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波

作品数:37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化学工程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脱硫
  • 11篇污泥
  • 10篇脱硫剂
  • 10篇煤气
  • 10篇芬顿
  • 9篇气脱
  • 9篇煤气脱硫
  • 9篇高温煤气
  • 9篇高温煤气脱硫
  • 8篇煤气脱硫剂
  • 8篇高温煤气脱硫...
  • 7篇两性高分子
  • 7篇零价铁
  • 7篇纳米铁
  • 7篇高分子
  • 6篇絮凝
  • 6篇絮凝剂
  • 6篇污泥脱水
  • 6篇两性高分子絮...
  • 6篇高分子絮凝剂

机构

  • 37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37篇郭波
  • 11篇常丽萍
  • 10篇谢克昌
  • 8篇岳秀萍
  • 7篇李美玲
  • 4篇李春虎
  • 4篇苗茂谦
  • 4篇张磊
  • 3篇李凡
  • 3篇张志兰
  • 1篇张宗友
  • 1篇鲍卫仁
  • 1篇韩丽娜
  • 1篇王国英
  • 1篇王建成
  • 1篇陈娜
  • 1篇任秀蓉
  • 1篇张潇
  • 1篇葛晓华

传媒

  • 6篇现代化工
  • 3篇应用化工
  • 2篇煤炭转化
  • 2篇化工环保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工业催化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煤化工
  • 1篇2006全国...
  • 1篇第九届全国化...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aFe_(0.8)Cu_(0.2)O_(3)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对甲酚被引量:2
2021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材料LaFe_(0.8)Cu_(0.2)O_(3),考查了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对甲酚的性能和活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LaFe_(0.8)Cu_(0.2)O_(3)投加量为2.5 g/L、PMS浓度为5.0 mmol/L、不调节体系pH(pH=5.7)、反应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处理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对甲酚溶液,对甲酚降解率可达88.8%。体系pH在3.0~9.0范围内,LaFe_(0.8)Cu_(0.2)O_(3)均可高效活化PMS降解对甲酚。在该反应体系中,SO^(-)_(4)·和·OH均为活性组分,而SO^(-)_(4)·对对甲酚的降解作用更显著。Cu的掺杂使得Fe(Ⅱ)/Fe(Ⅲ)具有良好的循环效率从而促进PMS的活化。LaFe_(0.8)Cu_(0.2)O_(3)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
刘楠王国英郭波岳秀萍程成
关键词:对甲酚
氧化铈高温煤气脱硫剂及制备
一种氧化铈高温煤气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气体净化及催化剂制备领域。该脱硫剂由50~70wt%的活性氧化铈,20~40wt%的粘合剂及3~10wt%的造孔剂组成,其中活性组分氧化铈是经不同制备工艺制得的氧化铈中筛选得到。...
谢克昌郭波常丽萍李凡苗茂谦
文献传递
氧化铈型高温煤气脱硫剂的研究进展
较详尽地叙述了被誉为第二代高温煤气脱硫剂的氧化铈及氧化铈基脱硫剂的研究进展和研究动态.针对目前高温煤气脱硫剂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氧化铈及氧化铈基脱硫剂的优点和缺点.指出采用适宜的制备工艺,加入适当的金属氧化物添加剂以大大提...
郭波常丽萍谢克昌
关键词:氧化铈高温煤气脱硫脱硫剂
文献传递
一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联用生物纳米零价铁调理污泥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两性高分子絮凝剂联用生物纳米零价铁调理污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生物纳米零价铁调理污泥:20~30℃下,在污泥中投加新鲜的生物纳米零价铁悬浮液,搅拌,稳定污泥中的重金属;(2)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AM...
郭波岳秀萍田瑜李赛李美玲
活性炭上CS_2与CO_2混合气体的吸附模型被引量:10
2006年
利用纯气体的等温吸附数据,研究了303K下CS2与CO2混合气体在活性炭上的等温吸附行为.采用两种混合气体模型方程即扩展的Langmuir修正式和Lewis关系式模拟混合气体的等温吸附,结果显示,分别以纯气体的Langmuir方程和D-R方程为基础的Langmuir修正式和Lewis关系式均能较好地描述混合气体的等温吸附,且误差均小于±5%.混合气体中CS2的吸附量约为CO2吸附量的20倍.CS2与CO2混合气体在活性炭上的等温吸附以对CS2的吸附为主.
郭波常丽萍李春虎谢克昌
关键词:活性炭二硫化碳二氧化碳
绿色纳米零价铁为催化剂的类芬顿法降解甲基橙被引量:7
2020年
