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兴
- 作品数:68 被引量:194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广州地区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耐药性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明确广州地区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AC)不同菌种及药物敏感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2020年广州地区分枝杆菌菌株库保藏的MAC临床分离菌株,对临床资料齐全并确诊为MAC肺病患者的临床菌株进行16S rRNA、ITS、rpoB、hsp65多靶位基因测序将其鉴定至种,再应用微孔板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确定其药物敏感性;根据患者临床症状、DR/CT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判断其临床治疗是否成功。结果(1)91株MAC临床分离菌株中胞内分枝杆菌63株(69.23%),鸟分枝杆菌21株(23.07%);(2)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对阿米卡星、乙胺丁醇的耐药率存在差异(P<0.05);(3)鸟分枝杆菌肺病和胞内分枝杆菌肺病的治疗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66.67%vs.41.27%,χ^(2)=6.053,P<0.05)。结论广州地区MAC临床分离菌株以胞内分枝杆菌和鸟分枝杆菌为主,不同MAC菌种的耐药性及临床预后存在差异;对于NTM肺病患者,应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并根据上述结果制定并优化临床治疗方案。
- 何湘容张天宇王歆雨刘志辉刘志辉苏宁胡锦兴
- 关键词:药物敏感性试验临床预后
- 一种大鼠远端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鼠远端肺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从健康大鼠心肺组织中获取远端肺动脉;(2)从该远端肺动脉中提取远端肺动脉内皮细胞,并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获得原代培养的大鼠远端肺动脉内皮细胞;(3)将...
- 冉丕鑫彭公永王健李冰洪城胡锦兴文幸卢文菊李晓岩
- 文献传递
- 影响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初步确定其预测标准。方法统计2017年1月-2020年1月广州市胸科医院诊断为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患者141例临床资料,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初步判断其预测标准。结果共纳入141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其中,治疗有效组130例,男74例(56.91%)、女56例(43.08%),平均年龄(47.30±15.84)岁;治疗无效组11例,男7例(63.63%)、女4例(36.37%),平均年龄(45.41±14.78)岁。有效组中,基础疾病患者66例(50.77%),有过敏史10例(7.69%),饮酒史11例(8.46%);无效组中,基础疾病患者5例(45.45%),有过敏史1例(9.09%),饮酒史1例(9.09%)。从服药到产生肝损伤的时间为4 d~9个月;胃纳差为最常见症状,黄疸为最常出现的阳性体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升高最明显;130例治疗有效患者,主要治疗方法为停药、护肝等综合治疗措施;校正年龄、基础疾病史、过敏史、贫血、ALT等因素后,单因素分析显示ALT、总胆红素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总胆红素水平(OR=87.849,P=0.005)是影响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ROC曲线分析显示,当总胆红素为29.90μmol/L,预测肝损无效的特异度为88.85%,敏感度为81.80%。结论抗结核药物引起肝脏损伤主要表现胃纳差及全身黄疸,性别及总胆红素水平是影响肝脏损伤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总胆红素>29.90μmol/L的男性患者,需及早停药、护肝等综合治疗。
- 韩建芳胡锦兴吴碧彤
- 关键词:肝损伤抗结核药物预后
- 西地那非对低氧大鼠远端肺静脉中膜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表达的影响
- 目的:
一、观察大鼠远端肺静脉中膜平滑肌组织上六次跨膜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Cs)基因表达。
二、研究慢性低氧对大鼠远端肺静脉中膜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环磷酸鸟昔苷...
- 胡锦兴
- 关键词:西地那非免疫荧光法酶消化法
- 文献传递
- 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抗结核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抗结核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罗氏终点法对34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340株结核分枝杆菌对CPLX,LVFX,MXFX的耐药率分别为78.15%,15.88%,5.88%,LVFX,MXFX对初、复治无慢性呼吸道合并症,初、复治伴有慢性呼吸道合并症及MDR-TB的耐药率分别为7.61%、41.18%、25%、49.49%、28.57%、59.53%,1.41%、8%、11.78%、21.11%、19.05%、35.71%。结论环丙沙星不宜用于抗结核治疗,初治无慢性呼吸道疾患合并症患者可以应用左氧氟沙星抗结核治疗,而对于有慢性呼吸道疾患合并症或MDR-TB的患者最好应用莫西沙星。
- 彭德虎蔡杏珊胡锦兴林兆原冯永忠
-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结核治疗呼吸道疾患MDR-TB体外药敏试验临床分离株
- 靶向高通量测序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靶向高通量测序(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tNGS)技术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疗中心住院患者的428份标本进行研究,其中,痰标本312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116份。对上述标本进行tNGS分枝杆菌鉴定(简称“tNGS法”)和微生物培养(BACTEC MGIT 960)+DNA微阵列芯片法(简称“培养法”)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并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tNGS法和培养法分别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102份和56份,非结核分枝杆菌150份和182份。(2)tNGS法的分枝杆菌检出率为58.88%(252/428),与培养法阳性率55.61%(238/4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6,P=0.333)。(3)以培养法为参照标准,tNGS法检测分枝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分别为80.65%(200/248)、92.22%(166/180)、22.43%(48/214)、6.54%(14/214)、93.46%(200/214)、77.57%(166/214)和0.710。结论:tNGS法与培养法一致性良好,具备很好的时效性、敏感度、特异度,利于早期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 陈华陈品儒李艳阳邓政先许柳清梁锋胡锦兴
- 关键词:分枝杆菌属
- 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CT表现分析
-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提高影像学诊断该病的水平。方法 选取自2012年8月-2015年8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共计60例以及单纯的肺结核患者60例,分别设定为观察组与对...
