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兰

作品数:60 被引量:178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2篇细胞
  • 18篇干细胞
  • 16篇白血
  • 16篇白血病
  • 13篇干细胞移植
  • 12篇基因
  • 9篇造血干细胞
  • 8篇蛋白
  • 8篇造血
  • 8篇造血干
  • 8篇造血干细胞移...
  • 8篇小鼠
  • 8篇淋巴
  • 7篇凋亡
  • 7篇异基因
  • 7篇杀伤
  • 7篇急性
  • 7篇骨髓
  • 6篇体外
  • 5篇热疗

机构

  • 60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州血液中心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军区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解放军534...
  • 1篇成都铁路分局...
  • 1篇广州好芝生物...

作者

  • 60篇邓兰
  • 44篇郭坤元
  • 29篇宋朝阳
  • 16篇吴秉毅
  • 15篇李玉华
  • 14篇胡海燕
  • 9篇黄睿
  • 7篇胡亮杉
  • 7篇涂三芳
  • 6篇黄宇贤
  • 6篇周雪云
  • 5篇梅家转
  • 5篇贺艳杰
  • 5篇毋静
  • 5篇张梅霞
  • 5篇马红京
  • 5篇尹晓林
  • 5篇魏红梅
  • 4篇常红
  • 4篇王志红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中国肿瘤生物...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南方医学教育
  • 2篇第10届全国...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12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通过烟熏法建立COPD模型后,大鼠尾静脉注射BMSCs进行生物治疗。应用细胞膜荧光染料PKH26标记的BMSCs回输大鼠体内,制作肺组织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MSCs是否定位于肺组织;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和黄嘌呤氧化法分别检测血清和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细胞总数,并进行分类;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微细结构变化并定量测定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平均肺泡数(MAN)。结果:BMSCs能够归巢到COPD大鼠的肺组织并存活;BM-SCs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SOD的活性明显增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BALF中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总数及比例均减小(P<0.05);病理有明显的改善,MLI减小,MAN增大(P<0.05)。结论:BMSCs对COPD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张超凤区庆坚王志红邓兰郭坤元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供者表达活化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供者表达活化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aKIR)对受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的影响。方法1996年至2001年共行亲缘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骨髓移植59例,以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法(SSP-PCR)检测供者aKIR的表型。分析供者表达aKIR对受者移植后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及出血、复发、存活情况的影响。结果供者表达aKIR与受者移植后出血、病毒及细菌感染发生的概率无明显相关性;当供者表达KIR3DS1表型时,发生真菌感染概率增高(χ2=4.804,P=0.028)。供者表达aKIR对受者HSCT后存活率和白血病复发率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亲缘性HLA全相合HSCT中,供者表达aKIR并不能改善受者的移植效果。
尹晓林张新华郭坤元马红京周天红肖露露叶欣邓兰
关键词:杀伤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肾脏衰老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延缓肾脏衰老的机制。方法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肾脏衰老模型,大鼠尾静脉注射3×10^6个MSCs进行生物治疗,应用终浓度为20μmol/L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的MSCs回输大鼠体内,制作肾脏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SCs是否定位于肾脏;采用光镜和图像分析系统对大鼠肾脏各项形态学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和黄嘌呤氧化法分别检测血清和肾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应用实时定量一逆转录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肾脏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P16的表达。结果MSCs能够归巢到衰老大鼠的肾脏。治疗组肾小球形态大小、肾小球硬化率、肾小球平均细胞数均与模型组不同(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与肾脏中SOD的活性均明显增高,MDA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肾脏内的VEGF蛋白和VEGF mRNA表达升高(P〈0.05)。治疗组大鼠肾脏内的P16蛋白和P16 m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MSCs分泌VEGF、降低P16的表达可能是改善衰老肾脏的作用机制之一。
李艳菊邓兰黄睿郭坤元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衰老肾脏P16