利用葡萄籽提取液合成纳米零价铁(GS-nZVI),作为类芬顿反应体系的催化剂,用于降解水中甲基橙(MO)。考察溶液pH值(3~11)、反应温度(25~40℃)、MO初始浓度(50~200 mg/L)以及H2O2加入量(浓度为5%~30%)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随pH的降低、温度的升高、初始浓度的减小,MO的降解率增大;研究范围内,H2O2浓度为10%时,MO的降解效果最佳。在不调节pH(pH=6.8),其他条件相同时,GS-nZVI/H2O2类芬顿体系对MO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芬顿法。采用拟一级和伪二阶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类芬顿体系对MO的降解过程。拟一阶模型(r^2=0.907 9~0.969 0)和伪二阶模型(r^2=0.938 7~0.961 0)均能很好地描述GS-nZVI为催化剂的类芬顿法降解MO的行为,说明降解是氧化还原与吸附共存的过程,表观活化能(Ea=45.65 kJ/mol),表明降解是受表面控制;其中吸附过程与伪二级吸附模型关联性更高,表明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降解为自发的吸热过程。降解过程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显示GS-nZVI/H2O2类芬顿法能够有效降解MO。
李赛田瑜徐婷婷郭波
关键词:纳米零价铁甲基橙
新型两性高分子污泥脱水剂PADS的合成及其表征被引量:2
2019年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单体,采用三元自由基水溶液共聚法合成两性污泥脱水剂P(AM-DAC-SMAS),简称为PADS。利用响应面法考察了三元单体配比、引发剂含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等对PADS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n(AM)∶n(DAC+SMAS)=4.00∶1,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1%,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40℃,体系pH值为6.5,搅拌速度为150r/min。当PADS的投加量为7mg/g干泥时,污泥达到最佳脱水效果,污泥含水率Wc可由98.56%降为75.05%,污泥比阻SRF由2.98×10^13m/kg降为1.23×10^13m/kg。
田瑜李赛吕琳郭波
关键词:污泥脱水
膨胀珍珠岩负载纳米零价铁高效除磷的研究
2023年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并负载于膨胀珍珠岩上制备nFe@EP材料,用于去除水体中的磷酸盐。考察了溶液初始pH、温度、nFe@EP投加质量浓度和初始磷酸盐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Fe@EP对水中磷酸盐有良好的吸附性,在温度298 K、pH 5.0、初始磷酸盐质量浓度为100 mg/L、nFe@EP质量浓度为3.0 g/L时,磷酸盐的去除率可达95.7%,吸附量达到31.9 mg/g。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nFe@EP吸附磷酸盐的行为,说明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吸附是自发放热的过程。
范晨孟家琪郭波
关键词:纳米零价铁膨胀珍珠岩磷酸盐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的红外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利用玻璃真空系统 ,采用原位红外动态方法 ,分别研究了 30℃ ,40℃ ,5 0℃活性炭A,B,C,D吸附 CS2 的行为 ,红外谱图显示 4种活性炭吸附 CS2 主要是物理吸附 ,但浸渍了有机胺的改性活性炭 C和活性炭 D上发现 ,有活性组分中的 N原子与 CS2 和碳链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可逆的弱的化学吸收峰 .与空白活性炭 A相比较 ,样品 C和 D的 CS2 吸收峰面积明显增大 ,而浸渍KOH的样品 B,其 CS2 吸收峰面积没有增大 .
郭波李春虎谢克昌
关键词:活性炭二硫化碳红外光谱脱硫化工生产
绿色纳米铁/铈联用过碳酸钠改善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
2023年
采用绿色合成的纳米铁/铈(Fe/Ce-NPs)联用过碳酸钠(SPC)对厌氧消化(AD)污泥进行调理,考察了Fe/Ce-NPs投加量、SPC投加量、调理时间、初始pH对AD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前3个单因素进行优化,以确定其交互作用和最优解。结果表明,构建了响应值为含水率的二次模型,模型的P<0.05、R^(2)=0.9899>0.95,模型拟合效果显著。根据响应值的分布特点,确定AD污泥脱水的最佳条件为:Fe/Ce-NPs投加量为41.3 mg/(g·TSS)、SPC投加量为308 mg/(g·TSS)、反应时间为43 min,最佳条件下泥饼含水率降至73.6%,与模型预测值相差仅0.118%,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同时,对厌氧消化(AD)污泥的脱水机理进行了分析。
陈越曹群郭波
关键词:厌氧消化污泥过碳酸钠胞外聚合物污泥脱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