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状神经节阻滞被引量:86
- 2007年
- 本文详细介绍星状神经节的解剖、治疗机制、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其临床应用,如治疗面神经炎、带状疱疹、雷诺综合征等。
- 蒋文臣郑宝森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神经阻滞
- 坐骨神经阻滞对足部矫形手术患儿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 评价坐骨神经阻滞对足部矫形手术患儿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足部矫形手术患儿60例,性别不限,年龄3~7岁,体重12~2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0):对照组(I组)和坐骨神经阻滞组(Ⅱ组).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行人工辅助或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呼气末浓度0.5% ~2.0%,静脉注射芬太尼0.5 ~ 2.0 μg/kg.麻醉诱导后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实施患侧坐骨神经阻滞,给予0.25%布比卡因0.5 ml/kg.记录喉罩拔除时间和苏醒时间,于麻醉恢复期30 min时进行躁动评分,记录躁动发生情况;于麻醉恢复期10、30 min时行改良面部疼痛评分(FPS-R),并记录麻醉恢复期低氧血症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和平均呼气末七氟醚浓度降低,喉罩拔除时间和苏醒时间缩短,躁动发生率、FPS-R评分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坐骨神经阻滞有助于降低足部矫形手术患儿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
- 桂晓臣蒋文臣徐进张浩李平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坐骨神经麻醉恢复期躁动
- 不同药物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麻醉效果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剂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健康Wistar大鼠60只造模,随机分为水合氯醛组、戊巴比妥钠组、氯胺酮组、乙醚组、乙醚复合氯胺酮麻醉组,分别给药观察大鼠死亡率、麻醉状态、麻醉时间等指标。结果:乙醚组死亡率最高,水合氯醛组和乙醚复合氯胺酮麻醉组最低;复合组的麻醉状态最稳定,乙醚麻醉诱导时间114 s、持续时间284 s,、水合氯醛诱导时间422 s、持续时间6785 s。结论:水合氯醛或乙醚复合氯胺酮麻醉,诱导时间较短,持续时间适中,适合心梗造模手术。
- 蒋文臣桂晓臣李平陈清海
- 关键词:麻醉剂心肌梗死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抑制依托咪酯引起肌震颤反应的比较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评价预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抑制静注依托咪酯引起肌震颤反应的疗效。方法 69例择期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3例,分别静滴生理盐水(G1组)、舒芬太尼0.1μg·kg-1(G2组)或舒芬太尼0.3μg·kg-1(G3组)进行预处理治疗;3 min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1。观察各组患者肌震颤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记录期间患者出现咳嗽、恶心呕吐、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G2组和G3组患者注射依托咪酯后肌肉震颤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3.04%和4.34%,均显著低于G1组的73.91%,(P<0.05)。在G3组中,预注舒芬太尼后,发生咳嗽、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的患者分别为14人(60.87%),6人(26.09%)和5人(21.74%),均明显超过G2组。结论预先注射0.1μg·kg-1或0.3μg·kg-1舒芬太尼均能显著降低依托咪酯肌震颤反应的发生,但后者有增加咳嗽反应、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的风险;0.1μg·kg-1舒芬太尼可能是临床上安全有效抑制依托咪酯肌震颤反应的适宜剂量。
- 徐进李平周彤张浩桂小臣蒋文臣
- 关键词:依托咪酯舒芬太尼肌震颤预处理
- 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脊柱外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 2013年
- 目的探究老年脊柱外科手术中,复合丙泊酚持续泵注舒芬太尼的适宜临床剂量。方法择期老年脊柱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术中使用丙泊酚(4.0 mg·kg-1·h-1)维持麻醉,同时分别持续静脉泵注舒芬太尼0.1μg·kg-1·h-1(组Ⅰ)、0.15μg·kg-1·h-1(组Ⅱ)和0.2μg·kg-1·h-1(组Ⅲ)。术中持续监测患者的BP、HR、SPO2和ECG;术闭记录患者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并观察期间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组Ⅱ和组Ⅲ患者术中轻微波动的心血管反应不同,组Ⅰ中有75%的患者出现明显血压增高和心率增快反应,需要追加吸入七氟烷给与纠正。与组Ⅱ比较,组Ⅲ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延长42.5%、52.6%和49.8%。组Ⅰ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为20.8%,而组Ⅰ和组Ⅲ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达41.7%和65.2%。结论对于老年脊柱外科手术,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麻醉方案,复合丙泊酚麻醉持续泵注舒芬太尼的适宜剂量为0.15μg·kg-1·h-1。
- 张际政李平周彤徐进蒋文臣李屹
