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德馨

作品数:86 被引量:1,249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天文地球
  • 20篇矿业工程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化学工程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盆地
  • 14篇瓦斯
  • 14篇瓦斯突出
  • 11篇
  • 10篇煤突出
  • 8篇地质
  • 8篇煤与瓦斯突出
  • 7篇油气
  • 7篇煤系
  • 6篇地层
  • 6篇烃源
  • 6篇热解
  • 6篇显微组分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有机质
  • 5篇生烃
  • 5篇煤层气
  • 5篇煤岩
  • 4篇岩石

机构

  • 61篇中国矿业大学...
  • 26篇中国矿业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4篇焦作工学院
  • 4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郑州煤田职工...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化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石油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华北石油管理...
  • 1篇国家地震局

作者

  • 86篇韩德馨
  • 21篇王延斌
  • 13篇郭德勇
  • 6篇蒲秀刚
  • 5篇陈建平
  • 5篇孙俊民
  • 4篇彭苏萍
  • 4篇王汇彤
  • 4篇袁崇孚
  • 4篇朱筱敏
  • 4篇邓春萍
  • 4篇许怀先
  • 3篇吴欣松
  • 3篇谢庆宾
  • 3篇郝吉生
  • 3篇高岗
  • 3篇唐书恒
  • 3篇张水昌
  • 3篇彭立才
  • 3篇程顶胜

