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娟

作品数:31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骨髓
  • 20篇增生
  • 20篇骨髓增生
  • 20篇骨髓增生异常
  • 17篇综合征
  • 16篇异常综合征
  • 16篇增生异常综合...
  • 16篇骨髓增生异常...
  • 15篇细胞
  • 10篇干细胞
  • 8篇综合征患者
  • 8篇间充质干细胞
  • 8篇充质干细胞
  • 5篇间充质
  • 4篇铁过载
  • 4篇免疫
  • 4篇骨髓间充质
  • 3篇地西他滨
  • 3篇信号
  • 3篇预后

机构

  • 30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苏州大学
  • 3篇上海市血液中...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六人...

作者

  • 31篇郭娟
  • 29篇常春康
  • 20篇李晓
  • 19篇赵佑山
  • 13篇顾树程
  • 10篇张曦
  • 8篇许峰
  • 7篇费成明
  • 7篇吴凌云
  • 5篇宋陆茜
  • 4篇贺琪
  • 4篇杨莲萍
  • 3篇吴东
  • 3篇张征
  • 3篇杨瑞
  • 2篇范华骅
  • 2篇郑晴晴
  • 2篇宋晓丽
  • 2篇赵俊功
  • 2篇周立宇

传媒

  • 10篇中国实验血液...
  • 6篇中华血液学杂...
  • 6篇诊断学理论与...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外泌体样小体免疫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鉴定血浆中外泌体(exosomes)样小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利用多次超速离心结合膜超滤的方法,从健康供者血浆中分离纯化外泌体样小囊泡.采用透射电镜从形态学方面鉴定此囊泡为外泌体,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磁珠分选从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选CD4^+T细胞及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外泌体样小体与CD4^+T细胞或Treg细胞共孵育,通过增殖和凋亡实验分析其免疫调节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泌体样小体与Treg细胞共孵育后,Treg细胞中Wnt经典信号转导通路中磷酸化β-catenin的变化.结果 人血浆中的外泌体样小体与外泌体在形状和大小方面均相似,表达外泌体的标志性蛋白CD63和CD81,还表达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86等.血浆外泌体样小体与CD4^+T细胞孵育后能抑制CD4^+T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血浆外泌体样小体与Treg细胞孵育后,Treg细胞的生存时间延长,培养14 d后与血浆外泌体样小体共孵育的Treg细胞存活率为57.07%,而对照Treg细胞存活率为30.91%.RT-PCR检测出Treg细胞有Frizzled受体FRZ2、3、4及LRP6 mRNA表达(相对灰度值分别为48.50、34.84、23.85、49.73),而血浆中外泌体样小体携带Wnt分子.与血浆外泌体孵育后,Treg细胞磷酸化β-catenin平均荧光强度降低(由20.06±2.99降低到12.41±2.08),抗凋亡基因bcl-2明显上调(相对灰度值由0.45上调到84.97).结论 血浆中存在外泌体样小体,表达免疫调节分子,并且体外能够抑制活化的CD4^+T细胞增殖,通过Wnt信号转导途径延长Treg细胞生存时间.
马越娥任亚娜杨洁李丹郭陈智郭娟倪兵范华骅
关键词:CD4^+T细胞TREG细胞WNT信号转导途径
SDF-1/CXCR4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生物学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本研究主要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白血病患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细胞凋亡、迁移和黏附中的作用及相关的信号转导。选取37例初发MDS患者〔低危组(IPSS≤1.0)22例,高危组(IPSS≥1.5)15例〕、10例初发白血病患者及14例良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D34+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水平及CD34+细胞的凋亡情况。选取4例低危MDS患者和5例高危MDS患者,通过微孔细胞迁移实验检测SDF-1对细胞的趋化作用。通过CCK-8法检测SDF-1对细胞之间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危MDS组骨髓内CD34+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高危MDS组(21.33%vs 7.27%,p<0.001),同样低危MDS组骨髓内CD34+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白血病组(21.33%vs 7.53%,p<0.001),未发现CD34+细胞的凋亡率与患者年龄性别有相关性。SDF-1能够促进高表达CXCR4患者的细胞黏附于基质细胞并能诱导该细胞的迁移,诱导细胞形态发生极化,上述作用可以被G蛋白抑制剂pertussis toxin、PI3K抑制剂wortmannin及CXCR4拮抗剂AMD3100明显抑制;而对低表达CXCR4的患者细胞则无上述抑制作用。结论:SDF-1/CXCR4通过PI3K信号通路提高细胞的迁移及黏附能力,发挥抗凋亡作用,上述作用可以被PI3K途径抑制剂和G蛋白抑制剂所阻断。
杨瑞浦杰郭娟许峰张征赵佑山张曦顾树程常春康李晓
关键词:SDF-1/CXCR4AMD3100PERTUSSISTOXINWORTMANNIN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p73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抑癌基因p73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及其在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35例初发MDS患者及13名正常志愿者骨髓细胞,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p73基因启动子Cp...
赵佑山郭娟顾树程费成明李晓常春康
关键词:抑癌基因异常甲基化预后因素
GDF15在铁过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
2012年
目的: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骨髓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表达情况和铁调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清铁蛋白(SF)水平及心脏、肝脏MRI T2*数值,探讨GDF15表达在MDS铁过载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GDF15 mRNA表达水平,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铁调素水平,并对24例患者进行MRI T2*检测,得到心脏及肝脏MRI T2*数值,换算为心铁、肝铁浓度。结果:MDS患者铁过载组中的GDF15表达量显著高于铁正常组(P<0.001),2组间的铁调素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1)。MDS铁过载组患者的GDF15表达与铁调素水平间有相关性(r=0.663,P<0.001),而铁正常组中两者间则未见相关性(r=0.199,P=0.275)。EPO与铁调素间在铁过载组及正常组中均无相关性(r=0.301,P=0.697;r=2.433,P=0.805),而铁调素在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及MDS的WHO分型预后积分系统(WPSS)高危与低危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和P=0.005),GDF15、SF在WPSS高危组与低危组间亦呈现显著差异(P=0.037,P=0.028),IPSS高危组与低危组间的GDF15、SF、EPO水平则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DF15表达水平与MDS疾病本身间无相关性,但在铁过载的前提下,GDF15表达升高,从而可能发挥了抑制铁调素生成的作用。
