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光连

作品数:43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金陵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4篇荀子
  • 12篇德性
  • 7篇道德
  • 6篇伦理
  • 6篇教化
  • 5篇知性
  • 5篇子思
  • 5篇荀子思想
  • 4篇伦理思想
  • 4篇境界
  • 4篇黑格尔
  • 3篇道德哲学
  • 3篇性恶
  • 3篇政治
  • 3篇荣辱
  • 3篇视域
  • 3篇思想政治
  • 3篇天人之分
  • 3篇辨析
  • 2篇道德教化

机构

  • 25篇金陵科技学院
  • 14篇东南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4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斯坦福大学

作者

  • 43篇陈光连
  • 3篇黄磊
  • 2篇赵国付
  • 1篇胡永辉
  • 1篇杨琴

传媒

  • 5篇新疆社会科学
  • 3篇殷都学刊
  • 2篇人文杂志
  • 2篇道德与文明
  • 2篇船山学刊
  • 2篇社科纵横
  • 2篇文教资料
  • 2篇学术论坛
  • 2篇邯郸学院学报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晋阳学刊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领导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理论界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5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荀子生命观探析
荀子的生命观汲取道家及孔孟等先秦哲学家的思想,尊重生命的自然欲望、自然冲动;在价值层面更追求道义上的责任、精神上的超脱;否定了鬼神的存在而实现对死亡的超越。天、性、心的自然性决定了人之生命的本真;义、辨、群的本质决定了人...
陈光连
关键词:荀子生命
文献传递
论荀子德性思想的学术渊源被引量:1
2010年
荀子思想刺取诸学而兼融各家,除稷下学宫的治学传统对荀子具有浓厚的熏陶外,稷下学者、先秦儒家、墨家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荀子。荀子吸收了稷下学者"法"的思想,也发展了孔子礼的思想,把礼与法紧密结合,寓法于礼,以礼统法,从而走向与稷下学者及孔孟儒家不同的道德教化道路。而墨家以利言德,荀子以情论德,以利言德则重利,以情论德则重义,这才是荀墨之学的真正分野。
陈光连
关键词:荀子礼法兼爱
论荀子的德性教化思想被引量:8
2009年
荀子从人性趋恶角度构建了自己的德性教化理论。恶在礼仪法度的制约下不仅可以改变,而且必须改变,经过教化"涂之人可以为禹"。德性教化实乃"化性起伪",而伪是针对情的,只有对情进行矫正,才能对人性教化,情为教化之基;礼为教化之则,道德教化是个人遵守礼仪规范及人自身德性的自我迁化的过程,以心对礼以治情,从而以人的智识促进德性的提升;养为教化之方,以礼乐养情,陶冶、涵养人之德性,促进人的道德自觉。荀子的德性教化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赵国付陈光连
关键词:荀子性恶德性教化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三导向”德育教学路径探析被引量:1
2013年
文章深入发掘中国本土视域下以情为德育教学导向的基础、传统美德为德育教学导向的方法、核心价值为德育教学导向的目标的真善美、知情意、道德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德育导向机制。德育教学路径必须把社会主导的对象昭示给对象,让人们认识它、体认它、认同它,以使自己的价值追求不与社会的主流价值相冲突。
陈光连黄磊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学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三导向”模式探析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文献中的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三导向"即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牢固青年一代的精神命脉;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陈光连黄磊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论荀子和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0年
荀子批判吸收先秦孔孟儒家天人合一的"中和"思想,提出在分的前提下的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协同,人与社会义分则和的群居和一之道,人与自身和谐的礼别异,乐合同。这些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训诫作用,可以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精华和理论资源。
陈光连
关键词:荀子社会和谐
荀子思想中“分”与“群”之人伦关系辨析
2017年
荀子从天人之分出发,当这种分的自我意识转向人与人所构成的人群时,便体现为对人我、贵贱、亲疏的辨别与区分,这是人不同于一般生物的本质特征的更高体现,即“有辨”和“能辨”。“分”在群体之中是礼的普遍精神在自己身上的投射。是扬弃个人欲望而实现礼的客观普遍精神的过程,在社会人伦之间展现为各种辨别或差异的形式。荀子所谓君、臣、父、子等处于群体关系中的每个个体要各行其行,正其分位,修己立德,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要谨分伦理秩序,谨守伦理本位。贯穿于“名分”、“分工”、“分职”之中并将三者联结起来的实际是秩序等级之分,荀子所言作为“人能群”的内在本质性规定的分.实际上是以分位等级之分为其核心要义。这样“分”便成为群存在的必要方式。
陈光连
关键词:荀子人伦关系
荀子分的思想探析
2010年
分的思想是贯穿荀子思想的逻辑主线,体现在"天人之分"、"性伪之分"和"礼之分"三个基本的方面。分是一种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荀子分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和儒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陈光连
关键词:荀子天人之分
港台及国内荀子伦理思想研究综述——人性论视域下的德性透视被引量:4
2008年
近30年来,港台的荀子研究方兴未艾,以对性恶论的不同理解区分道学论和文学论;国内荀子伦理思想的研究,己突破并超越唯物唯心的二维思维模式,与人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结合而创新迭出。特别是从1987年开始,学界更侧重于荀子伦理思想的道德规范、道德教化、应用伦理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使研究不断引向深入。然而,现阶段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界去克服。
陈光连
关键词:港台荀子伦理思想
荣辱思想的道德哲学基础——荀子荣辱观及其现代价值启示被引量:3
2007年
荀子荣辱思想是与人们的利益行为紧密联系,先义后利,重义而不轻利;在荣辱意识的形成中注重“变”的本性;注重荣辱的名分等级,维齐非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荀子的荣辱思想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启示。
陈光连
关键词:荀子荣辱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