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新

作品数:66 被引量:429H指数:13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2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丹参
  • 9篇内生真菌
  • 6篇中药
  • 6篇基因
  • 5篇丹酚酸
  • 5篇丹酚酸B
  • 5篇药用
  • 5篇药用植物
  • 5篇酚酸
  • 4篇植物
  • 4篇色谱
  • 4篇相色谱
  • 4篇川芎
  • 3篇丹参酮
  • 3篇药用植物学
  • 3篇色谱法
  • 3篇土壤
  • 3篇气相
  • 3篇气相色谱
  • 3篇种源

机构

  • 65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四川省农业科...
  • 3篇四川大学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四川理工学院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成都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凯里学院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西南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广州市食品药...

作者

  • 65篇陈新
  • 39篇严铸云
  • 30篇万德光
  • 18篇马云桐
  • 10篇张琦
  • 7篇王海
  • 5篇郭晓恒
  • 5篇裴瑾
  • 5篇汪杨丽
  • 5篇宋杰
  • 4篇戴国君
  • 4篇杨新杰
  • 4篇宣朴
  • 4篇邓婧
  • 4篇何冬梅
  • 4篇王萌
  • 3篇赵魁
  • 3篇王菁
  • 3篇甘晓燕
  • 3篇王清蓉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方剂...
  • 5篇华西药学杂志
  • 5篇中草药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药与临床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核农学报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成药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图书情报...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光散射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濒危植物三角叶黄连的资源调查与保护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通过对道地药材雅连的原植物——三角叶黄连的药用历史、资源现状、分布、生长环境、种群特性等的调查与研究,为雅连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核对标本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报道和总结了三角叶黄连的利用历史、自然分布特点、种群生态特性并提出了保护策略等,有利于对三角叶黄连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结论:三角叶黄连资源已经濒危,应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以有利寻找雅连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措施。
熊飞宇马云桐严铸云陈新朱濛陈润
关键词:自然概况生境特征濒危
丹参不同加工品的化学品质比较研究
探讨产地加工方法对四川、山东和河南三个主产地丹参化学品质的调控作用。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丹参中脂溶性(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1,2-二氢丹参酮)和水溶性(丹酚酸B、丹酚酸A、丹...
严铸云何彪伍艳华王海王萌马云桐陈新万德光
关键词:丹参丹酚酸B
文献传递
芪明颗粒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眼肾损害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芪明颗粒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及与眼底病变的关系。  方法:采用随机、多中心、平行、阳性药导升明对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94例,试验组给予芪明颗粒对照组给予导升明药物...
陈新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芪明颗粒
文献传递
银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新
关键词:银杏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
文献传递
试论中药种质资源库的构建被引量:13
2002年
