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蕾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氧化氮
  • 3篇瘙痒
  • 3篇小鼠
  • 2篇动物
  • 2篇一氧化氮
  • 2篇皮炎
  • 2篇疗效
  • 2篇接触性皮炎
  • 2篇P物质
  • 2篇BALB/C
  • 2篇BALB/C...
  • 2篇变应性
  • 1篇蛋白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变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多烯磷脂酰胆...
  • 1篇寻常型
  • 1篇寻常型银屑病

机构

  • 10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10篇陈蕾
  • 4篇樊翌明
  • 3篇张国学
  • 3篇吴志华
  • 3篇陈嵘祎
  • 3篇林映萍
  • 3篇李定
  • 2篇李芳谷
  • 2篇杨艳平
  • 2篇马萍萍
  • 1篇郑双进
  • 1篇朱铖垚
  • 1篇高涛
  • 1篇刘环
  • 1篇周英
  • 1篇李文
  • 1篇陈嵘
  • 1篇刘珍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北方药学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常C57BL/6J小鼠器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的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正常小鼠器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7)的表达。方法利用Real-timePCR、免疫荧光法检测正常C57BL/6J小鼠心、肝、脾、肺、肾、肠、胸腺、阴道中IGFBP7表达。结果心、肝、脾、肺、肾、肠、胸腺、阴道中均有IGFBP7表达,其中肾、脾、肺、肝表达较高,肠道表达最低(P<0.01)。结论 IGFBP7在正常C57BL/6J小鼠许多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以肾、脾、肺、肝中表达较高。
陈嵘祎陈蕾林映萍刘珍
关键词:IGFBP7PCR免疫荧光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与口服异维A酸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对比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LA-PDT)与口服异维A酸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疗效。方法:将55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5-ALA-PDT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异维A酸及外用红霉素软膏治疗,治疗后3个月观察疗效,半年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为59.1%,对照组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两组均未见复发病例。结论:5-ALA-PDT具有疗程短、起效快、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治愈率高等优点,且无感染、形成瘢痕等风险,安全性高,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陈蕾李芳谷马萍萍李定
关键词:异维A酸中重度痤疮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60例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皮肤性病科住院治疗并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及阿维A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予阿维A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痊愈率治疗组为50.0%,对照组为20.0%;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清ALT、AS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阿维A较单用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更好,致肝损害的副反应更小。
陈蕾李芳谷马萍萍李定
关键词:多烯磷脂酰胆碱阿维A寻常型银屑病ALTAST
中性粒细胞淋球菌感染模型的建立
2009年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在中性粒细胞淋球菌感染模型中的表达。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在10%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上培养3 h,A组加入空白培养基,B组加入淋球菌菌液,随后在0、3、8、12 h分别以实时定量荧光PCR测定iNOS mRNA表达,用镉还原法检测NO浓度。结果B组中iNOSmRNA表达和NO水平均较A组升高(P<0.01),NO浓度在8 h达到高峰。结论中性粒细胞淋球菌感染模型可成功模拟该菌体内微氧感染环境,可用于研究淋球菌致病机制。
陈嵘祎陈蕾张国学樊翌明吴志华
关键词:淋球菌中性粒细胞一氧化氮
射频联合中药内服及他扎罗汀外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射频联合中医辨证施治及他扎罗汀外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33例患者左侧胫前皮疹采用射频加他扎罗汀凝膏局部外用,右侧单用他扎罗汀。并在西医局部治疗的基础上予中医辨证施治(中药内服),在治疗(总疗程3个月)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中药内服加他扎罗汀外用有效率为66.7%(22/33),而射频联合中药内服及他扎罗汀外用治疗有效率达90.9%(30/33),疗效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联合中医辨证施治及他扎罗汀外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陈嵘祎陈蕾林映萍吴志华
关键词:皮肤淀粉样变他扎罗汀中医辨证施治
P物质和一氧化氮在致BALB/c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瘙痒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P物质(SP)和一氧化氮(NO)在BALB/c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瘙痒中的作用。方法:外用2,4-二硝基氟苯(DNFB)建立BALB/c小鼠ACD模型,观察激发后97 h内小鼠的搔抓行为及NK1受体拮抗剂spantide、L-精氨酸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7-硝基吲唑、氨基胍)对小鼠搔抓行为的影响,并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激发后0~1 h、36~37 h小鼠颈背部皮肤中NO含量。结果:ACD小鼠在激发后0~1 h出现1次搔抓高峰,搔抓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除提前10 min皮内注射L-精氨酸可明显增强激发后84~85 h的小鼠搔抓行为(P〈0.05)外,spantide、L-NAME、7-硝基吲唑或氨基胍预处理对小鼠各时点搔抓行为均无明显影响(P〉0.05)。ACD小鼠皮损中NO含量在激发后0~1 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ACD小鼠搔抓时程与迟发型变态反应过程相似。SP和NO在DNFB诱导的BALB/c小鼠ACD模型瘙痒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陈蕾杨艳平樊翌明
关键词:小鼠接触性皮炎瘙痒P物质
成人泛发性环状肉芽肿1例
病史:患者,男,80岁,因"躯干、四肢丘疹、斑块半年,加重2月"入院.患者半年前项背部出现粟粒至米粒大小红色丘疹,呈环状排列,中央略凹,伴瘙痒,未予重视,背部皮疹向周围扩展,中央消退,但胸部、四肢出现类似皮疹.2月半前至...