MHC半相合骨髓移植后慢性GVHD小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建立MHC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慢性GVHD小鼠模型。方法以(Balb/c×C57BL/6)F1H-2d/b(CB6F1)雌性小鼠为受者,预处理条件为不同剂量的全身照射(TBI,60Co照射),输注MHC半相合Balb/cH-2d雄性小鼠骨髓细胞与不同数量脾细胞,观察移植后小鼠体质量变化,靶器官病理变化,血清抗ssDNA抗体、抗dsDNA抗体。结果在照射剂量为8Gy,输注骨髓细胞数量为8×106、脾细胞数量为4.5×107的小鼠至实验结束(移植后100d)全部存活,体质量减轻与对照组和其它实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抗ssDNA抗体、抗dsDNA抗体较对照组和其它实验组显著升高(P<0.05)。该组皮肤、肝脏等病理改变明显。结论在照射剂量为8Gy,输注骨髓细胞数量为8×106、脾细胞数量为4.5×107的小鼠成功诱导出半相合allo-BMT慢性GVHD,为进一步研究慢性GVHD的发病机理、生物学特性、干预因素等打下了重要基础。
邓兰郭坤元尹晓林李玉华吴岚晓
关键词:骨髓移植异基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
BALB/c小鼠肥大细胞瘤/白血病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建立BALB/c小鼠肥大细胞瘤/白血病模型。方法 BALB/c小鼠尾静脉注入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实验按每只小鼠接种细胞数量分为1×107/只组、5×106/只组、2.5×106/只组、1×106/只组、5×105/只组、1×105/只组和溶剂(RPMI1640培养液)对照组。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体重及肝肺脾(重量、形态、病理)、染色体、血涂片、骨髓涂片、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结果注入P815细胞≥1×106/只的所有组小鼠均死亡,<1×106/只的所有组生存良好,且死亡小鼠的生存时间与注入细胞数量呈负向依赖关系(P<0.05)。死亡组小鼠体重较注射前相当或减轻、肝肺脾重较对照组及未死亡组显著增加(P<0.05);肝质地变硬,表面可见大量大小不一的白色结节突起,部分脾肺可见出血梗死灶,病理示肝脾有大量异形肥大细胞瘤细胞浸润;脾细胞染色体分析可见肥大细胞瘤细胞的非正常染色体核型;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降低(P<0.01),血涂片可见少量肥大细胞瘤细胞,骨髓涂片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高。结论 P815细胞通过静脉注射能使BALB/c小鼠形成肥大细胞瘤/白血病,可作为肿瘤实验研究的一种模型构建方法。
孙茂本王亮邓兰周雪云吴少杰张超凤曾雅丽吴海燕余莉华郭坤元
关键词:小鼠肥大细胞瘤
热疗联合化疗对Raji细胞的体外抑制及Bcl-2表达的作用
2007年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阿霉素对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Raji的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确定阿霉素的工作浓度,以该浓度进行化疗或与热疗的联合,选择温度40℃、41℃及42℃,体外作用于Raji细胞。作用前及48h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存活率;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及Bcl-2表达。观察热疗联合阿霉素的抗肿瘤效果。结果:作用48h IC50的药物浓度作为实验的工作浓度。单纯40℃、41℃及42℃热疗60min对Raji细胞系有抑制作用(P<0.01),热化疗组对Raji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均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强。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Bcl-2的表达,热疗组、化疗组及热化疗组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各组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Bcl-2蛋白的表达则下降,各组之间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热疗联合阿霉素能增强对Raji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
魏红梅郭坤元陈银海梅家转常红宋朝阳邓兰
关键词:热疗BEL-2
3’-甲异靛玉红对C57BL/6小鼠脾细胞和胸腺细胞功能的作用(英文)
2008年
背景:中药3’-甲异靛玉红及,靛玉红衍生物在抗肿瘤的同时对机体正常免疫细胞影响的报道查及较少。目的:观察3’-甲异靛玉红对C57BL/6小鼠胸腺、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细胞病理学观察实验,于2007-08/2008-01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完成。材料:实验动物为C57BL/6小鼠,雄性,6-8周龄,体质量(204-2)g。方法:取C57BL/6小鼠胸腺、脾组织研磨过滤为单细胞悬液,应用5,10,15,20,25μmol/L甲异靛玉红处理C57BL托小鼠胸腺和脾细胞。以未经任何药物处理的C57BL/6小鼠作为空白对照,以给予刀豆蛋白A处理的C57BL/6小鼠为阳性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MTT法测定C57BL/6小鼠脾和胸腺淋巴细胞的增殖。②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自细胞介素12活性。③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及死亡率,细胞内活性氧浓度。④RT-PCR法检测细胞bcl-2和cdk2 mRNA水平。⑤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Bcl.2、Bax和CDK2蛋白表达率。结果:15,20,25μmol/L甲异靛玉红作用24h均可明显抑制C57BL/6小鼠胸腺、脾淋巴细胞增殖(P〈0.05),并呈量效、时效依赖性。各浓度的甲异靛玉红对C57BL/6小鼠胸腺和脾细胞各时间点分泌白细胞介素12的功能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15μmol/L的3’-甲异靛玉红可导致C57BL/6小鼠胸腺、脾淋巴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细胞周期蛋白cdk2 mRNA表达水平均减低,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DK蛋白表达减低,Bax表达水平升高,Bcl-2/Bax比例明显下降,启动细胞凋亡。15μmol/L的3’-甲异靛玉红将C57BL/6小鼠胸腺、脾淋巴细胞阻遏于G2/M期,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呈量效、时效依赖性升高。结论:一定浓度范围甲异靛玉红可逆性抑制C57BL/6小鼠体外培养的脾及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同时抑制白细胞介素12的分泌,并启�
