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健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0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非小细胞肺癌容积穿梭技术首次通过法CT灌注对疗效评价的临床价值研究
- :通过比较容积穿梭技术首次通过法CT灌注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癌疗效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14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范围34~68岁)入组本研究,其中腺癌8例,鳞癌4例,细支气管肺泡...
- 董健蒋学祥王霄英高莉邱建星王鹤胡娟郭小超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 能谱CT与常规CT对泌尿系结石CT值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混合能量模式QC所测CT值与常规CT扫描所测CT值的相关性。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在本院泌尿科手术的共63例患者的泌尿系结石标本,其中每例患者选取1枚较大的结石,模拟体内环境对63枚结石分别进行常规CT扫描及宝石能谱CT GSI模式扫描,扫描参数保持一致。所有图像推送到GE AW4.4工作站,1名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分别测量2次检查的CT值。对2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63枚结石常规平扫CT值886 HU±428 HU;QC模式CT值789 HU±351 HU,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0,P<0.01);两者之间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0.978,决R2=0.957。结论:QC所测CT值较常规平扫CT值略低,两者之间高度相关,QC所测CT值大致可以代替真实平扫CT值。
- 范兵王霄英邱建星郭小超董健龚侃
-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体层摄影术能谱成像
- 双能CT对离体泌尿系结石的临床价值
- 目的 研究双能CT 对离体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泌尿外科经体外光谱分析证实的63 枚离体泌尿系结石(其中尿酸结石9 枚,胱氨酸结石7 枚,磷酸镁胺结石6 枚,草酸钙结石10 枚,混合性结石31 枚),应用能...
- 范兵邱建星王霄英郭小超董健
- 关键词:病理诊断
- 采用CT能谱成像测量体模骨密度的精密度及准确度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采用CT能谱成像测量体模骨密度的精密度及准确度.方法 体模采用编号145欧洲腰椎体模,包含3个松质骨密度不等的椎体,由上至下分别记为L1、L2、L3,3个椎体的松质骨羟基磷灰石(HAP)含量分别为50、100和200 mg/cm3.对上述体模行能谱CT成像,相同条件下重复扫描10次,基物质对为HAP-水和HAP-脂肪.测量HAP含量,并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和测量相对误差(RE).HAP含量能谱CT检查测量值同实际值的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各椎体在不同基物质对下测量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采用HAP-水基物质对时,测得L1、L2和L3的HAP含量分别为(54.5±4.2)、(113.3±2.7)和(219.7±7.7) mg/cm3,与实际值(分别为50.0、100.0和200.0 mg/cm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00、15.874和8.155,P均<0.01);RSD分别为7.67%、2.34%和3.48%;RE分别为5.3%、12.9%和9.8%.采用HAP-脂肪基物质对时,测得L1、L2和L3的HAP含量分别为(91.9±4.0)、(149.5±2.5)和(254.2±7.2) mg/cm3,与实际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498、62.399和23.578,P值均<0.01);RSD分别为4.31%、1.68%和2.86%;RE分别为81.0%、49.1%和27.0%.各椎体采用HAP-脂肪基物质测得值高于HAP-水基物质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应用CT能谱成像测量骨密度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均较差,尚不适用于临床应用.
- 苏永彬许玉峰程晓光董健王玲王霄英曹琪彭芸
- 关键词:骨密度
- 双能CT成像鉴别肾上腺良恶性病变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肾上腺病变的CT能谱特征分析,初步探讨双能CT成像在鉴别肾上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在本院行肾上腺CT扫描的患者23例(共24个肾上腺结节),对全部结节的平扫双能CT成像的能谱曲线、单能量的密度测量、水-钙和水-碘基物质定量测量和有效原子序数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及临床诊断,24例结节中共有良性病变17例、交界性肿瘤4例、恶性病变3例。良性病变的能谱曲线有上升型(3例)、勺子型(4例)和下降型三种;而交界性肿瘤和恶性病变均只有下降型一种(7例)。在不同单能量(40~140keV)图像上,良性结节的密度值最小[(35.5±37.3)~(11.9±13.3)HU],交界性肿瘤最高[(111.4±118.9)~(29.1±11.4)HU],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钙和水碘基物质测量显示恶性病变的含水量最高分别为(1024.7±8.9)和(1029.9±7.3)mg.ml-1,良性病变量低[分别为(1008.8±10.7)和(1010.3±12.0)mg.ml-1]。而有效原子序数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良恶性病变在双能CT成像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应用双能CT成像的多种参数对鉴别良性结节与交界性肿瘤和恶性病变具有很大的潜能。
- 刘婧王鹤王霄英邱建星容蓉郭小超张玉东胡娟董健李玮蒋学祥
- 关键词:能谱成像肾上腺病变
- 动脉自旋标记法磁共振量化分析急性肾损伤被引量:7
- 2013年
- 肾脏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器官,其生理功能主要为水、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及通过本身的天然滤过作用排除机体的代谢废物.急性肾损伤是以肾脏排泌功能的急剧丧失和代谢终产物(如尿素氮、血肌酐)的聚集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急性肾损伤常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肾病,甚至死亡.然而,目前为止,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仍然面临挑战.既往研究认为,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肾脏氧供给与需求的失衡.本研究采用无创性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法评估急性肾损伤,在不引入对比剂的条件下量化分析肾脏血流量.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相比,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脏血流量明显降低,这提示采用无创性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法可以量化评估肾脏血流量,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
