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平

作品数:217 被引量:2,589H指数:3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7篇期刊文章
  • 38篇专利
  • 33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7篇天文地球
  • 6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2篇盆地
  • 60篇油气
  • 52篇源岩
  • 51篇烃源
  • 49篇烃源岩
  • 36篇地球化
  • 36篇地球化学
  • 28篇准噶尔盆地
  • 25篇勘探
  • 23篇生物标志
  • 21篇油源
  • 20篇煤系
  • 20篇化学特征
  • 19篇地球化学特征
  • 19篇成藏
  • 18篇同位素
  • 17篇地质
  • 16篇生烃
  • 16篇侏罗纪
  • 15篇运移

机构

  • 146篇中国石油天然...
  • 43篇中国石油勘探...
  • 26篇北京大学
  • 2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9篇浙江大学
  • 17篇中国石油化工...
  • 15篇中国石油
  • 14篇中国矿业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矿业大学
  • 8篇南京大学
  • 7篇石油天然气总...
  • 6篇山东科技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玉门油田公司
  • 4篇河北华北石油...
  • 3篇东北石油大学
  • 3篇新疆石油学院
  • 3篇玉门石油管理...

作者

  • 217篇陈建平
  • 41篇邓春萍
  • 37篇张水昌
  • 31篇倪云燕
  • 29篇梁狄刚
  • 22篇王汇彤
  • 19篇孙永革
  • 18篇王绪龙
  • 17篇钟宁宁
  • 16篇曾炜
  • 15篇米敬奎
  • 15篇赵喆
  • 15篇张斌
  • 12篇查明
  • 11篇黄振凯
  • 10篇陈瑞银
  • 8篇张大江
  • 8篇宋孚庆
  • 7篇黄第藩
  • 7篇边立曾

传媒

  • 25篇石油勘探与开...
  • 15篇地质学报
  • 14篇石油学报
  • 10篇地球化学
  • 7篇科学通报
  • 7篇天然气地球科...
  • 7篇第十一届全国...
  • 5篇石油实验地质
  • 5篇沉积学报
  • 5篇中国科学:地...
  • 4篇地质论评
  • 3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2篇新疆石油学院...
  • 2篇石油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现代科学仪器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年份

