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巨楼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干细胞
  • 2篇生物学
  • 2篇细胞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低矮
  • 1篇牙骨质
  • 1篇牙髓
  • 1篇牙髓干细胞
  • 1篇油酯
  • 1篇增殖
  • 1篇人胎
  • 1篇人胎盘
  • 1篇人体器官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数字化
  • 1篇髓腔
  • 1篇髓腔固位
  • 1篇胎盘
  • 1篇胎盘源间充质...

机构

  • 8篇吉林大学口腔...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长春市口腔医...
  • 1篇苏州口腔医院

作者

  • 8篇刘志辉
  • 8篇金巨楼
  • 3篇孙梦洁
  • 2篇杨楠
  • 2篇王敬龙
  • 2篇卢亚东
  • 1篇毛智
  • 1篇高尚
  • 1篇王树平
  • 1篇朱振威
  • 1篇王博蔚
  • 1篇刘春丽
  • 1篇杜冰
  • 1篇王占义
  • 1篇费倩怡
  • 1篇杨军星
  • 1篇徐一驰
  • 1篇刘书会
  • 1篇宋立杰

传媒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被引量:3
2013年
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PMSC)是近几年来受到学者普遍关注的一种新的成体干细胞。胎盘,这一在胎儿娩出后被"废弃"的人体器官,不仅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产妇知情同意后无伦理限制,而且具有造血支持及免疫抑制等诸多优点,
王敬龙金巨楼杜冰毛智王树平刘志辉
关键词: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子生物学特性成体干细胞CELL人体器官免疫抑制
桩核冠、髓腔固位冠和嵌体冠修复低矮磨牙残冠后产生的生物力学效应比较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对比桩核冠、髓腔固位冠和嵌体冠修复低矮磨牙残冠后的应力分布情况及固位效果,探讨低矮磨牙残冠的优选修复方案。方法:选择志愿者健康、完整的左侧下颌第一磨牙作为实验样本,应用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得其影像学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和CATIA等逆向工程软件建立完整的下颌第一磨牙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3组低矮磨牙残冠模型(剩余临床牙冠的高度分别为1、2和3 mm),并建立桩核冠、髓腔固位冠和嵌体冠3组修复体分别修复上述3组残冠的有限元模型,共9个实验组。在Abaqus软件中对模型施加垂直向及斜向静态载荷模拟咀嚼时牙齿受力,施加强制性旋转位移载荷模拟修复体旋转脱位。观察各组模型牙本质的von Mise应力峰值和分布云图,以及各组修复体为抵抗旋转脱位所产生的非轴向固位力和脱位时粘接剂的破坏情况。结果:von Mises应力峰值,垂直载荷下,嵌体冠>髓腔固位冠>桩核冠;斜向载荷下,髓腔固位冠>嵌体冠>桩核冠。应力分布云图,桩核冠的根尖1/3处、髓腔固位冠髓室底部和嵌体冠牙颈部及根部应力集中现象明显。非轴向固位力,1 mm残冠组,桩核冠>嵌体冠>髓腔固位冠;2和3 mm残冠组,嵌体冠>桩核冠>髓腔固位冠。刚度退化云图,旋转脱位时粘接剂开裂的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嵌体冠>髓腔固位冠>桩核冠。结论:从保护牙体组织及维持修复体长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桩核冠是修复低矮磨牙残冠较为理想的修复方式。
李韦萱金巨楼赵楚翘刘定坤邹俊东王明霞刘志辉
关键词:桩核冠嵌体冠
人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比较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从人足月的胎盘羊膜中和Wistar大鼠股骨及胫骨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研究人胎盘来源MSCs(HPMSCs)和大鼠骨髓来源MSCs(B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和生物学特征、表面标志及其多分化潜能。方法:将人足月胎盘组织通过胶原酶Ⅱ消化培养获取HP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从4周龄Wistar大鼠双侧股骨及胫骨中分离、纯化大鼠BMSCs,运用活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种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阳性率;用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磷酸甘油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用茜素红染色鉴定;用胰岛素、地塞米松、IBMX和吲哚美辛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分化,以油红O染色鉴定。结果:HPMSCs为梭形贴壁细胞,增殖能力较强,CD44和CD3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4.45%和1.67%;BMSCs为圆形、梭形和多角形,增殖能力强,CD44和CD3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11%和2.68%。2种细胞经过成脂诱导液和成骨诱导液诱导后,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结果均为阳性,表明2种细胞均可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结论:HPMSCs与大鼠BMSCs的生物学特征相似,同样具有多分化潜能,HPMSCs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
费倩怡刘春丽朱振威刘志辉刘书会王占义金巨楼王敬龙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脱钙骨基质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与改性研究概况被引量:3
2018年
创伤、感染、肿瘤、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是导致骨缺损的主要原因,骨移植作为骨缺损修复的常用手段,其材料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或人工合成骨移植材料。理想的移植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成骨能力、骨诱导及骨传导能力。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作为自体骨移植的替代材料,是去除了无机成分的骨。
孙梦洁金巨楼杨军星宋立杰卢亚东王博蔚刘志辉
关键词:骨缺损修复脱钙骨基质骨移植材料自体骨移植改性成骨能力