- 董健杨莉苏涛杨学东陈斌张珏王霄英蒋学祥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肾血流量磁共振成像
- 迭代重建对肺肿块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对低剂量CT首次通过法肺肿块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方法:28例肺肿块患者行首次通过法低剂量CT灌注成像检查,所得原始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FBP)和30%ASIR两种方法进行重建(重建层厚2.5mm),测量两种算法重建图像上主动脉CT值、图像噪声及肺肿块灌注成像参数,包括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流量(BF)和血容量(BV),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种重建算法所测量的各参数值的差异。结果:FBP和30%ASIR重建算法比较:主动脉CT值分别为(35.32±2.39)和(35.54±2.71)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FBP组图像噪声(51.60±5.34)明显高于30%ASIR组(40.42±3.1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重建算法测量的各项灌注参数(PS、MTT、BV和B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剂量CT首次通过法肺肿块灌注成像中,30%ASIR算法测量的各项参数与FBP重建算法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图像噪声明显降低。
- 董健高莉王霄英邱建星许玉峰王鹤郭小超蒋学祥
- 关键词:灌注成像肺肿瘤辐射量
- 直肠癌术后骶前肿块CT灌注成像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不同扫描周期所测量的灌注参数对直肠癌术后骶前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0例直肠癌Mile′s术后8~120个月(平均50个月)患者,因发现骶前软组织肿块行CT平扫,发现骶前软组织肿块11个。所有病例进一步行CT灌注成像,扫描周期为1s,共扫描60s。记录CT剂量长度乘积(DLP)、CT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值(SSDE)。经后处理获得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手工选择性删除图像,分别获得扫描周期为2、3、4、5、6和10s时的各项灌注参数。CT检查一周内患者进行CT引导下活检,获得病理结果,并进行长期随访(27~42个月),将肿块分为复发组(6例)和瘢痕组(5例),统计不同扫描周期所获灌注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患者SSDE为(1868±173)mGy,扫描周期为1、2、3、4、5、6和10s的有效剂量分别为41.7、20.8、13.9、10.4、8.3、7.0和4.2mSv。扫描周期为1s时,两组间BF、BV、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7);扫描周期为2、3、4和5s时,两组间BF、BV、P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48、0.000~0.028、0.012~0.028和0.008~0.039);扫描周期为6s时,两组间BF、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2);扫描周期为10s时,两组间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复发组和瘢痕组的CT灌注参数中BF、BV和PS对直肠癌术后骶前肿块的性质具有诊断意义;通过延长灌注扫描周期,可降低射线剂量,其中BV、PS值最为可靠;扫描周期5s以内时,BV、PS值可达到鉴别诊断目的,有效剂量降低至8.3mSv。
- 胡娟唐光健王霄英杨学东董健郭小超刘婧
- 关键词:灌注成像直肠肿瘤
- 双能CT对离体泌尿系尿酸结石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双能CT对离体泌尿系尿酸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体外光谱分析证实的63枚离体泌尿系结石(其中尿酸结石9枚,非尿酸结石54枚)。模拟体内环境,对结石进行常规CT扫描及双能CT扫描。后处理时采用单能模式(40和140keV)重建,统计结石的能谱曲线类型,测量40和140keV时结石的CT值、有效原子序数及常规扫描时CT值。计算上述参数对不同成分的结石进行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统计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 U检验及操作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尿酸结石9枚中有7枚(77.8%)呈上升型曲线,其它56枚结石均为下降型曲线,此征象诊断尿酸结石的敏感度为77.8%,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6.4%。尿酸结石常规扫描时CT值(403±112)HU,非尿酸结石(854±335)HU,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69,P<0.01);ROC分析曲线下面积(Az)为0.905,以564HU为阈值,诊断尿酸结石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76.4%。40keV单能图像上:尿酸结石CT值(341±127)HU,非尿酸结石(1689±853)HU,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P<0.01);ROC分析Az为0.971,以615HU为阈值,诊断尿酸结石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88.9%。140keV单能图像上:尿酸结石CT值(404±119)HU,非尿酸结石(445±130)HU,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78,P=0.436);ROC分析Az为0.581。有效原子序数:尿酸结石7.02±0.43,非尿酸结石11.93±2.16,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65,P<0.01);ROC分析Az为0.988,以7.96为阈值,诊断尿酸结石的敏感度100%,特异度92.6%。结论:双能CT测量有效原子序数及40keV单能图像上CT值测量对尿酸结石及非尿酸结石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较常规平扫CT的诊断特异性高。上升型能谱曲线是诊断尿酸结石的可靠征象。
- 范兵邱建星王霄英郭小超董健张蓓龚侃黄海超
-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尿酸能谱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