣,指出这两种理论的差异及其现代性意义。道德感情理论试图把道德的普遍性建立在人类共同的感情上,代表着启蒙时期人们重建普遍性道德的努力;情感主义把道德等同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实际上是放弃了道德的普遍性。从道德感情理论到情感主义,反映了道德哲学在现代性过程中的演化与困境。 刘科 马庆关键词:情感主义 解放的悖论:民粹主义、民主与左翼的灵魂 2022年 民粹主义的爆发与传统左翼意识形态立场在选民支持上的萎缩,两者之间有何联系?我们如何能解释左翼在本该推动它上台的条件下却垮台了?从它对新自由主义霸权和民粹主义兴起这两者的反应来看,我主张左翼受困于尼采所说的“民主的偏见”——反思把历史解读为民主及其危机的到来。结果是,今天的左翼承诺通过恢复一系列增长与再分配政策来复苏民主,而那些政策正是战后三十年社会民主“黄金时代”的标志。但是,这种怀旧的姿态将左翼带入了另一个困境,我称之为“解放的悸论”。把平等与包容作为民主的公民身份的基本条件并为之奋斗,左翼是在肯定那种旨在寻求平等与包容的社会秩序——即那种造成了我们社会困境的竞争性利润生产所形成的秩序。最后,本文建议左翼扩展其关注点以对抗新自由资本主义霸权,不局限于传统上对不平等和排斥的关注,还要针对那种不断增长的社会层面和经济层面的无保障所导致的不公正——它伤害的远不只是那些穷忙族(the working poor)。围绕跨越“阶级划分”的经济无保障问题重新制定社会正义议程,可以让左翼动员各社会力量,组成广泛联盟,朝着社会主义民主的方向进行激进而持久的变革。 阿尔贝娜·阿兹曼诺娃 马庆关键词:支配 新自由主义 民粹主义 激进民主 社会民主 当代民粹主义的挑战与应对:一个综述 2022年 民粹主义是当今政治面临的巨大挑战。许多学者都在思考要如何理解和应对这种挑战。2019年,美国《哲学与社会批评》杂志出版了一期民粹主义专辑,15篇不同理论背景和政治倾向的论文对民粹主义现象、自由民主制问题以及未来政治前景做出了多方位的梳理和判断,有助于我们认识民粹主义之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他们指出,民粹主义是对人民主权的极端化,与不同的意识形态结合,产生了各种形式的民粹主义,既有威权民粹主义和右翼民粹主义,也有左翼民粹主义和社会主义倾向的民粹主义。民粹主义产生的背景也很复杂,在根本意义上与欧美政治和经济结构和秩序的失调和失败有关。应对民粹主义挑战需要克服简单化态度,既要看到其理论和实践的非理性冲动中包含的反多元主义和反民主的面向,也要重视其表达的不满和诉求背后的激进民主面向。 马庆关键词:民粹主义 民主 人民 精英 对当代主流道德实在论的反思 被引量:2 2014年 当代主流道德实在论是在对各种以往道德实在论的批评中形成的。它把道德客观性看成是非个人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判断,用投射论下的第二属性作为客观性的依据,自称是一种弱的实在论。虽然它得到了不少认可,但也遭到了不少挑战。在对主流道德实在论的批评和反思中,另一种以"善"为核心的道德实在论得以呈现。 马庆道德理由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对内在理由与外在理由的反思 被引量:5 2015年 道德理由是道德哲学的重要议题。从康德与休谟的理性主义与情感主义之争,到今天的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之争,随着道德哲学的演进,在道德理由上争论的重点也发生了转移。从论证来看,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内在主义注重道德理由与个人行为动机之间的直接关联,却忽视了道德理由不能简单等同于个人的内在理由。外在主义强调道德理由必须要尊重外部的道德原则,却往往无力激发行为者以此行事。从当代道德哲学的发展来看,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之争其实是反映了个人偏私的特殊性与不偏不倚的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一个更加合理的道德理由必须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既是特殊的,也是普遍的,既是内在主义的,也是外在主义的。 马庆关键词:内在主义 外在主义 “虚假意识”的意义和价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一个理论缺陷 被引量:1 2014年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自称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修正。但他们所谓的修正,其实是放弃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关键论断,即意识形态是虚假意识。他们不仅片面理解了马克思的思想,而且由于放弃了意识形态是虚假意识这一论断,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意识形态批判的"真""假"之辨,使意识形态批判丧失了基础,这造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存在重大的理论缺陷。 马庆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虚假意识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近期研究动向分析 2015年 批判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在2014年出版的批判理论著作中,既有从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上对西方主流理论提出批评,并尝试为社会政治理论建立新的哲学基础,也有对批判理论自身核心概念的重新阐述;既有对传统批判理论家论著的梳理,也有对新时期全球化条件下现实问题的论述。从其发展趋势来看,晚近批判理论一方面借助女性主义等认同/差异学说来对当前社会进行"解释—诊断",另一方面也在提出一种情境主义的普遍主义,以实现"解放—乌托邦"的美好意愿。 马庆关键词:普遍主义 当代美德伦理“可法典化批判”的三层含义及其反思 2024年 美德伦理与规则伦理的争论焦点之一在于对可法典化的不同态度。规则伦理认为道德行动需要一套明确规则的指导,这些规则等同于一种决策程序,而美德伦理学缺乏此类规则,所以有着“不可法典化(uncodifiability)”的缺陷。与之相对,美德伦理学者认为不可法典化不仅不是缺陷,反而正是美德伦理学的长处。美德伦理分别从实践推理、规则运用、实践审思三个不同层次上对可法典化进行了批判。这些批评在相当程度上指出了规则伦理学的某些误区。但一些美德伦理学者试图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在批评现代道德哲学进路之余全面否定道德哲学中规则的作用,却使得可法典化批判走向了误区。理解可法典化批判的关键在于跳出目前流行的把普遍规则与具体情境截然对立起来的简单二分法,认识道德规则的限度与必要。 马庆 刘科关键词:美德伦理 规则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