- 任会丽刘文方伟军李蔚宇胡锦兴
-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CT表现糖尿病
- 分次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人肺微小动脉平滑肌细胞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分离和培养成人肺微小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方法并鉴定该方法培养的传代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分次胶原酶消化法与传统胶原酶消化法进行细胞获得率、细胞存活率及培养成功率比较;绘制生长曲线对原代与传代细胞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细胞形态学观察、平滑肌肌动蛋白(SMα-actin)测定及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进行细胞鉴定及纯度计算;比较原代与第10代细胞形态、SMα-actin含量、染色体数量及形态。结果:分次胶原酶消化法优于传统胶原酶消化法,细胞获得率(3.10±0.29vs1.20±0.35)×108cells/L、细胞存活率(69%vs21%)及培养成功率(61.5%vs16.7%)(P<0.01);传代细胞长至融合时间7 d快于原代细胞21d;细胞显典型的"峰-谷"状生长,胞浆内表达SMα-actin,细胞纯度达98%以上;原代与第10代细胞形态、SMα-actin含量、二倍体数量(78.13%vs76.47%)及形态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分次胶原酶消化法是一种简便、可行,获得高纯度、功能良好的成人肺微小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方法。经过此方法分离、培养的细胞在10代以内传代培养细胞生物学及遗传学特性稳定,可用于实验。
- 洪城王健李冰彭公永胡锦兴冉丕鑫
- 关键词:平滑肌细胞
- 广州地区2018-2021年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菌种鉴定结果分析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菌种分布及NTM肺病(NTM-PD)状况变化,为NTM-PD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1年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患者的痰液、支气管冲洗液、脓液、尿液、浆膜腔积液、脑脊液和穿刺物等分枝杆菌培养阳性(BACTEC MGIT 960和改良罗氏法)的标本,对培养物阳性分枝杆菌菌株18 501株进行菌群鉴定,将所有鉴定为NTM的菌株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剔除重复后的菌株共检出NTM 6 558株。对NTM菌种来源、菌种分布、性别、年龄等不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8-2021年各种标本培养分枝杆菌阳性的18 501株,采用基因芯片法进行菌种鉴定,NTM检出率为35.45%(6 558/18 501),其中痰与支气管冲洗液的总检出率为36.67%(6 426/17 522);6 558株NTM(按年度剔除重复病例计算)共来自于4 336例患者,各年间NTM分离率分别为28.01%、29.04%、29.63%、31.68%;四年间总的病例数3 624例,NTM感染患者分离率27.98%(3 624/12 950);前5位菌种分布为:MAC 1 305例(36.01%)、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1 240例(34.22%)、堪萨斯分枝杆菌286例(7.89%)、偶发分枝杆菌285例(7.86%)、戈登分枝杆菌137例(3.78%)。男女性别比为1∶139(1 694∶1 930),高峰年龄段均为51~70岁(占46.36%)。结论 广州地区近年来NTM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菌种分布种类多样,流行的菌种以鸟-胞内分枝杆菌和龟-脓肿分枝杆菌为主的稳定状态,中老年患者易感,女性人群应重点关注、探讨更适用于临床常规使用的菌种鉴定技术是目前提高精确诊断的重要环节。
- 陈华赖晓宇陈品儒胡锦兴邓政先许柳清梁锋
- 关键词:分枝杆菌菌种流行病学研究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与胸腔积液蛋白质组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比较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与胸腔积液蛋白质组的异同,为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机制和寻找诊断标志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WCX2)处理分析样本、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以蛋白质/多肽质荷比(m/z)区分不同的蛋白质/多肽,对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与胸腔积液蛋白质组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在5例患者血清中检测到134种血清蛋白质/多肽,其中76种在胸腔积液中未出现;在5例患者胸腔积液中检测到269种蛋白质/多肽,其中211种在血液中未出现。(2)在5例患者血液中均检测到m/z分别为2660、3191、4208、5903、7764、9287等6种蛋白质/多肽;在5例患者胸腔积液中均检测到m/z分别为2416、2660、2900、2940等4种蛋白质/多肽;在5例患者血液和胸腔积液中均检测到m/z为2660的蛋白质/多肽。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蛋白质组远比其血清蛋白质组复杂,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明晰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机制和寻找诊断标志物。
- 彭德虎胡锦兴石琳林兆原冯治宇刘志辉
- 关键词:蛋白质组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