朱铖垚刘环陈蕾周英李文张国学李定
Ellman射频电波刀联合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射频联合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CA患者随机分为A(n=23)、B(n=22)、C(n=21)3组,A组进行射频治疗彻底清除疣体,待患处愈合后按每周3次涂布5%咪喹莫特乳膏,连续12周为1疗程;B组单纯进行射频治疗;C组直接进行5%咪喹莫特乳膏,疗程同A组。各组患者于治疗的1、2周和1、3、6月后进行随诊,统计痊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痊愈率为82.6%,复发率17.4%,不良反应率43.5%;B组则分别为45.5%、54.5%、27.3%;C组分别为61.9%、38.1%、42.9%。3组痊愈率、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痊愈率最高复发率最低,C组次之,B组痊愈最低、复发率最高,但A、C组不良反应较B组高。结论射频联合咪喹莫特治疗CA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但要注意减少咪喹莫特外用时的不良反应。
陈嵘高涛张国学吴志华陈蕾林映萍
关键词:尖锐湿疣咪喹莫特射频治疗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8年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是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涉及多种炎症介质和瘙痒介质。ACD的发生机制及其免疫反应机制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有关ACD伴发的瘙痒机制研究甚少,瘙痒介质也不明确。评价ACD的方法有多种,可归纳为炎症评价和瘙痒评价。目前公认的被用于评价实验动物瘙痒程度和作为临床观察瘙痒的客观指标为动物的搔抓行为。
陈蕾樊翌明
关键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炎症瘙痒
一氧化氮在P物质诱导BALB/c小鼠搔抓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P物质诱导小鼠搔抓反应中的作用。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颈背部皮内注射不同剂量P物质(20~160nmol/N位)建立BALB/c小鼠急性瘙痒模型。另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颈背部皮内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L-精氨酸、spantide、L—NAME、氨基胍,10min后皮内注射P物质(80nmol/部位),观察这些试剂对P物质诱导小鼠搔抓反应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注射部位皮肤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NO表达。结果皮内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和20、40、80、160nmol/部位P物质引起小鼠1h内搔抓次数分别为4.38±4.07、5.38±3.78、12.75±6.52、23.50±7.84、42.38±15.84;与生理氯化钠溶液组相比,40~160nmol/部位P物质可使小鼠出现剂量依赖性搔抓反应(P〈0.01~0.05)。P物质组、L-精氨酸组、spantide组、L—NAME组和氨基胍组小鼠1h内搔抓次数分别为67.13±32.79、70.75±34.80、10.75±8.14、29.00±21.19、35.38±22.83;与P物质组相比,spantide、L—NAME、氨基胍可明显减少P物质诱导的小鼠搔抓次数(P〈0.01~0.05),但L-精氨酸无明显影响(P〉0.05)。与P物质组比较,spantide、L—NAME、氨基胍可下调皮肤中iNOS表达和NO水平(P〈0.01~0.05),而L-精氨酸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P物质可能通过激活皮肤中神经激肽1受体来促进NO合成,从而引起BALB/c小鼠搔抓反应.
杨艳平郑双进陈蕾樊翌明
关键词:瘙痒症P物质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动物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