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玉龙

作品数:65 被引量:17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手术
  • 20篇动脉
  • 19篇心脏
  • 17篇主动脉
  • 16篇体外循环
  • 16篇外循环
  • 12篇外科
  • 11篇灌注
  • 9篇心脏手术
  • 8篇平衡超滤
  • 7篇停循环
  • 7篇缺血
  • 6篇心脏病
  • 6篇血管
  • 6篇婴幼
  • 6篇婴幼儿
  • 6篇先天性
  • 6篇先天性心脏
  • 5篇动脉弓
  • 5篇术后

机构

  • 31篇首都医科大学...
  • 27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胜利油田中心...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武汉亚洲心脏...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山西省人民医...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东风公司总医...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大同市第三人...
  • 1篇太原市红十字...
  • 1篇国家心血管病...

作者

  • 65篇管玉龙
  • 25篇龙村
  • 23篇董培青
  • 19篇万彩红
  • 12篇杨璟
  • 12篇何美玲
  • 10篇孙鹏
  • 9篇姜福清
  • 9篇付志达
  • 8篇方颖慧
  • 6篇王小龙
  • 6篇姚婧鑫
  • 5篇刘锋
  • 4篇杜顺平
  • 4篇杨九光
  • 3篇赵举
  • 3篇王茜
  • 2篇王盛宇
  • 2篇蒋娟娟
  • 2篇赵青

