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依依

作品数:25 被引量:76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旅游
  • 6篇生态足迹
  • 6篇景观
  • 5篇旅游研究
  • 4篇园区
  • 4篇旅游景观
  • 4篇科学园
  • 4篇科学园区
  • 4篇城市
  • 3篇景观生态
  • 3篇科技旅游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旅游供给
  • 2篇旅游生态
  • 2篇旅游生态足迹
  • 2篇旅游需求
  • 2篇旅游业
  • 2篇旅游资源
  • 2篇景观生态学

机构

  • 19篇北京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贵州民族大学
  • 2篇深圳市城市规...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城市建设...

作者

  • 25篇蒋依依
  • 12篇王仰麟
  • 8篇成升魁
  • 7篇彭建
  • 5篇张源
  • 4篇陈远生
  • 4篇李佳
  • 4篇李卫锋
  • 4篇刘俊
  • 3篇叶敏婷
  • 2篇余青
  • 2篇吴健生
  • 2篇岳隽
  • 2篇张小飞
  • 1篇白伟岚
  • 1篇李正国
  • 1篇卜心国
  • 1篇牛慧恩
  • 1篇韩荡
  • 1篇杨磊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3篇地理研究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园林
  • 1篇旅游学刊
  • 1篇2007中国...
  • 1篇第八届全国区...

