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素平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地震
  • 5篇互联
  • 4篇互联网
  • 3篇灾情
  • 3篇网络
  • 2篇地震烈度
  • 2篇地震灾情
  • 2篇震灾
  • 2篇烈度
  • 2篇GIS
  • 1篇地名
  • 1篇地图
  • 1篇地震应急
  • 1篇有感范围
  • 1篇展布
  • 1篇搜索
  • 1篇汶川地震
  • 1篇网络媒体
  • 1篇网络搜索
  • 1篇联网

机构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作者

  • 5篇胡素平
  • 4篇帅向华
  • 2篇刘钦
  • 2篇甄盟
  • 1篇郑向向
  • 1篇姜立新

传媒

  • 1篇地震地质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互联网信息快速估计汶川地震有感范围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搜索和分析互联网上有关汶川地震的信息得出,汶川地震后3h为有感信息密集发布时段,信息总量为4 515条。分析信息的发布时间、地域和有感强度分布特征,对信息按照无感、有感和强有感进行分类,提取分布于199个地区的2 289条有感信息作为数据源进行有感范围的空间插值拟合处理。空间插值选用反距离权插值、径向基函数插值和克里格插值3种方法,通过对不同插值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克里格插值方法在一定的插值模型和参数下对有感范围的拟合效果与汶川地震实际影响范围基本吻合,尤其是强有感范围基本反映了地震灾区范围。该项研究为震后快速获取地震有感范围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地震灾害速判提供了动态修正依据,为地震应急提供第一时间的灾情信息。
帅向华胡素平郑向向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应急空间插值GIS
网络地震灾情信息智能处理模型与地震烈度判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后,丰富的地震灾情信息和准确的地震烈度图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地震灾情信息获取的一种重要渠道。本文通过构建网络地震灾情信息智能处理模型,将互联网上非结构化的灾情信息转化成结构化的灾情信息。并将网络地震灾情信息与地震烈度相结合,进行地震烈度判定,从而对地震应急期的烈度快速评定结果进行修正拟合。
胡素平帅向华
关键词:互联网地震烈度
基于天地图的互联网地震灾情快速获取处理与展布系统
2015年
“基于天地图的互联网地震灾情快速获取处理与展布系统”属于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南北地震带大震极灾区速判及灾情展布关键技术研究”(201108002)研究成果之一。该成果利用人工智能的极新技术,研究多策略地快速获取互联网上各种地震行业信息的方法;研究地震灾情汇集模式,为主动上报信息提供技术支持;研制协助应急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收集、监测、处理、存贮、管理的工具模型。系统以开源的天地图作为地图资源平台,以ArcEngine作为开发平台,以SQLServer为数据库实现了对互联网地震灾情的快速获取、处理、展布和图文混排的灾情动态报告自动产出,为地震灾情的快速获取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和有力保证。
帅向华刘钦姜立新甄盟胡素平
关键词:地震灾情互联网展布地图ARCENGINESQLSERVER
网络地震灾情信息智能处理模型与地震烈度判定方法研究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丰富的地震灾情信息和准确的地震烈度图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互联网发布了解到的地震相关信息,各网络媒体也及时进行地震相关的专题报道,互联网上很快汇集大量...
胡素平
关键词:互联网
文献传递
地震灾情网络媒体获取与处理模型被引量:16
2013年
互联网作为信息的广泛载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主动获取信息模型——基于互联网发布信息的地震灾情信息的获取、处理方法以及实现技术的研究,并就其中涉及的网络搜索技术、文档摘要技术、文本信息空间化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其研究内容为地震灾情的快速获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也为相关行业的信息快速获取与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思路。
帅向华胡素平刘钦甄盟
关键词:地震灾情网络搜索互联网G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