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雷

作品数:39 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软骨
  • 11篇关节
  • 8篇软骨缺损
  • 8篇缺损
  • 8篇骨缺损
  • 8篇关节软骨
  • 6篇肉瘤
  • 6篇肿瘤
  • 6篇疗效
  • 6篇骨肉瘤
  • 6篇关节软骨缺损
  • 5篇脊柱
  • 5篇干细胞
  • 4篇蛋白
  • 4篇腰椎
  • 4篇工程软骨
  • 3篇手术
  • 3篇组织工程软骨
  • 3篇膝关节
  • 3篇细胞

机构

  • 36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作者

  • 39篇陈雷
  • 26篇林建华
  • 12篇吴朝阳
  • 8篇李杰
  • 5篇张声
  • 4篇许卫红
  • 4篇杨志明
  • 4篇胡德庆
  • 3篇朱夏
  • 3篇陈飞
  • 3篇林曦
  • 3篇王日雄
  • 3篇叶君健
  • 2篇缪思满
  • 2篇曹林升
  • 2篇修忠标
  • 2篇林章雄
  • 2篇曾锦源
  • 2篇郑清水
  • 2篇周辉良

传媒

  • 10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5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柱肿瘤切除术后3D打印假体重建的近期疗效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总结在脊柱肿瘤切除术后采用3D打印假体重建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9年6月—2020年6月,对5例脊柱肿瘤患者行肿瘤彻底切除后,采用3D打印假体植入辅助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男4例,女1例;年龄27~71岁,平均50.4岁。病程3~24个月,平均9.5个月。原发肿瘤3例,转移瘤2例。肿瘤侵犯C5 1例、T6 2例、T12 1例、L2 1例。术前Frankel分级均为E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0±2.0)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为(64.0±15.2)分。术后给予对应放化疗、激素等辅助治疗。结果手术时间为180~525 min,平均348 min;术中出血量200~2 800 mL,平均1 380 mL。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10.6个月。术后除1例出现右侧C5神经根麻痹外,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8±0.8)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为(86.0±15.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影像学复查示患者均无局部复发,内固定物及假体位置良好,假体与骨界面融合。结论脊柱肿瘤切除术后采用3D打印假体重建脊柱稳定性安全可行,可获得较好近期疗效。
黄杜军陈秋洪陈雷
关键词:脊柱肿瘤脊柱重建假体近期疗效
颈椎终板Modic退变在颈项痛患者中的MRI表现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颈椎Modic退变在颈项痛患者MRI中的表现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因颈项痛而就诊的患者512例,男186例,女326例,年龄15~85岁,平均54.8岁。所有患者均行颈椎MRI检查。回顾性分析颈椎Modic退变在颈项痛患者中节段、退变程度、颈椎曲度、性别、年龄中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与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结果 512例患者3072个椎间盘中,59例(11.5%)93个椎间盘(3.0%)发生了Modic退变,其中Ⅰ型7个,Ⅱ型57个,Ⅲ型29个。C_(2- 3),C_(3- 4),C_(4- 5),C_(5- 6),C_(6- 7)、C_7~T_1发生Modic退变的发病率分别为0、0.36%、0.55%、1.20%、0.85%、0.07%。40岁以上是颈椎Modic退变的好发年龄。结论 MRI是颈椎Modic退变的首要检查方法。颈椎Modic退变Ⅱ型最常见,最常发生在C_(5~6)、C_(6~7)节段。颈椎Modic退变的发生与椎间盘退变程度、颈椎曲度、年龄存在相关性,还与颈椎间盘突出具有相关性。
李杰陈雷林建华胡德庆施开
关键词:颈椎MRI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目的 探讨颈椎终板modic退变在颈项痛患者MRI中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及病房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因颈项痛而就诊的患者,排除颈椎骨折(包括Schmorl,s结节)、颈椎术后、颈椎感染性病变、...
李杰陈雷林建华施开胡德庆
关键词:颈椎MRI
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海绵对兔膝关节浅层大面积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观察^3H-TdR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示踪作用。方法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组织工程支架I型胶原海绵,植入修复兔膝关节大面积浅层软骨缺损模型,分别于术后4、12、24周取材,观察修复效果;运用’H.TdR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同法植入软骨缺损区,分别于术后4、12、16及24周取材,液体闪烁计数定量分析、乳胶封片、4周后显影定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缺损表面未见明显的新生软骨形成;12周,缺损表面有少量的新生软骨形成;24周,缺损表面的新生软骨较4、12周的新生软骨明显,仍存在部分缺损尚未修复。对照组则均未见明显的修复。修复组织的细胞核内均有放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修复组织的细胞来源为体外移植的细胞,而非自体细胞,至术后24周,植入的细胞仍然存活。结论该方法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具有修复作用,但不能完全修复;所修复组织的细胞来源为植入的骨髓基质干细胞;’H—TdR标记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较好的长期示踪作用。
陈雷林建华吴朝阳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I型胶原^3H-TDR