在综述了建设中药种质资源库意义和重点的基础上 ,提出以道地药材为龙头 ,基于Internet的信息系统为平台 ,以珍稀濒危中药原植物为重点 ,利用中药产业的力量来构建中药种质资源库的思路。
陈新万德光
关键词:中药种质资源库
丹参EST序列中SSR信息的分析及分子标记的建立被引量:8
2009年
本文对从NCBI下载的鼠尾草属11747条EST序列(其中,丹参10228条)进行分析,搜索到含SSR的序列1911条,共含有SSR2156个,出现频率为18.35%。在丹参EST-SSR中,核苷酸重复基元种类共77种。单核苷酸重复最多,出现频率为10.45%,二、三核苷酸的出现频率为3.72%、4.40%。三核苷酸重复中ACG/CTG为主要类型,占27.3%。共设计引物143对,合成13对(其中,丹参6对,Salvia fruticosa7对),在对引物、dNTP、MgCl2进行测试后,建立了合适的PCR反应体系。引物筛选发现7对引物(丹参6对,S.fruticosa1对)对丹参基因组DNA均有良好的扩增,并对11个不同产地丹参样品进行扩增均呈现良好的多态性。本研究结果证明根据丹参EST资源建立丹参EST-SSR标记是可行的。
宋杰严铸云马云桐陈新张琦王菁杨新杰万德光
关键词:丹参EST分子标记
丹参内生真菌与其有效成分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丹参根中内生真菌的种群与丹参主要有效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丹参根中的内生真菌,采用插片法和点植法分类鉴定分离的菌株;采用HPLC测定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与丹参素的含量。结果:从全国25个产地丹参的根中共分离得到373株内生真菌,经显微形态观察,鉴定为1纲3目36属;不同产地丹参内生真菌与其有效成分具有相关性。结论:不同产地丹参的内生真菌在数量、分布、种群以及组成上存在差异,丹参内生真菌的种群结构与其质量的形成有关。
王萌戴国君马云桐张琦陈新万德光严铸云
关键词:丹参内生真菌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素
丹参SmCP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特征分析及其与SmCPS1组织差异性表达的关系
2018年
目的:分析不同组织中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柯巴基焦磷酸合酶1基因(SmCPS1)启动子区甲基化分布特征及其与SmCPS1组织差异性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重亚硫酸盐转化法检测不同组织中SmCPS1启动子区-1 021 bp(转录起始位点+1)内的甲基化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不同组织中SmCPS1表达量。结果:SmCPS1启动子区甲基化主要集中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750~-500 bp,-450 bp以内的启动子区几乎无甲基化。300个甲基化检测位点中,组织差异性甲基化位点共72个,占总检测甲基化位点数的24%;发生甲基化的转录因子结合区域共18个,其中有10个区域的甲基化存在组织差异。与SmCPS1表达量显著相关(P〈0.01)者21个,其中7个负相关者集中在-632~-450 bp,14个正相关者分布在-632 bp之外及-450 bp以内的启动子区。结论:SmCPS1启动子区甲基化差异可能是影响其组织差异性表达的原因。
孙莹陈新严铸云王清蓉李晓燕穆帝秀
关键词:丹参甲基化启动子
僵蚕抗惊厥活性部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2
2006年
目的确定僵蚕抗惊厥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将僵蚕用60%乙醇提取后,采用溶剂萃取法将其分为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萃取、有机溶剂萃取后的醇提液和醇提后药渣的水煎液5个部位,利用士的宁、尼可刹米及异烟肼3种药物惊厥模型,进行抗惊厥作用有效部位筛选。结果有机试剂萃取后的醇提液能显著延长士的宁所致小鼠惊厥出现的潜伏时间;氯仿及醋酸乙酯部位能延长尼可刹米致小鼠惊厥出现的潜伏时间;氯仿部位能延长异烟肼所致小鼠惊厥出现的潜伏时间。结论表明除有机试剂萃取后的醇提液外,氯仿部位是僵蚕抗惊厥有效部位。
严铸云李晓华陈新彭成刘友平向春
关键词:僵蚕抗惊厥
丹参DNA甲基化MSAP分析条件的建立和优化被引量:1
2014年
以丹参叶片为材料,利用MSAP技术检测丹参基因组DNA甲基化差异,对MSAP体系中的预扩增、选择性扩增体系及电泳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MSAP最佳反应体系为酶切反应:HpaII/MspI 10 U,EcoR I 10 U;最佳预扩增体系为25μL反应体系中,含rTaq酶0.2μL、Mg2+2.0μL、模板DNA 2.0μL、dNTPs 2.0μL和上下游引物E00/HM00各1.5μL;最佳选择性扩增体系为25μL体系中,含rTaq酶0.2μL、Mg2+2.0μL、预扩增稀释100倍产物2.0μL、dNTPs 2.0μL和上下游引物各1.0μL;最佳电泳时间为5h。该检测方法方便快捷,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丹参DNA甲基化地域差异奠定了基础。
甘晓燕陈新
关键词:丹参DNA甲基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