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娟

作品数:53 被引量:28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5篇溶栓
  • 27篇静脉溶栓
  • 24篇急性
  • 21篇卒中
  • 21篇脑梗
  • 21篇脑梗死
  • 21篇梗死
  • 19篇溶栓治疗
  • 18篇脑卒中
  • 17篇静脉溶栓治疗
  • 15篇超急性
  • 12篇缺血
  • 11篇动脉
  • 11篇血性
  • 11篇急性期
  • 11篇出血
  • 10篇缺血性脑卒中
  • 9篇急性期脑梗死
  • 8篇颈动脉
  • 8篇斑块

机构

  • 46篇上海市浦东新...
  • 6篇浦东新区人民...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2篇陈娟
  • 49篇白青科
  • 36篇赵振国
  • 32篇隋海晶
  • 26篇赵晓晖
  • 23篇沈健
  • 22篇陆练军
  • 21篇谢秀海
  • 20篇杨娟
  • 18篇周媛
  • 11篇陈翠荣
  • 9篇朱玉萍
  • 9篇夏卫英
  • 5篇王连文
  • 4篇李锦师
  • 3篇陈恩龙
  • 3篇沈健
  • 2篇林同顺
  • 2篇张丽
  • 2篇青科

传媒

  • 5篇脑与神经疾病...
  • 5篇卒中与神经疾...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全国神经系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5
  • 11篇2014
  • 12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10篇2010
  • 3篇200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指导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溶栓治疗及预后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溶栓患者78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18例),非房颤组(60例),接诊后对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头颅MRI;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评价24 h及7 dNIHSS评分;3个月后对存活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结果房颤组发病时病情较重(NIHSS评分高,(12.8±6.33)分VS(9.39±4.32)分,P=0.023),血管狭窄发生率较高(66.7%VS 33.3%,P=0.013),继发性出血率较高(27.7%VS 3.33%,P=0.006),2组3个月mRS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经头颅MRI评价后溶栓治疗较为安全,预后与非房颤患者无显著差异。
王思思白青科赵振国隋海晶张丽陈娟陆练军沈健
关键词:脑卒中心房颤动溶栓神经功能缺损预后
脑白质疏松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9的关系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LA)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关系。方法:将入组的LA患者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脑室周围型组,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测其颈动脉斑块并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计算斑块积分。ELISA法检测MMP-2及MMP-9水平。结果:①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斑块阳性率及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积分均较脑室周围型组显著增高(P<0.05);②皮质下型组和混合型组的MMP-2、MMP-9水平与脑室周围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③3组LA患者的MMP-9水平与不稳定斑块积分均呈正相关。结论:皮质下型和混合型组LA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阳性率及斑块不稳定性均较脑室周围型高;皮质下型组的MMP-2和MMP-9水平与脑室周围型组比存在差异;MMP-9水平与不稳定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提示皮质下型LA与颈动脉斑块存在一定相关性。
周媛赵晓晖陈娟白青科江泉隋海晶陈翠荣沈健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颈动脉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入院查颈动脉彩超提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74±15岁,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73±16岁,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联合治疗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76±18岁,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和普罗布考(500 mg/d)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检测血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前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分别为18.43±8.01 mmol/(min.L)和18.65±8.12 mmol/(min.L),无显著性差异;治疗6个月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分别为14.98±4.21 mmol/(min.L)和12.68±2.04 mmol/(min.L),明显下降,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治疗12个月两组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分别为11.57±1.62 mmol/(min.L)和11.98±1.43 mmol/(min.L),进一步明显下降;治疗24个月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分别为12.06±1.68 mmol/(min.L)和11.34±1.61 mmol/(min.L),继续保持12个月时水平,但联合治疗组较阿托伐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2.73±0.31、2.68±0.46、3.92±0.28及3.84±0.35,6个月时积分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24个月时积分较前两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6.82±0.37、4.38±0.42、3.02±0.43、3.28±0.29,6个月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12个月、24个月时积分进一步较少(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2.68±0.34、2.73±0.50、3.01±0.44及2.89±0.42,各时间点间无显著性差异;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7.08±0.39、4.92±0.33、3.11±0.46及2.28±0.41,各时间点间均有显著性�
赵晓晖周媛陈翠荣白青科沈健陆练军陈娟杨娟朱玉萍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斑块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
磁共振快速评价指导的觉醒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快速评价指导的觉醒型缺血性脑卒中(wake-up ischemic strokes,WU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觉醒型脑卒中患者和发病12 h内脑卒中患者行CT平扫初筛后排...
白青科赵振国隋海晶谢秀海陈娟
