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云桐

作品数:129 被引量:367H指数:10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5篇医药卫生
  • 1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植物
  • 12篇虎杖
  • 11篇中药
  • 10篇内生真菌
  • 10篇种子
  • 9篇药材
  • 9篇药用
  • 9篇药用植物
  • 8篇丹参
  • 8篇种质
  • 8篇种质资源
  • 7篇醒脑
  • 7篇通络
  • 7篇泡腾片
  • 7篇活性
  • 7篇川芎
  • 6篇土壤
  • 6篇牛膝
  • 5篇丹酚酸
  • 5篇丹酚酸B

机构

  • 127篇成都中医药大...
  • 5篇西南交通大学
  • 4篇成都工业学院
  • 2篇成都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北京市药品监...
  • 2篇成都师范学院
  • 2篇四川省中药学...
  • 2篇四川巴中普瑞...
  • 1篇成都电子机械...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重庆市中药研...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成都市农林科...

作者

  • 129篇马云桐
  • 29篇万德光
  • 28篇严铸云
  • 25篇裴瑾
  • 18篇陈新
  • 14篇吴清华
  • 13篇钟芙蓉
  • 10篇谭友莉
  • 10篇徐瑞超
  • 10篇王光志
  • 9篇彭成
  • 9篇马庆
  • 7篇熊飞宇
  • 7篇徐世军
  • 6篇宋良科
  • 6篇欧泉
  • 6篇文静
  • 6篇张琦
  • 5篇陈翠平
  • 5篇余志芳

传媒

  • 28篇中药与临床
  • 9篇华西药学杂志
  • 9篇中药材
  • 8篇中国中药杂志
  • 7篇时珍国医国药
  • 7篇天然产物研究...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4篇中草药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中成药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时珍国药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8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12篇2013
  • 11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参内生真菌与其有效成分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丹参根中内生真菌的种群与丹参主要有效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丹参根中的内生真菌,采用插片法和点植法分类鉴定分离的菌株;采用HPLC测定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与丹参素的含量。结果:从全国25个产地丹参的根中共分离得到373株内生真菌,经显微形态观察,鉴定为1纲3目36属;不同产地丹参内生真菌与其有效成分具有相关性。结论:不同产地丹参的内生真菌在数量、分布、种群以及组成上存在差异,丹参内生真菌的种群结构与其质量的形成有关。
王萌戴国君马云桐张琦陈新万德光严铸云
关键词:丹参内生真菌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素
不同生长期乌头根际土壤酶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健康与患病乌头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健康与患病乌头不同生长期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结果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患病植株土壤蔗糖酶活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在相同生长期,健康植株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均低于患病植株,脲酶在3~5月均呈逐渐增强的趋势,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增强的趋势。结论健康与患病乌头根际土壤酶活性差异较大,为乌头病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吴清华王光志马云桐马庆徐瑞超
关键词:乌头根际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
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思路与发展策略被引量:7
2021年
中药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在国际国内农业和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基础上建成,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中药种质资源保存库。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旨在建立一个完整的中药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开展对药用植物野生种、野生近源种、栽培种以及人工创造的新品种等开展广泛收集,不断积累种子贮藏生物学特性的基础研究数据,探索中药贮藏劣变过程的分子机制,制定种子安全保存期和更新繁殖的策略,为保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搭建平台,为中药良种选育提供物质基础,为优质中药的生产与供应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闫婕彭成裴瑾马云桐高继海陈江
关键词:种质资源库生物学特性
寄生类中药及其寄主植物种群的可持续利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寄生类中药及其寄主植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利用生物数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了寄生类中药及其寄主植物种群的种群模型;获得了寄生类中药种群可持续利用的条件和最大的可持续收获量。结论:控制寄生类中药的最大可持续采收量,增加寄主植物的数量,改良寄主植物的品种,是实现寄生类中药可持续利用的条件。
胡颖马云桐谭启建
关键词:可持续利用数学模型
虎杖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建立虎杖药材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 nm。采用中南大学出版的指纹图谱相似度比较软件进行比较。结果:运用梯度洗脱能很好分离虎杖的各类成分,通过软件的比较,虎杖药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0。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虎杖药材质量标准制定参考依据。
马云桐万德光宋良科
关键词:虎杖HPLC指纹图谱
通络醒脑泡腾片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PDH和α-KGDHC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通络醒脑泡腾片(TLXNET)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PDH和α-KGDHC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淀粉样蛋白片段(Aβ25-35)海马注射和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两种大鼠AD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定量分析大鼠海马丙酮酸脱氢酶(PDH)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C)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LXNET能显著延长两种AD模型大鼠训练第5天的逃避潜伏期,改善空间探索行为;能显著提高大鼠海马PDH和α-KGDHC的表达,提高平均光密度值(IA);但在Aβ25-35海马注射模型中,TLXNET低剂量组的与模型组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TLXNET可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促进PDH和α-KGDHC的表达,增加脑内糖代谢的水平,提高脑能量的供应有关。
胡勇魏江平杨玉雪任香怡马云桐徐世军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丙酮酸脱氢酶
玻璃酒瓶(八卦瓶)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玻璃酒瓶(八卦瓶)。;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包装酒、罐装酒。;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图案与色彩的结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5.请求保护的外观设...
马云桐宋卫王准颜钰
四川GAP基地虎杖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2006年
为了建立虎杖GAP基地药材HPLC指纹图谱,采用梯度洗脱法,对虎杖野生与种植药材进行了HPLC代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nm;记录时间:70min;采用中南大学出版的指纹图谱相似度比较软件进行比较。通过软件的比较,虎杖野生与种植药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说明运用梯度洗脱能很好分离虎杖的各类成分,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虎杖药材质量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
马云桐万德光王光志
关键词:虎杖指纹图谱GAP
解毒降脂片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测定
目的:建立解毒降脂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TC-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37%冰醋酸水(25:75,V/V),流速:1.0mL·m...
马云桐谭友莉肖文娟谢娟
关键词:白藜芦醇高效液相色谱法
文献传递
天麻初加工方法对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及加工方法的化学模式识别被引量:11
2018年
为了阐明天麻初加工对其主要成分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酚类含量,试剂盒法测定多糖含量。并应用HCA、PLS-DA和GS-SVM对不同样品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寻找差异性成分对初加工方法进行追溯。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初加工对酚类和多糖影响显著,发汗、蒸制和煮制使天麻素和巴利森苷类增加,对羟基苯甲醇和对羟基苯甲醛降低;酒制使天麻素增加,其他成分均不同程度降低。发汗和煮制使多糖增加,蒸制多糖减少,酒制多糖无显著变化。HCA和PLS-DA对不同样品分类有效,天麻素和多糖为追溯标志性成分。采用GS-SVM建立判别模型,交叉验证和预测正确率分别为97.37%和100%。因此,以天麻主要活性成分综合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天麻质量的影响,符合中药的特点、体现中药的特征;化学模式识别可作为追溯天麻不同加工方法的有效手段。
周碧乾齐路明马云桐裴瑾
关键词:天麻初加工酚类多糖化学模式识别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