  • 1篇2024
  • 17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13篇2013
  • 5篇2012
  • 12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17篇2007
  • 5篇2006
  • 11篇2005
2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西南坳陷周缘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类型被引量:12
2015年
塔西南坳陷及其周缘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战略接替区和新的储量增长点。伴随近年该区油气勘探活动中重要井位的突破,油气勘探显示十分明显的增长前景,成为重要的勘探和研究焦点。选取塔西南地区巴什托—亚松迪油气田、柯克亚油气田、喀什凹陷和玉北地区共32件原油和油砂进行原油族组成、原油气相色谱、色谱-质谱和碳同位素分析,厘定塔西南原油和油苗样品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对原油进行精细划分并族群,揭示原油的成因类型。研究认为:塔西南麦盖提周缘地区识别出巴什托原油族群、柯克亚原油族群、克拉托原油族群和玉北原油族群。琼002井、琼003井、群5井、群7井等属巴什托原油族群,BT4井、曲1井和琼003井位于色力布亚断裂逆冲断裂带下盘,可能受深部寒武系等烃源层烃源贡献的影响,地球化学特征与巴什托主体原油显示差异性,但仍属于巴什托族群,BT2井分子地化特征与巴什托主体原油具明显差异,其位于色力布亚断裂带上盘,可能为寒武系烃源贡献。巴什托原油与LN46井和TZ30井所采集的典型台盆区奥陶系烃源岩具可对比性,可能存在石炭系烃源岩的贡献,为混源油气藏;饱和烃气相色谱显示其为至少2期充注。柯东1井属柯克亚原油族群,油-源对比显示,柯克亚原油与侏罗系烃源岩具良好对比性。喀什凹陷原油与油砂存在差异,原油来自中下侏罗统康苏组和杨叶组烃源岩具可比性,克拉托油砂与下石炭统烃源岩可比。玉北地区的YB1井和YB1-2X井与巴什托原油族群地化特征具有可比性。丰富的油气显示与多套烃源层的复杂成因关系揭示塔西南地区油气勘探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胡健王铁冠陈建平崔景伟张斌师生宝王晓梅
关键词:油-源对比地球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塔西南坳陷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不同沉积相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
1999年
马家沟组浅水碳酸盐沉积体系可分为滩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四个相带;讨论了不同相带的有机质丰度、可溶有机质族组成及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表明,局限台地相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富含饱和烃和芳烃,正构烷烃轻组分含量相对较高;滩相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富含非烃和沥青质,正构烷烃重组分含量相对较高。不同相带的碳酸盐岩生烃潜力不同,局限台地相水动力条件较弱,处于还原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生烃潜力较高,是油气源岩良好的分布区;而滩相为颗粒灰岩,孔隙发育,非烃和沥青质所占比重较大,是良好的储集带。
陈建平张爱云翁成敏查明周瑶琪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有机地球化学生油气量
岩性差异变化对断层带结构影响的物理模拟被引量:8
2016年
采用分解和统计相结合的实验原则,逐步考察了影响断层带结构变化的地层因素。通过对砂、泥岩力学性质及含量进行变换,模拟砂、泥岩地层中可能形成的断层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泥岩泊松比、泥岩含量是影响断层带结构及其内部单元规模的2个重要因素。单一的砂岩泊松比并不直接影响断层带结构类型,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实验中的砂岩主要表现为脆性变形的结果;但砂岩含量是影响断层带结构类型的重要因素。在泥岩含量一定的情况下,砂岩泊松比的变化影响断层带的宽度,且两者比值在1~1.33之间时断层带发育二元结构;砂岩泊松比低于0.28、泥岩泊松比低于0.34时,断层带形成疏松的一元型结构;当砂岩泊松比高于0.35、泥岩泊松比高于0.38时,断层带为紧闭的一元型滑动面。
单亦先劳海港王永诗陈建平
哈得逊与轮南地区原油碳同位素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08年
轮南地区与哈得逊地区20个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和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轮南地区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均大于-32‰,而哈得逊地区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一般小于-32‰;原油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也表现出轮南地区重于哈得逊地区的特征。两地区原油碳同位素的这种特征是由于两地区油气成藏过程的差异造成的,轮南地区原油碳同位素比哈得逊地区的原油碳同位素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来源于寒武系降解原油的混入,而非油源不同造成的。
米敬奎张水昌陈建平张斌李贤庆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
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在合肥盆地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3年
在合肥盆地开展了高精度重力、航磁、电法、地震(简称重磁电震)、化探等多种方法勘探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重磁电资料的目标处理,建立起全区地球物理场;应用重磁电震资料联合反演,获得的主要成果有:①完成了印支面及结晶基底构造图;②发现了“影子盆地”;③本区自南而北划分为四个构造带,即前陆冲断带、前渊沉降带、前隆断褶带、隆后斜坡带;④指明前陆冲断带和前隆断褶带是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地区。
贾红义陈建平谭明友阎汉杰李学田
关键词:油气勘探油气生成油气运移合肥盆地
酒西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再认及勘探方向
酒西盆地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勘探与开发历程,到目前为止,共发现了老君庙、石油沟、鸭儿峡、白杨河、单北和柳沟庄6个油田,探明储量约1亿t。尽管勘探历史很长,但昌对该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的认识仍然不高。通过对该盆地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陈建平张立平魏志彬陈建军钟宁宁
关键词:酒西盆地石油地质条件油气资源潜力勘探方向
文献传递
硬件算子时间性能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件算子时间性能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算子函数的函数名称和输入参数,调用算子检测的通用过程代理中的初始化方法,初始化所需的硬件设备以及所述输入参数;调用算子检测的通用过程代理中的开始计时方法...
陈建平曾炜袁孝宇张洪明
湖相优质烃源岩排烃效率与排烃模式
<正>尽管国内外学者在烃源岩排烃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但仍然对烃类的排驱过程和机理知之甚少,在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中,烃源岩的排驱系数仍然采用地质经验类比的方法获取。而且,许多学者认为厚层的湖相烃源岩不利于排烃,即使是好烃...
陈建平孙永革钟宁宁黄振凯邓春萍
文献传递
原油裂解的定量研究方法-以东海盆地为例
<正> 原油热稳定性决定着液态烃分布范围,是石油勘探中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同原油中其它烃类相比,金刚烷系列化合物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裂解原油通常含较丰富的金刚烷系列化合物,其含量与原油的裂解程度密切相关。本文以东海丽水凹...
宋孚庆张水昌陈建平王汇彤张大江王培荣
文献传递
酒西盆地油气形成与勘探方向新认识(一)——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及生油潜力被引量:48
2001年
酒西盆地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历程 ,发现了 6个油田 ,探明石油储量约 1× 10 8t。但是对该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的认识仍然不高。通过对酒西盆地最新地震资料的解释发现 ,青西坳陷不是以往认为的整体坳陷 ,内部可划分为 3个次一级构造单元 ,两凹 (青南凹陷和红南凹陷 )夹一凸 (青西低凸起 )是其基本构造特征。青西坳陷下白垩统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下发育的湖侵体系域 ,虽然分布面积不大 ,但厚度很大 (在青南凹陷和红南凹陷均超过 2 5 0 0m) ,主要烃源岩赤金堡组和下沟组及中沟组是很好的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高 ,平均有机碳含量为 1%~ 2 % ,平均热解生油潜量达 6~ 8mg/g ,氯仿沥青“A”和总烃的含量分别为 1.5‰和 0 .9‰ ,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和Ⅰ型为主 ,显微组分组成中富氢显微组分含量高 ,具有高的成烃潜力。青西低凸起西北侧的红南凹陷是生油凹陷 ,构造位置十分有利 ,青西坳陷中部应是酒西盆地深入勘探的主要目标区。图 4表 3(王孝陵摘 )
陈建平陈建军张立平钟宁宁王智诒
关键词:酒西盆地油气生成地质条件生油潜力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