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学俊

作品数:151 被引量:633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化学工程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46篇动力工程及工...
  • 43篇理学
  • 21篇化学工程
  • 19篇核科学技术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6篇两相流
  • 26篇传热
  • 25篇螺旋管
  • 18篇气液两相流
  • 15篇锅炉
  • 14篇换热
  • 12篇蒸汽发生器
  • 12篇汽液两相流
  • 10篇卧式螺旋管
  • 9篇水平管
  • 9篇管束
  • 8篇流型
  • 7篇多相流
  • 7篇能源
  • 7篇界面波
  • 7篇沸腾传热
  • 5篇段塞
  • 5篇段塞流
  • 5篇水冷壁
  • 5篇泡状流

机构

  • 141篇西安交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东北电力学院
  • 4篇上海理工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上海电力学院
  • 3篇上海锅炉厂有...
  • 2篇哈尔滨理工大...
  • 2篇华东电力设计...
  • 2篇化工部
  • 1篇哈尔滨锅炉厂...
  • 1篇华东工业大学
  • 1篇西北电力设计...
  • 1篇化学工业部

作者

  • 150篇陈学俊
  • 52篇郭烈锦
  • 32篇陈听宽
  • 23篇张鸣远
  • 15篇李广军
  • 14篇白博峰
  • 13篇周芳德
  • 12篇刘尧奇
  • 8篇周云龙
  • 7篇冯自平
  • 7篇马卫民
  • 6篇何利民
  • 6篇林宗虎
  • 6篇毕勤成
  • 6篇孙科霞
  • 5篇郑建学
  • 4篇朱长新
  • 4篇陈宣政
  • 3篇田永生
  • 3篇李会雄

