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
- 作品数:16 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新史学·新历史·新世界:寄语《世界历史评论》创刊
- 2019年
- 1992年的时候,读到一份学术杂志,当时它代表了国内史学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虽然我还只是本科生,但读过后,仍觉得该杂志整体水平很低,偶尔有几篇好文章,恰是少数几位史学理论界的老先生之作。因为热爱这个学科,就萌发了以后去该杂志编辑部工作的梦想。那时候,我们认为一份好的杂志,如果能够办好,可以改变一个学科的现状。
- 陈新
- 关键词:编辑部工作史学理论研究学术杂志新史学
- 文学理论与史学理论——海登·怀特研究在中国(1987-2018)被引量:4
- 2019年
- 在中国,有关海登·怀特的学术研究主要在两个领域中进行:文学理论和史学理论(包含历史哲学)。本文旨在对怀特思想在中国的接受史进行一些分析。1987年,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家杨周翰教授首次关注到怀特的思想,自此,杨周翰及其学生盛宁对怀特的文学理论进行了介绍、翻译与研究。他们认为怀特是“新历史主义文化批评学派”的重要代表。他们对于怀特在文学与历史、虚与实的关系方面,以及话语比喻理论方面,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就新历史主义而言,怀特的确是一位重要学者。然而,与那些被介绍到中国的大量海外文学理论家相比,怀特的影响相对还比较小。怀特在中国史学理论界的重要性和地位,要远甚于他在文学理论界的重要性和地位。1999年,笔者开始对怀特的思想进行系统阐述,并于2004年翻译出版了怀特的代表作《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自此,中国的史学理论研究开始受到了以怀特和安克斯密特为代表的历史叙事与历史表现研究的影响。许多中国史学理论领域的学者认为,怀特和安克斯密特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家,并相信在过去20年间,正是他们为中国的史学理论研究带来了巨大冲击。不少中国史家把怀特列为他们的研究对象,支持、反对或修正怀特的思想。更多的研究者也会在涉及史学理论的研究中或多或少地引用怀特。据此,可以说,怀特成了当代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中不可绕过的人物。通过分析过去31年间中国有关怀特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在文学理论与史学理论领域内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这种影响形成的趋势,现阶段仍然在扩散过程中。
- 陈新
- 关键词:历史叙事新历史主义史学理论后现代主义
- 历史研究中的证据与证明——自柯林武德以来的讨论被引量:1
- 2019年
- 史家在进行历史研究之时,要依赖于证据。然而,证据的产生,与史家所提出的问题相关。历史学家往往因为现实的要求提出问题,从而将那些可以用来阐明其问题的史料纳入证据的范畴。历史学家的问题来自于“现在”,他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史家进行证明的过程与回答问题的过程是一致的。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依据史料进行逻辑推理之外,类比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证明过程中的类比,受到不少史家、数学家、哲学家的重视。对类比证明的理解,将帮助史家在进行历史证明的过程中,避免产生对于史学之精确性的盲目崇拜;它同时也可以促使史家认识到,证据与证明,在最大的限度上与现实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 陈新
- 关键词:史学理论历史研究柯林武德
- 文史之通义何在:重读章学诚暨《道公学私:章学诚思想研究》读书会被引量:1
- 2021年
- 岳秀坤:今天由我客串主持人。感谢陈恒老师,感谢上海师范大学,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朋友们一起来聊一聊章益国的新书《道公学私:章学诚思想研究》(以下简称《道公学私》)。这几天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越来越感觉,他的确思考的是一些根本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关系到整个的历史学,所以,我们用“人类历史重大理论问题系列讲坛”来做这次讨论,也是恰当的。
- 岳秀坤陈新邓志峰章益国
- 关键词:章学诚公学读书会历史学
- 真之效用:哲学与史学中的“语言转向”被引量:3
- 2018年