数字化微笑设计在前牙瓷贴面美学修复中的应用及其修复效果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分析结合数字化微笑设计(DSD)进行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及修复体的修复效果,探讨其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因四环素牙、氟斑牙、牙体着色、轻度釉质缺损和前牙散在间隙等原因要求进行美学修复,且临床诊断符合贴面修复适应证的患者32例共91颗前牙。术前采用DSD软件对患者进行牙齿形态的美学分析及虚拟修复效果的预览,并在设计结果指导下进行牙体预备,常规印模制取后制作IPS e-max瓷贴面,最后完成永久修复体的戴入。在治疗完成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患者对修复体的外形、与邻牙协调程度、颜色、发音、微笑效果和医患交流等6项内容作出满意度评价,并在治疗后1、3、6和12个月参照改良版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标准对瓷贴面的临床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对于各项调查内容的满意率均可达90%以上,其中对于微笑效果和医患交流2项满意率高达100%。将DSD应用于瓷贴面修复后,患者对于最终修复体的功能、美学效果和医患交流体验等各方面满意度较高。各时期修复体临床表现,修复后1个月,4颗牙齿出现轻度牙龈炎,3颗牙齿出现术后敏感;修复后3个月,1颗修复体出现不影响美观及功能的微小缺损,3颗牙齿出现牙龈轻度红肿,1颗修复体轻微变色;修复后6个月,1颗修复体出现切缘缺损,4颗牙齿出现轻度牙龈炎;修复后12个月,2颗牙齿出现修复体缺损,3颗牙齿修复体边缘欠密合,1颗牙齿出现牙龈炎。修复后出现牙龈炎症反应的患者在经过正确的口腔卫生指导后牙周状况均有明显好转,且上述缺损均不影响修复体的美观和功能,调磨后可正常使用,医患双方对修复体的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将DSD与瓷贴面修复联合应用是一种可获得较高患者满意度和理想修复效果的前牙美学修复方案。
金巨楼李韦萱刘定坤邹俊东刘志辉
关键词:前牙美学修复瓷贴面
载VEGF/VAN多层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抗感染能力和稳定性研究
2018年
目的:制备载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万古霉素(VAN)的多层海藻酸钠(SA)-壳聚糖(CS)微球,并讨论其体外抗感染能力和稳定性。方法:采用滴注法和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多层载药微球;纸片法实验检测微球体外抗感染能力;分别采用ELISA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中VEGF和VAN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微球经过不同条件处理后,通过SEM观察微球表面和截面形态,并分别测定不同条件处理后微球内VEGF和VAN的有效释放量的变化。结果:肉眼观制备出的微球呈类球形;VEGF和VAN的载药量分别为6.63×10-5%和1.39%,包封率分别为72.1%和3.37%;微球溶解后,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直径为(12.61±1.01)mm;不同条件处理后,微球直径约为900~1100μm,表面完整,存在少许褶皱,截面呈致密网状结构;不同条件处理后微球内VEGF和VAN的有效释放量均有一定下降。结论:本实验制备的载VEGF/VAN多层微球粒径均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抑菌效果,需低温(-80℃)且避光储存。
徐一驰赵楚翘陈楷刘定坤金巨楼孙梦洁刘志辉
关键词:海藻酸钠万古霉素微球
锂掺杂聚癸二酸甘油酯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
2019年
目的:利用锂(Li)离子的特异性作用及聚癸二酸甘油酯(PGS)优良的性能制备PGS-Li复合支架,为其作为牙骨质组织工程支架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支架分为2组,PGS交联过程中加入磷酸锂后制备的PGS-Li组和等比例PGS与甘油重结晶纯化后合成的PGS组。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2组支架的相对分子质量,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2组支架的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2组支架的表面形态并测定2组支架的孔隙率及孔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2组支架的Li离子含量,热重分析仪分析2组支架的热稳定性,接触角测量仪比较2组支架的亲水性,体外失重实验测定2组支架的降解率。将OCCM-30细胞分为PGS-Li组(加入PGS-Li支架浸提液)、PGS组(加入PGS支架浸提液)及空白对照组(加入空白培养液),MTT法检测不同时间(24、48和72h)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钙黄素-AM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果:凝胶渗透色谱,PGS-Li组支架的相对分子质量略大于PGS组支架。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PGS-Li组支架出现了磷酸根特异性吸收峰。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2组支架均呈无规则的三维网状结构,孔径为20~160μm,PGS组支架的孔隙率为(53.92±2.18)%,PGS-Li组支架的孔隙率为(53.58±1.73)%,2组支架孔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S检测,PGS-Li组支架的XPS在54.9eV处出现了与Li 1s相符的峰值,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试PGS-Li组支架中Li离子含量为0.084%。热重分析,PGS-Li组支架的起始失重温度高于PGS组支架,而停止失重的温度则低于PGS组支架。接触角测量,2组支架均为亲水性材料,PGS组支架材料的接触角为78.26°±2.00°,PGS-Li组支架材料的接触角为69.78°±1.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降解实验,PGS-Li组支架的降解速率快于PGS组。PGS-Li组OCCM-30细胞增殖活性与PGS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
卢亚东金巨楼刘定坤杨楠高尚刘志辉
关键词:牙骨质
牙髓干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牙髓干细胞(DPSCs)是一种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有着极其相似的免疫表型及形成矿化结节能力的细胞,细胞形态呈梭形,可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有着较强的克隆能力。随着DPSCs研究方向的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以及研究层次的深入化,目前DPSCs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并成为组织工程中重要的种子细胞之一,提示DPSCs未来具有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潜能,以期恢复机体受损组织及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近些年来,研究者发现DPSCs的增殖受到多种效应的调控,其迁移及归巢特性受到多种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调节,并发现其不仅可以形成牙本质等牙体硬组织,在特定诱导环境下可以向多种组织器官定向分化。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重点阐述了有关DPSCs增殖、迁移和分化等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DPSCs在转化医学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刘定坤杨楠金巨楼孙梦洁王倩吴佳刘志辉
关键词:牙髓干细胞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