老年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和评价老年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65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例,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60~83岁,平均(66.1±6.0)岁,分析一般资料、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案的疗效。根据术中是否行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将术式分类为单纯髓核摘除术组(共45例)和融合内固定术组(共20例)。结果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34例,良23例,可8例,差0例,优良率87.7%。其中单纯髓核摘除术组:优22例,良16例,可7例,差0例,优良率84.4%;融合内固定术组:优12例,良7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5.0%。结论诊断明确的老年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建议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应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尽量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必要时行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
曾锦源叶君健陈雷陈春永谢昀谢其扬林章雄
关键词: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破裂型手术疗效
MMP-9、CD44v6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MMP-9、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骨肉瘤、15例骨软骨瘤和15例正常骨组织中CD44v6和MMP-9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并进行回顾性随访。结果 在骨肉瘤组织中,MMP-9、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和正常骨组织;MMP-9阳性表达与骨肉瘤软组织侵袭及预后有一定关系;CD44v6的表达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的关系。结论 CD44v6与MMP-9均可作为骨肿瘤恶性表型的辅助指标;MMP-9与骨肉瘤的侵袭、转移相关,可作为预测骨肉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林建华陈雷张声
关键词:CD44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骨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探讨运用组织工程软骨植入修复兔胫骨平台外侧髁全关节软骨浅层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取 2周龄乳兔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传代至第 3代后 ,与人胎盘 型胶原蛋白海绵复合后植入成年兔的胫骨体平台外侧髁浅层完全软骨缺损区 ,并设立空白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4、12和 2 4周取材 ,观察修复效果。 结果 实验组术后 4周缺损表面未见明显的新生软骨形成 ;12周 ,缺损表面有少量的新生软骨形成 ,组织学切片上可见软骨细胞呈边缘不规则的 ,小蜂窝状结构 ,软骨细胞周围有软骨陷窝形成 ;2 4周 ,缺损表面的新生软骨较 4、12周的新生软骨明显 ,表面光滑 ,且与周围组织结合紧密 ,但仍存在部分缺损尚未修复。组织学切片上可见软骨陷窝形成 ,并分泌甲苯胺蓝异染的软骨基质。而对照组则均未见明显的修复。 结论 制成的组织工程软骨对兔胫骨平台软骨浅层完全缺损有修复作用 ,但不能完全修复缺损。
陈雷杨志明李秀群
关键词:组织工程软骨关节软骨缺损软骨细胞体外培养
异体软骨细胞复合Pluronic修复关节软骨缺损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运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复合 Pluronic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 ,并应用 3H- Td R放射自显影方法鉴别软骨缺损修复的细胞来源。 方法 取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体外培养至第 2代 ,用 3H- Td R标记后复合Pluronic植入兔关节软骨缺损区作为实验组 ,并采用单纯Pluronic植入作为材料对照组 ,不作任何处理组为空白对照组 ,分别于 4、8及 16周取材 ,观察其修复效果 ,并应用放射自显影方法鉴别修复组织的细胞来源。 结果 实验组术后 8周 ,缺损表面可见新生软骨形成 ,术后 16周缺损完全修复 ,表面光滑 ,与周围界限模糊 ,放射自显影证实所修复组织的细胞来源于植入细胞。材料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缺损均未见明显修复。 结论  1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复合 Pluronic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是可行的 ;2  3H- Td R标记细胞可作为鉴别细胞来源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林建华吴朝阳陈雷
关键词:关节软骨缺损可行性
鹿茸多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机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PAP)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以12.5、25.0、50.0、100.0μg/mL不同浓度的PAP刺激软骨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生长情况,噻唑兰法(MTT)检测软骨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以6、12、24、48μg/mL不同浓度酪氨酸受体激酶阻断剂Genis—tein作用于受PAP刺激的软骨细胞,用MTT和流式细胞仪观察Genistein对PAP作用的影响;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核增殖抗原cyclinA在PAP和PAP+Genistein作用下的表达变化,RT—PCR法检测c-fosmRNA表达。结果PAP作用下c-fos mRNA与cyclinA表达增加,s期的细胞比例增高,从6.4%增加到35.2%;Genistein作用后PAP的促增殖作用受到明显的抑制,s期的细胞降到4%,c-fos mRNA与cyclinA表达亦减少;单纯用Genistein不影响软骨细胞生长。结论PAP可能通过酪氨酸受体蛋白激酶介导,作用下游的信号,引发立早基因c-fos表达,促进cyclinA的表达,引起更多的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从而促进软骨细胞增殖。
林建华邓凌霄吴朝阳陈雷
关键词:软骨增殖周期蛋白
组织工程软骨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综述组织工程软骨种子细胞及培养系统的发展近况。 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组织工程软骨种子细胞和培养系统的文献 ,进行综述。 结果 回顾了组织工程软骨的种子细胞来源及培养方法 ,自体或异体软骨细胞仍然是目前软骨组织工程的主要细胞 ,三维立体细胞培养体系是现在主要的细胞培养体系。 结论 组织工程软骨种子细胞的来源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培养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陈雷杨志明
关键词:软骨种子细胞骨关节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