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斜视
  • 6篇手术
  • 6篇近视
  • 5篇外斜
  • 5篇外斜视
  • 4篇共同性外斜视
  • 3篇散光
  • 3篇角膜
  • 3篇巩膜
  • 3篇后巩膜
  • 2篇调节力
  • 2篇血糖
  • 2篇血糖升高
  • 2篇验光
  • 2篇视功能
  • 2篇视力
  • 2篇术前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轴性近视

机构

  • 14篇中国医科大学...
  • 7篇沈阳爱尔眼科...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第四人...
  • 1篇沈阳市和平区...

作者

  • 20篇郭雷
  • 11篇才娜
  • 7篇柳力敏
  • 6篇陈蕾
  • 6篇陶军
  • 3篇张悦
  • 3篇韩屹
  • 2篇王昕华
  • 2篇张福生
  • 1篇郭秀荣
  • 1篇周爽
  • 1篇胡悦东
  • 1篇刘岩
  • 1篇董光辉
  • 1篇徐艳春
  • 1篇赵平
  • 1篇陆新
  • 1篇李明

传媒

  • 3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辽宁医学杂志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眼视觉训练对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治疗组60例102眼,对照组56例96眼,年龄4~12岁。2组均进行规范的屈光不正矫正,屈光参差患者同时进行遮盖治疗,均采用红光闪烁、光栅刺激、视标训练等综合方法,治疗组联合应用同视机以及网络版多媒体训练系统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弱视治愈时间(33.90±14.59)d及立体视恢复时间(23.66±12.66)d较对照组[(51.13±19.18)d、(42.65±14.13)d]明显缩短,治愈率(80.39%)及立体视恢复率(84.31%)较对照组(65.63%、64.58%)明显提高,回退率(6.67%)较对照组(21.43%)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眼视功能训练是弱视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及立体视恢复率,降低回退率。
郭雷才娜郭秀荣
关键词:弱视双眼视功能立体视觉
共同性外斜视不同手术量设计的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比较共同性外斜视术中不同手术量设计的远期疗效,探讨斜视手术的量化标准。方法:对156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3组:术终正位组26例,术终过矫5~9△组114例,术终过矫10~15△组16例,分别评价术后2wk;3,6mo眼位情况。结果:术后2wk;3,6mo,术终正位组正位率分别为80.8%,30.8%,23.1%;术终过矫5~9△组正位率分别为81.6%,78.9%,75.4%;术终过矫10~15△组正位率占43.8%,62.50%,68.8%。三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同性外斜视术终过矫5~9△者术后正位率高,远期效果稳定。
郭雷陈蕾才娜
关键词:共同性外斜视手术设计疗效
后巩膜加固术联合斜视手术治疗轴性近视合并斜视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联合斜视矫正手术治疗轴性近视合并斜视的可行性。方法:对26例46只眼轴性近视合并不同关型斜视的患者同时行斜视矫正术与后巩膜加固术,术中先于表麻加结膜下浸润麻醉后行斜视矫正术,再于球后麻醉下
郭雷
文献传递
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复合性近视散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 探讨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复合性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视光中心门诊就诊的9~14岁复合性近视散光(近视度-1.50~5.00 D,散光度-1.50~3.5 D)患者36例(68只眼)给予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分别测量戴镜前及戴镜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眼前节健康状况检查及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的配适状况.结果 戴镜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的裸眼视力均≥0.8,较戴镜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屈光度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较戴镜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前后角膜地形图3 mm区域前表面平坦及陡峭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表面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中央3~5 mm最薄点的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地形图后表面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配适状态良好,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前节未发生感染、角膜薄化前突,主观视觉质量满意.结论 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治一定屈光度的青少年复合性近视散光安全有效,但散光矫正的范围仍有一定的局限.
郭雷张悦陆新周爽刘岩
关键词:青少年
外伤性多条眼外肌麻痹的临床诊断