年份

  • 2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度量——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被引量:51
2006年
在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由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和购物五个子系统组成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将旅游生态足迹和当地居民生态足迹结合以综合评价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系统将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划分为5种状态。将该方法应用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结果表明:①旅游生态足迹和当地居民生态足迹均小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两者所构成的区域总生态足迹也处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说明旅游区社会经济发展处在可持续发展状态;②在旅游生态足迹各子系统所表征的旅游活动中,交通和购物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③旅游活动和当地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具有显著差异。
蒋依依王仰麟彭建杨磊张源
关键词:旅游生态足迹
园区类科技旅游资源的游客感知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奥运村科技园为例被引量:10
2008年
我国科技旅游的发展使得以中国科学院奥运村科技园区为代表的园区类科技旅游资源的研究受到关注。中国科学院奥运村科学园区拥有科普场馆、实验室、仪器/设备、野外台站、科技名人和科技活动等类型的科技旅游资源。通过对444份有效问卷的分析,获取了我国公众对待科技旅游的整体态度、对园区类科技旅游资源的感兴趣程度等数据。对统计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后,认为我国现阶段科技旅游的产业地位不高;我国公众对科技旅游资源的感知存在明显的学科偏好;公众对园区型科技旅游资源普遍感兴趣;我国公众对活动型科技旅游资源也存在明显偏好;科学家为代表的科技名人型旅游资源将成为园区类科技旅游资源的亮点。
刘俊成升魁陈远生蒋依依李佳
关键词:旅游资源科技旅游科学园区
滇西北山区土地持续利用动态评价与分析——以云南省永胜县为例被引量:15
2006年
以云南省永胜县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土地持续利用的时空耦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全县1996年、1999年和2001年间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动态,并构建指标贡献度与指标障碍度,定量表征各指标的相对作用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全县各乡镇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整体均较低,相对差异大而稳定;区域土地利用系统在1999年前后发生了较大变化,偏离了土地持续利用目标;对全县各乡镇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起重要贡献作用的因素主要是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景观多样性与复种指数次之;主要障碍因素则是地均工农业总产值、粮食作物单产、景观破碎度,油料作物单产、单位面积耕地化肥使用量次之。
彭建王仰麟张源蒋依依叶敏婷
中国科学院科学园区科技旅游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以国外人工科技场馆和产业科技园区旅游的发展为背景,综合考虑我国科技旅游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开展科技旅游的现状,分析了园区开展科技旅游的市场基础;提出中国科学院科技园区开展科技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由园区观光、会议旅游、修学旅游、科技名人旅游、科技场馆游、科研场所游和事件旅游构成;并针对当前中国科学院科技园区开展科技旅游所面临的5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刘俊陈远生成升魁蒋依依李佳
关键词:科学园区科技旅游
生态占用:深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量度
<正> 生态占用(ecological footprint)也被译为生态足迹与生态基区,它是指为了维持某一地区的现有生活水平,所需要的一定面积的、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生态占用分析能够...
蒋依依
文献传递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量度方法探讨——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32
2005年
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与区域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平衡程度以衡量区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在介绍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之上,对深圳市2000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2000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1.9751hm2人,深圳城市生态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以消耗自身生态资源和转移生态压力作为城市发展代价。进一步分析了深圳市的生态赤字构成,生态压力的空间分布,并与国内部分城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在城市区域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减少深圳市的生态赤字,降低深圳市对外部生态系统的依赖性提出了相应对策。
蒋依依王仰麟李卫锋韩荡牛慧恩
关键词:生态足迹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乡村产业结构评价——以云南省永胜县为例被引量:3
2005年
乡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农业生产决策及国民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对这种合理化的评价一直是乡村地理学与农业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探讨乡村产业结构内涵的基础上,利用产值结构指标、劳动力构成指标和结构变动度指标建立乡村产业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对云南省永胜县近20年来产业结构演化进行个案评价。结果表明,永胜县乡村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但还存在自然资源尚未得到合理利用、三次产业不协调与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不协调等主要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合理化。研究同时指出了永胜县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对策,即调整农业发展方向,持续稳定的发展农业;以食品加工业为乡镇企业发展突破口,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彭建景娟吴健生蒋依依张源
关键词:食品加工业农民收入自然资源内部结构第三产业经济学
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格局:概念与空间单元被引量:18
2009年
旅游景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自然-人文生态系统,内部的人地关系区别于一般景观生态系统,但现有的格局研究难以反映。基于景观生态学与空间结构理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格局的概念,并构建空间单元体系。首先,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格局可理解为旅游者的活动作用于系统地域范围所形成的空间分异与组织形式;其次,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格局的空间单元可划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其中斑块由节点与域面组成。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格局理论提出的目的是通过旅游者空间分布状况的分析,反映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空间差异。这一理论的提出有助于推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的深入,并能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协调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蒋依依王仰麟成升魁
关键词:人地关系
地市级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在健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中的作用--以漳州市为例被引量:2
2008年
以地处闽南的漳州市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为案例,运用GIS技术手段,关注漳州的生态脆弱区域,分析生物多样性及生态价值、休闲游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诸要素在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满足人们休闲游憩要求、延续地域文脉及保护历史遗产等方面的作用,提出构筑市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达到自然、社会和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规划在整合市域现有及潜在的风景资源和全面保护的基础上,确定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发展模式,注重区域的统筹协作及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在较为宏观的视角下构建市域生态网络,使设立的风景名胜区成为市域生态保护的重要节点。规划完善了各风景区之间的交通布局,将游憩体系与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对于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构建模式、风景资源利用的侧重点和开发时序等提出了建议。
白伟岚蒋依依白羽
关键词:风景园林资源保护
生态足迹分析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缺陷被引量:100
2006年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生态足迹从生物生产的角度可以定量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生态持续性程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生物物理量衡量方法。尽管生态足迹分析具有指标指示意义明确、评估结果全球可比与模型方法简便、资料易获取、可操作性强等优点,但在理论方法上仍存在不足之处。综合国内外区域生态足迹分析的最新进展,生态足迹分析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理论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6点:①弱可持续性评价,难以完整反映系统的可持续性状态;②静态模型,缺乏预测功能;③长时间序列生态足迹研究的合理性有待商榷;④全球平均生产力的相对性,导致评估结果的非绝对性;⑤过于强调土地的数量,而忽略土地的质量;⑥假定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的空间互斥性,忽视兼业性。
彭建吴健生蒋依依叶敏婷
关键词:生态足迹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