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燕

作品数:31 被引量:136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药物
  • 16篇磷霉素
  • 11篇单胞菌
  • 11篇糖苷类
  • 11篇铜绿
  • 11篇铜绿假单胞
  • 11篇铜绿假单胞菌
  • 11篇苷类
  • 11篇类药
  • 11篇类药物
  • 11篇假单胞菌
  • 11篇氨基糖
  • 11篇氨基糖苷
  • 11篇氨基糖苷类
  • 11篇氨基糖苷类药...
  • 8篇药品
  • 8篇生物被膜
  • 8篇细菌
  • 8篇细菌生物被膜
  • 5篇药敏

机构

  • 2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4篇国家食品药品...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物警...
  • 1篇国家食品药品...

作者

  • 31篇范燕
  • 19篇王睿
  • 13篇梁蓓蓓
  • 11篇裴斐
  • 10篇童卫杭
  • 9篇蔡芸
  • 9篇董涛
  • 7篇柴栋
  • 6篇李聪然
  • 4篇刘建行
  • 3篇方翼
  • 3篇李鑫
  • 3篇刘茹
  • 2篇刘巍
  • 2篇汤韧
  • 2篇安毛毛
  • 2篇李馨龄
  • 2篇沈璐
  • 2篇郑砚君
  • 1篇倪淑欣

传媒

  • 10篇中国药物警戒
  • 3篇2006年全...
  • 2篇中国药物应用...
  • 2篇创新药物及新...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编辑之友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第十一届中国...
  • 1篇第一届中国药...

年份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7
  • 10篇200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磷霉素与五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2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目的: 评价磷霉素分别与五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庆大霉素,奈替霉素,妥布霉素)对20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 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
范燕裴斐梁蓓蓓童卫杭刘建行李鑫董涛蔡芸王睿
关键词:磷霉素氨基糖苷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联合用药
文献传递
儿童与成人使用拉莫三嗪发生不良事件之比较——英国运用处方事件监测开展儿童上市后药物警戒之介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以拉莫三嗪为例,介绍英国运用处方事件监测对上市后儿童药物警戒,以期为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拉莫三嗪处方事件监测(PEM)研究(观察性的队列研究)的数据进行年龄分层,汇总统计药品不良反应(ADR)、停止治疗的原因、死亡及随访信息。将儿童(0~17岁)及成人(18岁以上)第1个治疗月的不良事件(AE)发生密度与第2~6治疗月的发生密度进行比较,以检验在这两个时段中不良事件发生密度是否有差异;同时,还比较了儿童与成人两个年龄组中的AE发生率。结果队列研究包括2 457例儿童及7 379例成人。观察了儿童和成人组中AE的发生情况。儿童中皮疹(PRR=1.2)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PRR=4.5)更普遍,成人中更常见精神紊乱(PRR=6.3)。儿童中有33%的ADR报告至监管部门,而成人中则有44%报告至监管部门。儿童中由于疗效缺乏停止治疗的比例更高(儿童45%,成人38%),无归因于拉莫三嗪的死亡病例。结论该研究显示,信号挖掘方法能够用于检测儿童及成人使用新药发生AE情况的定量和定性差异。
沈璐李馨龄刘巍范燕张华郭雪彭丽丽
关键词:拉莫三嗪儿童成人
刍议药物警戒与药品风险管理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论述药物警戒和药品风险管理在药物安全事务中的作用及与建立药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关系。方法:分析药物警戒和药品风险管理的共性与个性。结果:两者可能的相互借鉴与互补,应结合两者的优势和特殊性,更好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结论:药物警戒和药品风险管理可以促进建立完善的药品安全保障体系。
范燕陈易新闫占军
关键词:药物警戒药品风险管理
65例阿米卡星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阿米卡星致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和规律,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阿米卡星”并含“不良反应”为主要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80年1月~2013年1月间报道的涉及阿米卡星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分别从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原患疾病、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52篇65例病例,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一器官以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最多,其次为呼吸系统损害及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低血压、紫绀、脉弱等;多数不良反应在停药或对症治疗处理后恢复正常,严重不良反应可致死亡。结论阿米卡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良反应预后较好,但严重不良反应可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应重视阿米卡星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范燕
关键词:阿米卡星药品不良反应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主动外排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外排泵在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2004年 2月至2005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51株非重复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应用PCR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adeB结构基因及序列分析。结果受...
董涛王睿童卫杭柴栋裴斐梁蓓蓓方翼范燕李聪然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主动外排
文献传递
大蒜素联合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对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评价大蒜素分别与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联合用药,对于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二组抗菌药物对4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也称部分抑菌浓度(Fractiona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判定联合效应.FIC≤0.5 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结果:大蒜素与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55%~75%;0.5<FIC≤1占20%~40%;1<FIC≤2占0~5.88%;FIC>2为0.结论: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这2种抗菌药物与大蒜素联合用药后,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
蔡芸裴斐郑砚君梁蓓蓓范燕李聪然童卫杭王睿
关键词:大蒜素头孢唑林苯唑西林葡萄球菌联合药敏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主动外排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外排泵在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收集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51株非重复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应用PCR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adeB结构基因...
董涛王睿童卫杭柴栋装斐梁蓓蓓方翼范燕李聪然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主动外排泵耐药机制
文献传递
刍议药物警戒与药品风险管理
通过阐述药物警戒和药品风险管理在药物安全事务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分析两者的共性与个性,探讨两者可能的相互借鉴,以促进建立完善的药品安全保障体系。
范燕
关键词:药物警戒药品风险管理
文献传递
磷霉素与五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2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联合药敏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评价磷霉素分别与五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庆大霉素,奈替霉素,妥布霉素)对20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5组抗菌药物对2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2为拮抗作用。结果:磷霉素与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应用后,药物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65%~85%;0.52为0。结论: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后,对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更无拮抗作用。
范燕裴斐梁蓓蓓童卫杭刘建行李鑫董涛蔡芸王睿
关键词:磷霉素氨基糖苷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联合药敏
51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外排蛋白基因表达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以及adeB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5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51株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adeB结构基因及序列分析。结果:受试菌株对常用广谱抗生素均不敏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adeB主动外排泵基因。结论:本研究中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与产生β-内酰胺酶无关,另有其它耐药机制存在,主动外排作用可能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董涛王睿童卫杭柴栋裴斐梁蓓蓓范燕李聪然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主动外排基因表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