郭雷陈蕾陶军才娜柳力敏
视网膜脱离术后巩膜嵴前坡裂孔再次引起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2007年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位于巩膜嵴前坡的裂孔再次引起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1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后,裂孔位于巩膜嵴前坡,但仍有视网膜脱离。其中3例患者视网膜脱离局限于嵴前坡,观察脱离程度变化,于术后4~6个月因脱离加重行放水冷凝术。另13例术后视网膜全脱离。其中3例因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行玻切加激光封闭裂孔治疗;另10例行双眼包扎,促吸收药物治疗,其中3例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行激光封闭裂孔;7例网膜下液部分吸收,视网膜脱离局限于巩膜嵴前坡,行放水冷凝术。结果1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裂孔完全封闭,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位于巩膜嵴前坡的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应依据眼内情况决定手术时机与方式。如果PVR严重应行玻切术。如果PVR在C1级以下应先行保守治疗,视网膜下液吸收后可行激光治疗。局限于嵴前坡的持续脱离行单纯放水冷凝术可使视网膜复位。手术应遵循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治疗的原则。
郭雷赵平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
后巩膜加固术联合斜视矫正术治疗轴性近视合并斜视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联合斜视矫正术治疗轴性近视合并斜视的可行性。方法对26例46只眼轴性近视合并不同类型斜视的患者同时行斜视矫正术与后巩膜加固术,术中先表麻加结膜下浸润麻醉后行斜视矫正术,再在球后麻醉下行后巩膜加固术。结果术后眼位全部达美容效果,部分病例恢复不同程度双眼视功能,斜视合并青少年进展性近视者观察2年近视程度较术前进展减慢,眼轴增长减慢,病理性近视视力稳定无下降。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同时合并斜视手术是治疗轴性近视合并斜视的可行性方法,同时手术解剖层次清晰,操作方便,可避免二次手术因粘连等形成的困难,一次性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
郭雷
关键词:后巩膜加固术斜视外科手术近视
近视伴共同性外斜视戴矫正镜后斜视角大于矫正前的相关因素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双眼近视伴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戴矫正镜后的斜视角大于戴矫正镜前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双眼近视伴共同性外斜视戴矫正镜后斜视角大于矫正前的患者资料,总结其视力状态、屈光状态、调节与集合功能以及比较矫正前与戴矫正镜状态下使用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视远及视近的斜视角。结果15例患者矫正视力正常,屈光状态呈现高度近视及近视性屈光参差,调节超前,斜视角检查:视近时屈光矫正后与矫正前斜视角平均相差为(2.7±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视远时屈光矫正后的斜视角大于矫正前的斜视角,平均相差为(11.8±4.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眼近视伴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视力矫正后的斜视角可大于未矫正情况下的斜视角,此种现象可能与模糊像性调节有关。
郭雷王昕华才娜陶军柳力敏
关键词:近视眼共同性外斜视
医学验光中远用处方与近用处方散光状态的异同
郭雷陈蕾陶军才娜柳力敏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时眼调节力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时眼调节力的变化。方法 选取首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42例患者作为糖尿病组;血糖≤6.0mmol.L-1正常人群48例作为对照组。屈光不正者需进行屈光不正的检查及矫正。矫正视力后,所有受试者行单眼调节幅度、单眼正相对调节力、单眼负相对调节力、双眼调节滞后量、单眼及双眼调节灵活度的检测。结果 糖尿病组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力、负相对调节力、调节滞后量分别为(4.94±1.28)D、(-1.27±0.33)D、(2.27±0.42)D、(0.59±0.08)D,对照组分别为(6.60±1.54)D、(-2.41±0.53)D、(2.29±0.49)D、(0.62±0.09)D;糖尿病组左、右眼及双眼调节灵活度分别为(2.57±0.67)cpm、(2.40±0.73)cpm、(2.31±0.53)cpm,对照组分别为(11.42±1.89)cpm、(11.70±1.99)cpm、(8.69±2.08)cpm。相比对照组,糖尿病组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力、左、右眼及双眼调节灵活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而负相对调节力、调节滞后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时,单眼调节幅度、单眼正相对调节力、左、右眼及双眼调节灵活度均降低,而单眼负相对调节力及双眼调节滞后量没有明显差异。
郭雷才娜柳力敏陈蕾韩屹胡悦东
关键词:2型糖尿病高血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