传媒

  • 10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地球化学
  • 6篇煤田地质与勘...
  • 6篇煤炭学报
  • 5篇中国煤田地质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沉积学报
  • 3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石油学报
  • 2篇Acta B...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地质地球化学
  • 2篇焦作工学院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煤炭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现代地质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8篇2003
  • 12篇2002
  • 8篇2001
  • 5篇2000
  • 8篇1999
  • 8篇1998
  • 5篇1997
  • 3篇1996
  • 4篇1995
  • 2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3篇1990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三山子白云岩体成因及储集性被引量:11
2001年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三山子白云岩体是一个由多期白云岩化和多种机理叠加改造的“穿时”白云岩体。在该岩体中可识别出两种白云岩化作用的环境和 7种白云岩化作用的类型。中粗晶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为本区最主要的储集岩。本区的储集空间丰富多样 ,溶孔、溶缝和缝合线溶孔等次生溶蚀孔隙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该岩体有上、下两套储集体。上部储集体位于岩体顶部 ,储集性能好 ,其形成与古岩溶有关 ;下部储集体位于岩体的中下部 ,储集性能稍差 ,其形成与埋藏成岩作用有关。
谢庆宾韩德馨陈方鸿管守锐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白云岩化储集体储集性能
确定烃类恢复系数的临界点分析法被引量:1
2004年
在利用地球化学录井资料进行油层产液性质评价过程中,如何准确地对烃类损失进行恢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由于引起烃类损失的因素众多,而实际工作中岩心分析资料常常缺乏或者与其他分析资料不配套,从而造成恢复系数的确定异常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和相应的恢复方法———临界点分析法,它首先利用烃类组分含量与轻重组分含量比值之间关系图,确定出含有可动油层与不含可动油层之间的临界点,进而通过不同类型分析样品临界点热解参数值的对比来确定恢复系数。该方法不仅从理论上可以得到科学的解释,而且在实际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吴欣松韩德馨张祥忠
关键词:地球化学录井
中国西北侏罗纪煤系显微组分生烃潜力、产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8
2006年
从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分离富集了藻类体、孢子体、角质体、镜质体、基质镜质体和丝质体6种主要显微组分,进行了热解及热模拟实验,并对各显微组分热模拟生成的产物热解油进行了碳同位素组成等分析。各显微组分热解生烃潜力及其热解产物热解油的碳同位素组成表明,煤系有机质中藻类体的生油潜力最高,生成的液态烃类的碳同位素组成最轻;孢子体、角质体等陆源富氢组分生烃潜力低于藻类体,生成的液态烃类的碳同位素组成重于藻类体生成的液态烃类,与煤系含油气盆地中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这些富氢显微组分应该是煤系有机质中主要的生油显微组分。镜质体和基质镜质体的生油潜力相对较低,其生成的液态烃类的碳同位素组成比一般煤系原油重得多,而且这些组分本身对液态烃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尽管其在煤系有机质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仍然难以成为生成液态石油的主要显微组分,只能在高成熟演化阶段成为良好的生气显微组分。丝质体等惰性组分生烃潜力极低,不可能成为生油组分。此外,结合原煤的显微组分组成、生烃潜力和元素分析,提出仅仅以壳质组的含量高低来评价煤的生烃潜力不完全可靠,热解是经济、快速、有效的评价方法。
陈建平邓春萍王汇彤韩德馨
关键词:侏罗纪煤系显微组分生烃潜力热解油
平顶山十矿构造煤结构成因研究被引量:11
1996年
针对平顶山十矿煤瓦斯突出发生在构造煤发育区的特点,在大量野外和矿井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矿区构造背景利用SEM和TEM等方法综合研究了矿井内构造煤的结构和成因,对构造煤形成的力学条件及其对煤瓦斯突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郭德勇韩德馨袁崇孚
关键词:构造煤煤体结构矿井地质
构造几何特征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本文根据构造几何与瓦斯地质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平顶山矿区50次谋与瓦斯突出点的地质构造特征,将煤与瓦斯突出点构造组合形式分为四类。对顺煤层断层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分布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构造几何特征是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重要地质标志的观点,对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有重要作用。
郭德勇韩德馨杨陆武
关键词:瓦斯突出煤突出危险性
中国现代网状河流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被引量:26
2003年
中国境内的许多河流发育有网状河段 ,从长江、黑龙江、珠江等这样的大型河流到嫩江、赣江等中小型河流都有。依据这些网状河的地理和构造背景的不同 ,可以把它们划分为 :平原网状河流、山谷网状河流、入湖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流和入海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流四大类型。作者通过实地挖掘探槽、密集采样 ,对嫩江齐齐哈尔平原网状河段、赣江入湖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段、珠江入海三角洲平原网状河段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研究 ,并建立了网状河的沉积模式 ,探讨了网状河的成因。认为网状河流体系的发育不受气候和地理位置的限制 ,低坡降是形成网状河的必要条件 ,相对稳定的网状河道不同于曲流河和辫状河 ,湿地环境是网状河流体系中最发育的地貌单元 ,堤岸植被繁茂、粘结性高是河道稳定的重要因素 ,与曲流河和辫状河相比 ,网状河出现的几率较低。
谢庆宾朱筱敏管守锐王贵文刘少宾张周良陈方鸿薛培华韩德馨
关键词:网状河流长江湿地环境
椭圆斜羽叶的解剖研究及斜羽叶的系统分类位置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根据对椭圆斜羽叶(Plagiozamites oblongifolius)钙质石化化石的研究,认为其主要特征如下:羽状复叶,叶肉无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分化。羽片叶脉维管束外韧式,木质部外始式,与现代苏铁属叶脉特征相近。羽轴维管束为“U”形,外始式木质部、梯状纹孔管胞,与现代苏铁属的羽轴维管束相似。根据上述特征,目前可将斜羽叶属归入原始苏铁类植物。但是,如果斜羽叶的生殖器官同 Noeggerathia 一样,为异孢型孢子囊穗,则斜羽叶可能为一种与苏铁类起源有关的原裸子植物。
郭英廷田宝霖韩德馨
椭圆蕉羊齿羽轴解剖及蕉羊齿属的系统分类位置
1992年
描述了产自贵州省盘县矿区晚二叠世含煤地层中的椭圆蕉羊齿(Compsopteris ellipticecx Yang et Chen 化石,其主要特征如下:羽状复叶,羽轴具背腹性;羽轴维管束2环或2环半,腹面凹陷;维管束外韧式,木质部内始式,原生木质部管胞螺纹加厚,后生木质部管胞梯纹加厚;各维管束环之间具厚壁细胞带;皮层分内外2层,外层为薄壁细胞,内层为厚壁细胞。据上述特征,作者认为蕉羊齿属(Compsopteris)(至少华南地区的标本)并非为种子蕨植物,而是真蕨中的观音座莲目(Marattiales)植物。
郭英廷田宝霖韩德馨
PVT分馏实验中链状烷烃分子的行为被引量:13
2004年
通过PVT分馏实验模拟油藏形成过程中的温压和气洗分馏作用 ,测量不同实验不同分馏阶段产物的烷烃分子组成 ,其结果表明 :①大量的非热成因凝析油应主要与气洗作用有关 ;②降压和气洗分馏作用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原生油中Pr/Ph、(Pr+Ph) /(nC19+nC2 0 )和nC10 /(nC16+nC2 5)等比值的降低 ;③降压和气洗分馏作用差异性表现为凝析油链烷烃参数上相反的变化规律 ;④温压和气洗作用可以引起某些成因或类型参数 (如Pr/Ph)的明显变化。这一认识将有助于油气成藏过程的确定和常规地化指标的科学应用。
苏爱国张水昌韩德馨王延斌
关键词:降压原油地球化学成藏条件
我国煤矿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研究回顾及发展构想被引量:59
2002年
通过对近 10年来国内外煤矿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的现状进行概要回顾 ,探讨了我国煤矿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建立与发展过程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 。
韩德馨彭苏萍
关键词:地质保障系统矿井顶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煤层厚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