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猛

作品数:51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电气工程
  • 6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1篇电池
  • 27篇锂离子
  • 25篇锂离子电池
  • 25篇离子电池
  • 24篇离子
  • 22篇正极
  • 22篇正极材料
  • 12篇负极
  • 11篇电化学
  • 11篇负极材料
  • 9篇尖晶石
  • 9篇LI
  • 9篇掺杂
  • 6篇电化学性能
  • 6篇改性
  • 6篇CO
  • 5篇溶胶
  • 5篇碳热还原
  • 5篇碳热还原法
  • 5篇热还原

机构

  • 51篇哈尔滨工程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1篇陈猛
  • 9篇牛少军
  • 7篇宋晓娜
  • 7篇蔡智
  • 7篇潘思仲
  • 6篇武洪彬
  • 6篇敖文乐
  • 6篇蒲俊红
  • 5篇金江敏
  • 5篇刘瑶
  • 5篇陶涛
  • 4篇李金媛
  • 3篇解晶莹
  • 3篇邹连荣
  • 2篇皮庆力
  • 2篇周锴
  • 2篇皮庆立
  • 2篇张维维
  • 1篇陈长聘
  • 1篇杨茗佳

传媒

  • 18篇电池工业
  • 11篇应用科技
  • 5篇电池
  • 4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电源技术
  • 2篇电子元件与材...
  • 2篇粉末冶金材料...
  • 1篇电化学
  • 1篇化学工业与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炭素技术
  • 1篇第二十四届中...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4篇2010
  • 11篇2009
  • 3篇2008
  • 18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6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面化学镀镍处理LiAl_(0.05)Ni_(0.25)Co_(0.70)O_2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
2009年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层状LiAl0.05Ni0.25Co0.70O2表面沉积一层镍,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化学测试研究其表面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表面镀镍层均匀致密,有效地抑制了材料表面与电解液的相互作用。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21.51 mA.h/g,经过3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1.35%,其循环稳定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陈猛皮庆立敖文乐蔡智
关键词:化学镀镍表面改性
LiCo_(0.025)M_(0.025)Mn_(1.95)O_4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007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Mn2O4及其掺杂改性的LiCo0.025M0.025Mn1.95O4(M=Mg,Cr,Ni)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测试技术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LiMn2O4和LiCo0.025M0.025Mn1.95O4(M=Mg,Cr,Ni)均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其中材料LiCo0.025Ni0.025Mn1.95O4的电化学性能最佳。以0.2C倍率循环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19.94mAh/g,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17.78mAh/g以上,容量保持率为98.20%。
牛少军陈猛蒲俊红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溶胶-凝胶法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PO_4F的制备与改性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AlxV1-xPO4F(x=0、0.02、0.04、0.06、0.08)。采用XRD、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及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Al0.04V0.96PO4F样品性能较好。在0.2C的放电倍率下,该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02.01mAh/g,30次循环之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5.85%。
陈猛陶涛敖文乐蔡智
关键词:LIVPO4F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碳热还原法
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电导率的研究
2001年
采用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微米级Al2 O3 微粒掺杂的聚环氧乙烷 (PEO) 10 _LiClO4 _Al2 O3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体系。和 (PEO) 10 LiClO4 体系相比 ,(PEO) 10 _LiClO4 _Al2 O3 体系的室温导电率增加。同时还对交流阻抗谱图的模拟等效电路进行了讨论。
陈猛杨萍李胜军安道强
关键词:聚合物电解质交流阻抗
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介绍了额定容量为10Ah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备方法,评价了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过充电性能及电池一致性等。实验表明,电池的能量密度超过165Wh/kg;0.5C倍率充放电循环500次后电池容量仍为初始容量的90%;-10℃及-20℃时电池放电容量分别为初始容量的75%及70%;电池的过充电性能需进一步改进,过充电压只能达到5.0V;0.1C、0.2C、0.5C和0.8C倍率放电,工作电压平台均超过3.6V,电压差小于0.08V;电池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达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
邹连荣韩文伟陈猛解晶莹
关键词: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充放电特性
尖晶石LiCo_xMn_(2-x)O_4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为了提高LiMn2O4材料的性能,采用分步加热高温固相合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CoxMn2-xO4(x=0、0.04、0.08、0.1、0.12、0.16)材料,并在562247方形实体电池LiCoxMn2-xO4/1MLiPF6—EC+DEC+EMC/MCMB体系中研究Co掺杂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对LiCoxMn2-xO4材料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Co掺杂量的增加,LiCoxMn2-xO4材料的晶胞参数不断变小,结构稳定性增加,循环性能得到提高,但材料的起始放电比容量不断减小,Co掺杂量为0.08~0.1时,材料的起始比容量较高,循环性能也均得到较大的提高.经过1000次循环,材料的放电容量保持率在85%左右.Co的掺杂也提高了材料的高温性能及大电流工作能力,4倍率充放电时,放电容量为1倍率时的86%.
李胜军陈猛陈增杨世伟丛文博
关键词:方形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Fe_2O_3纳米粉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1
2002年
用溶胶法合成了无定形Fe2 O3 和对α -Fe2 O3 纳米粉 ,用透射电镜、X -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TEM和XRD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两种Fe2 O3 纳米粉粒径分别为 5nm和 45nm ,而且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是一致的 .UV -vis谱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两种Fe2 O3 禁带宽度分别为 3.1eV和 2 .18eV .
陈猛杨萍
关键词:三氧化二铁纳米粉
尖晶石型LiMn_(1.925)Co_(0.025)Ti_(0.025)Sn_(0.025)O_4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尖晶石型LiMn2O4、LiMn1.925Co0.075O4、LiMn1.925Co0.0375Ti0.0375O4、LiMn1.925Co0.025Ti0.025Sn0.025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用XRD、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测试等研究了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掺杂样品均为单一尖晶石结构,在0.2C和3.0-4.2V条件下恒流充放电,发现掺杂后材料的循环性能有很大改善,其中LiMn1.925Co0.025Ti0.025Sn0.025O4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50次循环后容量衰仅为7.97%.活性物质在不同的电位下具有不同的电化学特性,电化学阻抗谱明显不同,并对其进行了解释.
陈猛牛少军宋晓娜潘思仲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化学阻抗
正极材料Li_(1-4x)Ti_xFePO_4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4xTixFePO4(x=0、0.005、0.010、0.015、0.020和0.025)。采用XRD、SEM、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及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Li0.94Ti0.015FePO4的性能较好,0.2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4.02 mAh/g,循环3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6.44%。
陈猛敖文乐陶涛蔡智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碳热还原法正极材料
添加剂对镍电极充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1年
采用在化学法制备Ni(OH) 2 过程中用共沉积的方法掺加添加剂 ,用排水取气法、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各种添加剂对镍电极析氧过程的影响 ,通过对十几种添加剂的考察 ,认为Sr(OH) 2 ,Co(OH) 2 和La(OH) 3 对降低析氧速率。
陈猛丛文博
关键词:镍电极添加剂化学法制备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镍电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