郭洪波胡海燕宋朝阳邓兰张梅霞
关键词:免疫功能白细胞介素12
阿霉素联合热疗体外抑制淋巴瘤细胞株Raji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阿霉素联合热疗对人 B 细胞淋巴瘤细胞株 Raji 体外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肿瘤其机制。方法:采用 MTT 法确定阿霉素对人 B 细胞淋巴瘤细胞 Raji 的工作浓度,并以该浓度进行化疗或与热疗的联合。以37...
魏红梅郭坤元梅家转周健宋朝阳邓兰
关键词:热疗淋巴瘤阿霉素
文献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患者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allo-HSCT治疗的AML-M5患者7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移植后累积总生存(OS)率、累积无进展生存(PFS)率、移植相关死亡(TRM)率、复发率以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移植后,66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粒系植入中位时间12(9-26)d,巨核系植入中位时间13(8-72)d。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3.8%(24/71)和36.6%(26/71)。中位随访时间为13.81(0.16-112.54)个月;中位OS和PFS时间分别为31.27和26.07个月。移植后1年和3年累积OS率分别为64.9%和48.6%,1年和3年累积PFS率分别为55.0%和39.5%。1年和3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24%和40%。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复发是影响患者OS(HR=2.32,95%CI:1.17-4.62,P=0.02)和PFS(HR=3.08,95%CI:1.61-5.90,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移植后真菌感染是影响患者OS(HR=2.71,95%CI:1.32-5.56,P=0.007)和PFS(HR=2.87,95%CI:1.40-5.86,P=0.004)的独立危险因素;FLT3突变是影响患者PFS(HR=2.13,95%CI=1.07-4.24,P=0.0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ML-M5属于中高危白血病,allo-HSCT能改善患者的生存及预后。移植前复发和移植后真菌感染是影响allo-HSCT疗效的重要因素。
盘婉盈李可昕吴少杰郑雅龄邓兰黄睿涂三芳宋朝阳李玉华黄宇贤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侵袭性真菌感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底物8疫苗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底物8(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substrate 8,EPS8)疫苗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EPS8蛋白在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株中的表达。通过基因重组、表达和纯化等技术制备特异性的小鼠源性EPS8,以EPS8蛋白为靶点制备抗肿瘤疫苗并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免疫前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内抗EPS8抗体效价;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前后的脾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建立乳腺癌4T1细胞荷瘤小鼠模型并接种EPS8疫苗,接种佐剂作为对照,比较2组荷瘤小鼠的生存期、肿瘤体积、肿瘤重量,计算EPS8疫苗抑瘤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小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LDH法检测其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率。结果:EPS8蛋白在乳腺癌4T1细胞株中高表达。成功构建的EPS8蛋白疫苗免疫小鼠后产生抗EPS8抗体,且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小鼠体内抗EPS8抗体滴度呈上升趋势。乳腺癌4T1细胞接种于经EPS8疫苗或佐剂免疫后的小鼠后,与佐剂对照组相比,EPS8疫苗组小鼠生存期显著升高[中位生存时间:44(38~50) vs 37 (34~40) d; t=2.477, P=0.043],肿瘤质量显著降低[(2.21±0.35)vs(3.31±0.88)g;t=3.574,P=0.009],EPS8疫苗的抑瘤率为33.23%。EPS8疫苗组小鼠脾CD4+T比例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佐剂对照组(P〈0.001),EPS8疫苗组CD4+CD25+Treg/CD4+T细胞的比值显著低于佐剂对照组(P〈0.001)。效靶比为20〖DK〗∶1时,EPS8疫苗组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即显著高于佐剂对照组[(19.05±4.41)% vs (13.36±3.10)%;t=2.263,P=0.040] 。结论:EPS8疫苗不仅具有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功能,还能够降低荷瘤小鼠体内Treg细胞比例,激活机体内T细胞免疫功能;EPS8疫苗可抑制肿瘤的生长、有效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涂三芳李玉华宋朝阳邓兰黄睿
关键词:肿瘤疫苗乳腺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