文献传递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入院查颈动脉彩超提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39~84岁,平均年龄74±15岁。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39~83岁,平均年龄73±16岁,予阿托伐他汀(20mg.d-1);第二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1~84岁,平均年龄76±18岁,予阿托伐他汀(20mg.d-1)、普罗布考(500mg.d-1)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6M)、12个月(12M)、24个月(24M)进行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临床预后,mRS 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并记录脑梗死复发情况,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1)两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情况:第一组治疗后6M、12M、24M的NIHSS评分分别为5.83±3.25、4.96±2.61、5.02±3.11,较治疗前9.42±3.38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2M时下降较明显(P<0.01);第二组治疗后6M、12M、24M的NIHSS评分分别为6.01±3.74、3.24±2.08、3.17±2.52,治疗后6M较治疗前NIHSS评分(9.89±3.67)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12M、24M较治疗前下降更明显(P<0.01),且治疗后12M、24M的NIHSS评分也低于治疗后6M(P<0.05);两组相比,治疗后24M第二组较第一组NIHSS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2)两组各时间点mRS情况:第二组治疗后24M预后良好率为90.7%,较该组治疗后6M的72.2%有所提高,且高于第一组治疗后同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率(76.8%),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mRS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24M脑梗死复发率分别为28.6%、22.2%,两组比较,各时间点脑梗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定斑块是治疗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而长远的策略,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从多方位、多靶点的抗AS作用,从而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其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有待于扩大样本,进一步完善随访,以获得更全面、更具有代表性�
赵晓晖周媛陈翠荣白青科沈健夏卫英张丽陈娟王连文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预后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MMP-2、MMP-9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MMP-2、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入院查颈动脉彩超提示存在AS斑块,男68例,女52例,平均年龄(74±15)岁(39~84岁),并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73±16)岁(39~83岁),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第二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76±18)岁(41~84岁),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普罗布考(500 mg/d)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12、24月检测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结果 (1)两组治疗前ox-LDL水平分别为(781.42±32.56)、(777.38±208.91)ng/ml,无显著差异;治疗后6月第一组ox-LDL水平无明显变化(790.24±229.33)ng/ml,而第二组有较明显的下降(626.4±189.78)ng/ml(P<0.05);12月时第一组ox-LDL水平稍有下降(760.89±200.37)ng/ml,但无明显差异(P>0.05),第二组ox-LDL水平进一步明显下降(601.82±181.64)ng/ml(P<0.01);24月时两组继续保持12月时水平(762.53±212.11)、(612.43±193.49)ng/ml。(2)两组治疗前MMP-2水平分别为(186.62±61.74)、(194.78±63.22)ng/ml,MMP-9水平分别为(309.57±112.26)、(324.98±109.45)ng/ml,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6月均明显下降,即MMP-2分别为(127.94±38.12)、(128.67±40.09)ng/ml,MMP-9分别为(238.34±73.59)、(209.67±68.45)ng/ml,且第二组MMP-9水平下降尤甚(P<0.01);12月时较6月时有轻度上下波动,即MMP-2水平分别为(131.73±37.69)、(116.32±29.85)ng/ml,MMP-9水平分别为(208.93±64.33)、(218.58±70.22)ng/ml;24月时较12月时有所下降,即MMP-2水平分别为(110.88±30.53)、(87.68±25.76)ng/ml,MMP-9水平分别为(201.75±80.07)、(172.93±58.23)ng/ml,且第二组较第一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稳定斑块是治疗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而长远的策略,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分别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抑制ox-LDL的形成,降低血液循环中
赵晓晖周媛陈娟陈翠荣白青科沈健夏卫英陆练军王连文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斑块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
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微出血的意义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脑微出血(CMBs)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发病12h内行CT平扫初筛后的27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及SWI检查,筛选符合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者...
白青科赵振国隋海晶谢秀海陈娟
MRI急诊快速评价指导的超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探讨MRI急诊快速评价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13例发病<12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先行CT平扫,排除有明显低密度梗死灶后行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时飞法三维血管成...
白青科赵振国隋海晶谢秀海陈娟
MRI指导的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房颤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溶栓患者78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18例),非房颤组(60例),接诊后对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头颅MR...
白青科赵振国隋海晶陈娟
多模式MRI指导的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多模式MRI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发病12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行CT平扫及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共筛选界定为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41例(35.3%),并对其中33例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及定期MR复查随访。结果33例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溶栓治疗后均预后良好,90d改良Rankin评分均≤2分(平均1分),生活质量Barthal指数80—100分(平均95分);5例溶栓治疗后发生无症状性脑出血(15.2%),其中1例为溶栓治疗后1周并发脑内血肿(PH1型),另4例溶栓治疗后6~24h出现梗死局部少许渗血(HI型)。结论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MRI对患者筛选界定和溶栓后复查均有较大应用价值,MRI指导的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赵振国白青科隋海晶谢秀海赵晓晖王连文夏卫英陆练军沈健周媛陈娟陈翠荣李锦师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血栓溶解疗法磁共振成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