传媒

  • 1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0篇中华胸心血管...
  • 7篇心肺血管病杂...
  • 7篇中国胸心血管...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北京生物医学...
  • 4篇中国心脏大会...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药
  • 1篇心血管外科杂...
  • 1篇2002年全...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7篇2002
  • 4篇2000
  • 2篇1999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生理治疗-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脑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董培青江朝光管玉龙齐弘伟杨璟何美玲任发成万彩红杨传瑞孙衍庆
脑是人体中对缺血缺氧最敏感的器官之一。大血管手术期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一直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问题。由于术中需要较长时间中断脑的血液供应,势必造成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过去多年来曾尝试一些保护措施,但均不理想。该院...
关键词:
关键词: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脑保护眼底血管造影钙超载
程序降温法用于同种瓣膜的制备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研究同种瓣膜的制备方法 ,减轻制备过程中的细胞损伤。方法 记录程序降温过程组织细胞的降温曲线 ,比较不同方法的组织细胞损伤。结果 对照组在 - 4℃~ - 6℃区域 ,出现明显的降温速率减缓 ,甚至小幅度温度回升过程。实验组保持均匀的降温速率。实验组组织细胞的损伤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同种瓣膜的降温过程中存在相变点的异常温度变化 。
杜月河万彩红管玉龙王盛宇董培青
深低温停循环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眼底微血管血流观测
2000年
管玉龙董培青杨璟何美玲万彩红杜顺平
关键词:脑保护深低温停循环FFA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2
2019年
主动脉瓣膜狭窄(aortic stenosis,AS)是最为常见的原发性心脏瓣膜疾病,病变进展后期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或者经导管瓣膜置入进行治疗。在过去的十年间,随着技术的进步,严重AS患者的治疗发生了显著改变。自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ardio Thoracic Surgery,EACTS)制定瓣膜疾病治疗指南后,积累了大量新的数据库资料,尤其是在导管治疗主动脉瓣膜狭窄领域,已有5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外科手术进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与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同时也有大规模的登记注册数据资料。已有新的证据显示TAVR的适应证可拓宽至低危人群。TAVR手术例数呈现指数型增长。在几个欧洲国家,TAVR手术例数已经超越单纯SAVR手术例数[1]。本文对AS的治疗方式选择、TAVR的临床结果及并发症,经皮介入治疗心脏瓣膜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梁影管玉龙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微创外科并发症体外膜肺氧合
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脑保护在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在主动脉瘤手术中应用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的脑保护效果。 方法  65例主动脉瘤患者分 2组 ,15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 (DHCA) ,5 0例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 (RCP)进行脑保护。术中比较 2组患者不同时间颈内静脉的血乳酸含量 ,对部分RCP患者测定了灌注血和回流血的流量分布 ,以及灌注血和回流血的氧含量。 结果 DHCA组停循环时间为 10 0~ 63 0min ,平均(3 5 9± 18 8)min ;RCP组为 16 0~ 81 0min ,平均 (45 5± 17 2 )min。术后至清醒时间DHCA组为4 4~ 9 4h ,平均 (7 1± 1 6)h ;RCP组 2 0~ 9 0h ,平均 (5 4± 2 2 )h。DHCA组手术死亡 3例 ,RCP组死亡 1例 ;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DHCA组 3例 (死亡 2例 ,成活 1例 ) ,RCP组 1例 (存活 )。手术总成功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RCP组分别为 96%和 2 % ,DHCA组为 67%和 2 0 % (P <0 0 5 )。RCP组再灌注期间颈内静脉血乳酸含量增高幅度低于DHCA组 [(4 4± 0 6)mmol/Lvs (6 2± 0 9)mmol/L ,P <0 0 1],经头臂和下腔静脉血流量测定显示约 2 0 %血液经头臂动脉回流 ,灌注血和回流血氧差9 0 0~ 13 67ml/L ,证实RCP期间脑组织有氧利用。 结论 在主动脉瘤手术中 ,应用RCP可以延长停循环的安全时限 。
董培青管玉龙何美玲杨璟万彩红杜顺平
关键词:细胞保护动脉瘤心血管外科手术血液灌注
婴幼儿心脏手术中平衡超滤对炎性因子及抗生素浓度的影响
目的:体外循环管路预充液对于小儿来说会造成比较严重的血液稀释,因而超滤技术在儿科心脏手术中成为常规应用以滤除体内多余水分以及体外循环预充液,及减少炎性因子。然而由于超滤对抗生素也有滤除作用,且儿童心脏手术中超滤对抗生素的...
方颖慧管玉龙龙村
主动脉手术的脊髓保护被引量:3
2006年
脊髓损伤是胸主动脉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影响手术后脊髓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包括手术过程中脊髓缺血的时间及程度、主动脉修复后脊髓血运的重建状况、多种生化因素、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目前主动脉手术中脊髓的保护手段有:提高手术技术和改进手术方法;增加脊髓的血液供应,包括提供机械性动力的血液灌注和动脉分流,脑脊液分流;利用低温降低脊髓的代谢率;应用药物防止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现就脊髓的血液循环特点、脊髓损伤的发生机制和脊髓保护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刘锋管玉龙董培青
关键词:脊髓缺血胸主动脉
侧路并联人工肺应对体外循环氧合不良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尝试在非停循环下利用原有人工肺侧路供氧进行氧合不良的处理,并在动物实验中加以验证。方法建立小型猪体外循环(CPB)模型,转流阻断升主动脉、心脏停搏后,降低吸入氧浓度(FiO2)至21%,建立氧合不良动物实验模型;开放人工肺侧路循环,通过侧路连接一个新的人工肺,供给纯氧通气,观察在400 ml/min、800 ml/min和1 100 ml/min分流供氧情况下,动脉灌注管路氧分压、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和血液pH值的动态变化。结果将FiO2降至21%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至64~67 mm Hg(P<0.001),SaO2显著下降至88%~90%(P<0.001),SvO2降至69%~72%(P<0.001),血液pH值的降低提示发生人工肺氧合不良。开放侧路供氧后,PaO2、SaO2和SvO2均有显著提升,血液pH值回升。当分流量达到灌注流量的33%或以上时,基本可以满足临床氧供需求。结论人工肺发生氧合不良时,利用膜式人工肺的侧路并联一个新的人工肺进行供氧,可以作为人工肺氧合不良的一种应对措施加以实施。
管玉龙万彩红付志达孙鹏梁碧霞王茜龙村
关键词:人工肺体外循环心血管外科
粘弹性凝血功能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外科手术围术期凝血功能的监测对出血原因的判断、指导止血措施的实施以及术后失血风险的预测极其重要。床边体外诊断实验(point-of-care,POC)凝血功能监测装置能对全血的粘弹特性进行评估,从而克服了常规凝血检测的一些局限性。POC凝血功能监测装置可对全血的粘弹特性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包括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收缩、直至纤维溶解的整个凝血级联反应,全血测定的特点还决定了POC凝血功能监测装置可反映血小板的功能状态。目前,POC凝血功能监测装置已应用于临床实践,如心血管外科、肝脏外科、患者低凝或高凝状态的评估、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以及凝血因子治疗的监测等。标准化的血样采集处理、严格的质量控制,有助于POC凝血功能监测装置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管玉龙龙村
关键词:凝血血小板粘弹性
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术中灌注效果的监测与评估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术中单泵双管灌注期间的血液灌注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我院实施主动脉弓全弓置换手术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9例、男28例,年龄19.0~72.0(48.1±10.8)岁。患者术中体外循环均采用单泵双管灌注,采用血流检测仪进行上、下半身灌注管路流量监测,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脑血氧饱和度(rSO_2)监测装置实时监测脑组织内的灌注状况。结果 37例患者总体体外循环(CPB)时间为136.0~277.0(195.8±40.5)min,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为5.0~35.0(21.6±5.6)min。降、复温阶段腋动脉插管流量约占全身灌注管路灌注流量的31.5%~40.8%。2例患者停循环期间rSO_2监测和大脑中动脉血流显著低于术前,提高灌注流量至15.0 ml/(kg·min)后监测指标恢复,患者顺利康复;2例类似病例未处理,术后1例死亡,1例有脊髓并发症。结论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术中体外循环单泵双管灌注技术合理有效,脑灌注监测有助于发现术中灌注异常。
王小龙方颖慧王茜付志达魏新广管玉龙杨九光姜福清孙鹏龙村姚婧鑫林栓同
关键词:主动脉弓缺血选择性脑灌注氧代谢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