- "语言转向"被认为是20世纪哲学与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然而,语言作为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工具和意义表达的媒介,自古以来都处于人类日常生活的中心地位。思与言在理解和表现"真"的时候,同时也在追求"用",由此,语言的应用情境与使用方式都是人们所重视的。基督教发展中培养起人们对言之本义的崇拜,由基督教文本研究促成的近代语文学的兴起,为近代人文学科奠定了基石。然而,19世纪科学主义对精确性的进一步要求,使得哲学研究转向语言,这是一种哲学王者(或者哲学作为第一科学)欲望的体现,也是近代精英主义的一种极端体现。语言哲学促进了人们逻辑思维的发展,而它的研究重点最终向语言的使用方式、语境、语用的转移,才重新令哲学与生活世界建立起关联。史学中的"语言转向"很难说是一种既成事实,更多的新意来自对叙事形式的关注与分析,毋宁说是一种"叙事转向"。
- 陈新
- 关键词:哲学历史学语言转向
- 当前西方史学史学科拓展的可能方向与任务被引量:2
- 2012年
- 史学史是历史学的学科史,我们也用历史编纂史、历史著作史来称谓。西方史学史研究,通常的路径是分类整理西方历史编纂,它包括对重要的西方史家、史学流派条分缕析,探讨他们的史学思想、历史写作范式,并据此建构西方历史学科史的宏观框架。换句话说,史学史家的任务,既要对史学这门学科有整体性了解,又要对不同时段的史学发展有历史性把握,这样才能将自己的研究对象,即各位史学家、流派及其代表作定位在历史学的发展长河之中。
- 陈新
- 关键词:西方史学史学科史历史编纂史学流派史学史研究历史著作
- 简论历史理性与历史叙事被引量:3
- 2012年
- 18世纪末以来,康德为历史理性的发展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人们关注到对于历史的认识乃是基于各种前提假设,历史理性作为一种对于历史的反思性力量,首先表现为对前提假设的自觉意识。历史学作为一门使用日常语言的学科,日常生活中的理性思维已经成为历史理性的合法性来源之一。自觉、常识和效率分别对应于认识中的主体、经验和表现,它们构成了历史理性的基本要素。具有历史理性的史学家,在其历史叙事中,对于各类前提假设有着充分的自觉,并且擅长于运用现实经验中获得的常识和历史经验形成类比,也藉此将自我对于人事的普遍性认知有效地传递给读者。
- 陈新
- 关键词:历史理性历史叙事常识
- 近10年西方史学理论界有关历史时间的讨论——兼评《关于时间的新形而上学》被引量:5
- 2013年
- 时间作为一种形式,是历史学不可回避却又不易感觉到的要素。关于时间的分析,历来被哲学家所重视。20世纪以来,有关时间观念的历史学应用也逐渐增加,尤其自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出现之后,科泽勒克以史家身份对时间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理论思考。最近10年来,西方史学理论家对于时间的考虑形成了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值得我们关注。国际权威的史学理论刊物《历史与理论》编辑的第1辑虚拟刊"关于时间的新形而上学"为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核心材料,透视科泽勒克、鲁尼亚、罗斯等人对于时间问题的思考,可以认为,这些思考强化了我们对于历史时间的关注,也促使有关历史时间的意义之网能够渐次展开,但它还不足以构成一种关于时间的新形而上学。
- 陈新
- 关键词:历史时间
- 真与用:关于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的问答被引量:3
- 2011年
- 访谈首先讨论了历史真实性问题,区分了两个层次的"真实",一是具体的史料的真实,一是以经验为根据进行判断产生的真实感。文学的真实接近后者,是时间性、历史性的存在。其次,历史学科的基本价值除了求真,还在于满足一定的社会功能,寻求一种心理上的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在应用语言、叙事策略等方面皆有主观性的成分,与文学叙事类似。第三,作者和读者产生共识才是文本实现其意义的方式,这是文本的社会功能发挥的途径,因而公众史学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就此而言,文学和历史文本可以实现相似的社会功能,公众史学应该更多借鉴文学叙事的方法。
- 陈新江睿杰
- 关键词:文学社会功能
- 历史中的普遍与特殊:基于内容与形式的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对历史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研究,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展开。在内容层,即主体对于客体的确证与认同之中,侧重分析客体或事实被界定为普遍抑或特殊之属性的依据与根源,它也是历史客观性的根源所在;在形式层,即涉及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确证过程"中,侧重分析时间、空间与个人生命相结合构成的历史性因素及其疏离普遍性的方式,以及在非历史的理性与历史直观/顿悟之间历史理性的运作。只有历史理性这种特殊的普遍才具有真正历史的力量。因为它是历史的,对理性有限性的认识,使得人们不至于膜拜理性而对特殊和差异采取一种压制的态度,进而,它作为具有历史性的理性,经由它构成的历史叙事更易于否弃历史决定论,不会将历史变成一种不可摆脱的负担或运作强制性权力的工具与说辞;因为它是理性的,我们才能够借助历史建构起一个交流与实践的平台,并在其上进行合作、达成共识,追求普遍意义或普世价值。
- 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