- 关键词:舒芬太尼丙泊酚脊柱手术老年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经过滤抗凝后回输的安全有效性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①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经过滤抗凝后回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②方法使用回顾性评估设计,将42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5例,未进行自体血回输;B组27例,进行了自体血回输。分析自体血经过滤后回输的影响、出血倾向、出血量、异体输血比例和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等因素。③结果术后48小时内异体输血比例A组为26.7%(4/15),B组为0;术后14天异体输血比例A组为46.7%(7/15),B组为7.4%(2/27);平均出血量A组为(600±150)mL,B组为(590±160)mL;术后第1、7和14天血红蛋白水平平均下降值:A组分别为(2.9±1.5)、(2.9±1.6)和(2.3±1.5)g/dL,B组分别为(2.7±0.8)、(4.0±1.0)和(2.9±1.3)g/dL。④结论自体血回输降低了异体输血的比例,而血液抗凝并没有增加出血量。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血的自体回输在节约用血方面是安全有效的。
- 蒋文臣桂晓臣李平李晓辉赵双涛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膝关节自体输血
- 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骨病损的临床特点(附8例报告)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骨病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总结8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38岁(21~54岁)。所有患者均有骨痛和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6例(75%),纤维囊性骨炎7例(87.5%),大部分患者多骨受累。实验室检查显示高钙血症、高尿钙、低磷血症、甲状旁腺素增高,血碱性磷酸酶升高。骨关节X线主要表现为骨质稀疏、骨膜下骨质吸收、纤维囊样骨炎、颅盖骨磨砂玻璃样变等。1例患者接受左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肿瘤切除+人工肩关节置换之后接受甲状旁腺瘤切除术,其余患者均转入外科接受甲状旁腺腺瘤摘除术。结果术后1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余患者骨痛症状完全缓解,术后血钙均恢复正常,8例患者病理回报均为甲状旁腺瘤。随访6~30个月,平均15.8个月,6例骨科病损大部分好转。结论 PHPT早期诊断最有效的方法是血钙常规筛查,对于高血钙者进一步检测PTH并结合骨关节X线特征以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并发症较少。
- 胡永成黄洪超李海啸韩岳徐瑾尚伟董宝军蒋文臣
-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病理性骨折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3
- 2008年
- ①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于膝关节置换手术生命体征的影响和麻醉效果的差异。②方法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组,B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器定位技术,于腰丛给予0.33%罗哌卡因30mL,坐骨神经给予0.33%罗哌卡因20mL;B组选择L3,4间隙入路穿刺,给予0.5%的罗哌卡因2mL。观察两组患者阻滞后心率、血压、变化及感觉神经阻滞效果、运动神经阻滞效果。③结果A组的血流动力学较B组稳定,而两组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阻滞效果无显著差异,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较B组少见。④结论PNS定位下行腰丛一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下肢骨科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起效迅速,麻醉效果较完善,术后并发症少,是膝关节置换手术一种较为适合的麻醉方法。
- 蒋文臣张浩郑宝森
- 关键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膝关节置换手术
- 舒芬太尼改善0.1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效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1年
- 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常见手术,临床常选用腰硬联合麻醉,其部位麻醉下施行髋关节置换于术显示出独特优势,由于髋关节置换术需要手术侧在上侧卧体位,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轻比重蛛网膜下隙阻滞作用时间相对短暂。临床已证实阿片类药物可明显改善椎管内麻醉效果并延长镇痛时间,
- 徐桂茹周彤蒋文臣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隙阻滞
- 单次注射法与双次注射法行坐骨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
- 2015年
- 目的 比较单次注射法与双次注射法行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单侧足踝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8 ~ 64岁,体重48~72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0):单次注射组(S组)和双次注射组(D组).采用Labat-winnie入路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S组出现背屈或跖屈时,注射0.5%罗哌卡因30 ml;D组出现背屈和跖屈时,各注射0.5%罗哌卡因15 ml.记录定位失败情况.记录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总的阻滞时间.评估坐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 D组定位失败率为10%.S组阻滞成功率为93%,D组阻滞成功率为96%,2组阻滞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D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操作完成时间延长(P<0.05),总的阻滞时间、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手术患者行坐骨神经阻滞时推荐采用单次注射局麻药.
- 桂晓臣张华李平王辉蒋文臣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坐骨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