传媒

  • 19篇工程热物理学...
  • 16篇西安交通大学...
  • 14篇化工学报
  • 14篇核科学与工程
  • 10篇核动力工程
  • 9篇动力工程
  • 5篇热力发电
  • 4篇化学工程
  • 4篇应用力学学报
  • 4篇自然科学进展...
  • 3篇计量学报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世界科技研究...
  • 2篇节能技术
  • 2篇热能动力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力学进展
  • 2篇航空动力学报
  • 2篇民主与科学
  • 2篇水动力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2
  • 7篇2001
  • 4篇2000
  • 8篇1999
  • 11篇1998
  • 20篇1997
  • 12篇1996
  • 8篇1995
  • 17篇1994
  • 8篇1993
  • 13篇1992
  • 9篇1991
  • 7篇1990
  • 4篇1989
1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相流热物理研究的进展被引量:24
1994年
首先阐述了工程热物理领域中研究多相流动及其传热传质规律这一新的学科分支─—多相流热物理学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其次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十五年来研究多相流及其传热特性开展的情况,最后提出了今后多相流热物理方面研究工作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陈学俊
关键词:多相流热物理传热传质
原油井口管流除砂器
一种原油井口管流除砂器,包括一螺旋管线,螺旋管线的端口配置一出砂口,管线与出砂口的交汇处配置一楔片,能够借助油井剩余能量而无需外加驱动力从管道中直接除砂,具有流程简单、无易损部件、低阻力的特点。
郭烈锦李广军陈学俊
文献传递
Forced Convection Boiling Heat Transfer and Dryout Characteristics in Helical Coiled Tubes with Various Axial Angles被引量:4
1998年
对水和水蒸汽汽液两相流体在螺旋轴呈各种倾角放置的螺旋管内强制对流沸腾传热与烧毁特性进行了系统地试验研究,试验中系统及结构参数范围如下:压力:P=0.4~3.0MPa质量流速:G=100~2400kg/m2·s进口水温:T=30~80℃出口干度:x=-0.05~1.2管内壁面热负荷:q=0~540kE/m2试验段结构参数:总长L=6448mm,管内径d=11mm,螺旋直径D=256mm,螺旋升角β=4.27°螺旋管轴向放置倾角:水平位置(0°)、向上倾斜45°(+45°)、垂直向上(+90°)、向下倾斜45°(-45°).共进行了1050个工况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旋管内汽液两相流强制对流沸腾传热可以划分为核态沸腾区、两相流强制对流区、烧毁及烧毁后传热区等3种区域.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总结,给出了3区域间转变的边界方程,和3个区域内两相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根据试验观察和数据结果,对烧毁现象及烧毁点或区域发生的条件及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一系列有关现象的规律和特点,指出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烧毁点临界质量干度的预报公式.
郭烈锦张西民冯自平陈学俊
水在水平管束管外池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1999年
通过对水在水平管束管外池沸腾的实验研究,探讨了沸腾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及沿管排高度变化的规律和内在机理.由实验结果发现:管束中各排测量管的沸腾换热系数明显高于单管池沸腾的情况;管束沸腾时存在管束效应,即随管排位置增高,起始沸腾点提前,沸腾曲线上移,沸腾换热系数增大;这种管束效应在部分核态沸腾时较强,而在充分发展核态沸腾时较弱;管束池沸腾的强化传热应归因于“滑移汽泡”及“诱发自然循环对流”机制.此外,还得出了管束池沸腾换热系数的经验关系式.
朱长新张鸣远陈学俊
关键词:池沸腾传热换热设备强化传热
卧式螺旋管内油-气两相流流型的研究被引量:18
1996年
本文在两种不同尺寸的卧式螺旋管内进行了油-气两相流流型的实验研究,得到了流型图,并对各种流型之间的转变机理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同时给出了各流型之间转变的准则关系式。
郭烈锦李广军陈学俊高晖于立军
关键词:卧式螺旋管流型两相流
高压汽水两相流孔板测量的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一个计算两相流孔板压降的公式,可以方便地应用于高压汽水两相流流量和干度的单参数测量。公式计算结果与我校高压汽水试验回路上得到的试验数据吻合良好,试验压力为5.9~13.7MPa。
刘尧奇陈听宽陈学俊
油气水三相流流量测量的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原油、天然气、水三相流流量在线测量的三相流量计。微波衰减测量技术被用来测量三相流总流的含水量,电容传感器测出其中的油、水比率。三相总流量的测量应用相关分析方法。实验表明,这种流量计具有无运动部件、耐磨、不结垢、不堵砂等优点。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周芳德陈学俊王家纯
关键词:流量仪表原油
HTGR 蒸汽发生器螺旋管内壁温分布和传热恶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7
1998年
介绍了在西安交通大学高压汽水实验回路上进行的垂直螺旋管内汽水两相流传热实验。得出了沿螺旋管长度方向及圆周方向的壁温分布特性,由此确定了发生传热恶化的临界含汽率及其位置。通过关联实验数据,得到了计算临界含汽率的经验公式,为高温气冷堆(HTGR)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毕勤成陈听宽田永生陈学俊
关键词:蒸汽发生器螺旋管壁温分布传热恶化气冷堆
水平管道段塞流特征参数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通过对差压波动信号的详细分析 ,明确了液塞头和液塞尾到达和离开传感器测压点的时刻与差压信号特征点之间的物理关系 ,提出了采用差压波动信号分析技术获得液塞速度、液塞长度和液塞频率的计算公式。采用该方法 ,在室内长 2 4m、内径 0 .0 5 4m试验架上以空气 水、空气 柴油和空气 6 8# 机械油为介质进行了实际测试 ,经过和文献中数据以及经验公式对比 。
何利民郭烈锦陈学俊
关键词:段塞流特征参数差压油气集输管道
两相临界流被引量:6
1995年
由于两相临界流在压水反应堆安全分析中的重要性,在过去的40年内,两相临界流一直是一个活跃的分支学科。本文对压水堆失水事故常用的两相临界流均匀平衡模型、滑移模型、考虑相间热力学非平衡效应的简化模型及两流体模型做了综述。结论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数学模型能准确预测各种参数范围、各种通道形状的临界流量。特定的模型只能适用于特定的情况。本文对非平衡两相流中汽泡成核、汽泡生长、相界面间质量、动量、能量交换的机理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徐进良陈听宽陈学俊宋纪元
关键词:数学模型两相流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