顾树程赵佑山郭娟费成明常春康
关键词:GDF15铁调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血液系统的克隆性疾病,具有无效造血、异常分化、外周血细胞减少以及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等特征。特异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与MDS的关系已经确立了几十年,近年来更多的研究表明了个体基因突变的重要性。MDS最新的分子异常包括下基因的突变:TET2、TP53、RUNX1、ASXL1、IDH1/IDH2、EZH2、RAS等。本综述介绍了MDS目前最新的分子标记及其在疾病生物学和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郭娟常春康李晓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子机制基因突变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IR)在MDS患者骨髓CD34阳性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CD34^+细胞表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IGF-IR)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正常对照及100例MDS患者CD34^+细胞表面IGF-IR的表达。结果:100例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IGF-IR的平均表达率为(41.0±28.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中的IGF-IR表达率(4.3±1.8)%(P<0.0001),其中22例高危组患者CD34^+细胞IGF-IR表达率较低危组(78例)明显增高[(66.5±27.8)%vs(34.5±24.9)%](P<0.0001);23例有染色体异常患者的CD34^+细胞的IGF-IR表达率较染色体正常组患者(77例)明显增高[(56.0±30.9)%vs(36.9±26.2)%](P<0.01)。结论:IGF-IR在MDS患者CD34^+细胞中过度表达,提示IGF-IR可能参与MDS的起源、发生及发展。IGF-IR在高危组及染色体异常组增高更明显,提示IGF-IR可能与细胞的恶性克隆增殖有关,有望为MDS患者的预后与转归的评估提供依据。
张青霞贺琪郭娟许峰张征杨莲萍常春康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D34阳性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SDF-1/CXCR4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无效造血和高风险MDS向白血病转化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2例初发MDS患者(15例低危,7例高危)以及7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以8例增生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在低危MDS组[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评分≤1.0]骨髓内CD34+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高危MDS组(IPSS评分≥1.5)(21.33%比7.27%,P<0.01),同样低危MDS组骨髓内CD34+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白血病组(21.33%比7.53%,P<0.01)。进一步检测CD34+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情况,发现低危MDS组CD34+细胞CXCR4表达明显低于高危MDS组(10.42比16.97,P=0.014)和白血病组(10.42比20.26,P<0.01)。低危MDS组CD34+细胞CXCR4表达与对照组差异之间则无统计学意义。ELISA法检测骨髓血浆SDF-1水平,各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MDS组中CD34+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与CD34+细胞的凋亡率存在负相关性(r=-0.512,P=0.005)。结论:推测检测CD34+细胞表面的CXCR4以及CXCR4表达水平的有助于判断MDS的预后和转归。
杨瑞郭娟许峰赵佑山张曦常春康李晓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凋亡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与正常对照者造血细胞(HC)及经分离所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其是否同时受累并参于MDS的发病及进展。收集我院血液科收治初诊的22例MDS患者及7例体检者(正常对照)骨髓,建立贴壁培养体系,分离并体外扩增BMMSC。根据形态学特征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的表面抗原进行鉴定,初步分析MDS患者的BMMSC的细胞特征。进一步对HC和BMMSC同时进行胰酶-Giemsa技术(GTG)显带,根据ISCN(2005)要求,进行核型分析,并比较两者间的细胞遗传学特征。结果表明,本研究组成功建立了体外培养分离扩增体系。经光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鉴定证实,MDS患者的BMMSC具有典型的细长纺锤形的形态学特征及表达CD29、CD73、CD90,不表达CD34、CD45非造血细胞的抗原特征。MDS患者BMMSC也存在细胞染色体畸变(64%),以染色体物质不平衡畸变多见,尤其是缺失较为多见(92%),其中克隆性缺失7例,占50%。研究发现有高比例的随机丢失,不排除是其遗传学不稳定性的特征。HC与BMMSC间没有出现完全一致的畸变类型,HC正常核型的MDS患者中有5例存在畸变(33%),畸变率显著低于HC异常核型患者(92%)。结论:MDS患者BMMSC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染色体物质不平衡畸变可能是其遗传学不稳定的标记,非造血起源的BMMSC显示有别于HC的畸变类型,提示两者遗传易感性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研究BMMSC在MDS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该疾病生物学特征,为MDS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宋陆茜郭娟贺琪许峰杨莲萍李晓常春康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间充质干细胞细胞遗传学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造血细胞(HC)及经分离所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生物学特征包括表型(形态学及免疫学表型)、分化功能和细胞遗传学特征,分析其是否同时受累并为其参与MDS发病提供...
宋陆茜郭娟贺琪杨莲萍顾树程张征张曦吴凌云李晓常春康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细胞生物学特征
文献传递
铁过载通过调节HIF-1a/ROS信号通路促进MDS患者红系凋亡
郑晴晴赵佑山郭娟赵思达常春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