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兢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2篇丁苯
  • 2篇丁苯酞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苯酞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性
  • 1篇血压
  • 1篇血压控制
  • 1篇血压控制情况
  • 1篇抑郁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机构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6篇吴赛珍
  • 6篇郑兢
  • 5篇陈力宇
  • 3篇蔡亦强
  • 2篇李笑蓉
  • 2篇高星乐
  • 2篇陈晓军
  • 1篇陈卫东
  • 1篇沈媛媛
  • 1篇王旭彬
  • 1篇王庆熙
  • 1篇王旭斌
  • 1篇周苗苗

传媒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丁苯酞对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丁苯酞用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以2015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71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临床分组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常规、观察、治疗三组,每组57例。其中常规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以丁苯酞治疗,治疗组以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对用药前后患者抑郁、脑卒中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并比较NIHSS、HAMD、m RS评分。检查用药前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情况,统计治疗期间用药所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各组患者NIHSS、HAMD、m R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观察组评分低于常规组,且治疗组患者卒中、抑郁恢复情况优于观察组(P〈0.05);治疗前患者NE、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治疗组指标恢复优于常规组、观察组,且治疗组恢复情况较观察组好(P〈0.05)。结论 临床对卒中后抑郁患者使用艾司西酞普兰、丁苯酞联合治疗效果好。
吴赛珍陈力宇孙乐球郑兢王庆熙李笑蓉高星乐
关键词:丁苯酞去甲肾上腺素
浙江温州地区LRRK2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LRRK2基因G2385R基因型与中国沿海地区汉族人群PD相关性,分析G2385R基因型在PD发病中作用。方法收集PD患者257例和健康对照259例临床资料与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PD患者G2385R基因型;测定变异携带者及非携带者DNA序列。分析G2385R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及其与性别、年龄相互作用,统计G2385R变异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结果 PD组25例患者GA基因型(9.7%)高于对照组6例GA基因型(2.0%)(χ2=15.57,P〈0.0001,OR=5.24,95%CI=2.11-12.99)。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7.86%。未发现AA基因型。晚发型PD患者GA基因型为10.0%,与对应年龄对照组GA基因型2.2%有统计学差异(χ2=11.88,P=0.002,OR=4.97,95%CI=1.83-13.52)。携带G2385R患者同非携带患者临床表型在性别、发病年龄、临床症状、UPDRS评分及HoehnYahr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G2385R变异在中国沿海地区汉族人群中仅与晚发性帕金森病相关,G2385R变异与东亚人群帕金森病具有相关性,存在不同地区差异。
陈力宇郑兢高星乐吴赛珍李笑蓉王旭彬王乐微陈晓军李未今
关键词:帕金森病单核苷酸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按照改良TOAST分型标准对纳入的9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组)进行病因学分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69例,心源性栓塞10例,小动脉卒中11例,其他3例;同时从体检人群中随机选取101例无感染史、卒中病史及其他血管病史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采用Logistic回归对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判定Hp感染与缺血性卒中发病相关性。结果病例组Hp—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9%vs.66-3%,OR=1.178,95%CI:0.643—2.158,P=0.645);校正Hp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后,两者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OR=1.010,95%CI:0.499~2.043,P=0.979)。在亚型研究中得出相似结果(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OR=1.243,95%CI:0.640~2.415,P=0.615;心源性栓塞:OR=0.761,95%CI:0.201~2.880,P=0.733;小动脉卒中:OR=1.353,95%CI:0.337~5.431,P=0.988),校正相关因素后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D感染与缺血性卒中无明确相关性,有待于研究Hp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作用机制。
郑兢陈力宇吴赛珍蔡亦强沈媛媛王乐微陈晓军李未今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缺血性卒中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水岭脑梗死伴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发生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发生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bid,2周为一疗程;两组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疗效评价,治疗过程中监测每日血压,治疗前后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及对照组NIHSS评分分别为(3.97±2.20)分及(7.20±2.8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7天内的血压监测,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不同程度升高,而对照组则呈下降趋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TCD结果,两组的脑血流速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发生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吴赛珍陈力宇郑兢周苗苗陈卫东
关键词:丁苯酞分水岭脑梗死
早期起立床站立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观察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病程〈1周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其BBS;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基础上辅以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蔡亦强郑兢吴赛珍王旭斌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站立训练
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血压控制情况的调查被引量:2
2012年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复发相当普遍.由于多种原因,脑卒中高血压患者出院以后相当一部分患者血压控制不好,导致卒中再发[1].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血压控制情况的调查,对血压控制未达标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卒中复发的危险.
蔡亦强陈力宇吴赛珍郑兢
关键词:血压控制情况脑卒中患者高血压患者出院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