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智清 作品数:8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肝星状细胞与肝细胞微载体共培养对肝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微载体贴附悬浮共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进行评价,探讨微载体贴附悬浮共培养对原代肝细胞功能特性的影响。
方法:应用半原位胶原酶灌注法分离获得原代大鼠肝细胞,与肝星状细胞株rHSC-99加入含cy... 程智清关键词:微载体 肝星状细胞 肝细胞培养 细胞生物学 文献传递 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26例诊治体会 2012年 十二指肠解剖位置深在,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临床少见,仅占腹腔脏器损伤的3.7~5%[1]。一旦出现十二指肠损伤属腹内脏器的严重损伤,诊断和治疗上都存在不少困难,死亡率高达12%~30%[1],本院1996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患者26例,现就其诊断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李国津 陈金坤 程智清关键词:外伤性 十二指肠损伤 不同年龄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困难及处理情况分析 2015年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龄患者的手术困难情况并分析规避及处理方法。方法临床纳入90例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周岁)为高龄组;另选取90例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非老年(年龄<60周岁)患者为非高龄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处理情况。结果高龄组在胆道损伤、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稍高于非高龄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手术困难、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均高于非高龄组患者,P<0.05。高龄组中转开腹、置引流管以及术后使用镇痛药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组患者,P<0.05。结论高龄病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外科医生良好的手术操作经验、重视基础疾病治疗、必要的中转开腹及置引流管,是患者手术安全的保障。 程智清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 高龄 肝细胞体外三维培养技术进展 被引量:1 2007年 程智清 刘景丰关键词:肝细胞功能 微载体培养 生物支架材料 模拟微重力 肝细胞移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防治的探讨 2012年 ①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②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5例的临床资料。③结果本组治愈5例,无一例死亡病例。④结论解剖变异、病变程度、术者的责任心和技术因素是LC致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加强术者的责任心,解剖清晰,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胆管损伤应及时发现,妥善处理,以达到满意的预后。 李国津 陈金坤 程智清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管 甲胎蛋白反应评估中晚期肝癌靶免联合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反应评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α‑PD‑1)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抗肿瘤疗效以及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等我国9家医学中心收治的20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男178例,女27例;年龄为(52±12)岁。基于治疗后6~8周AFP反应,将患者分为AFP反应(AFP水平与基线比较下降≥50%)和AFP无反应(AFP水平与基线比较下降<50%)。观察指标:(1)AFP反应评估抗肿瘤疗效。(2)患者预后比较。(3)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或M(Q1,Q3)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结果(1)AFP反应评估抗肿瘤疗效。205例肝癌患者治疗前AFP均为阳性,基线AFP水平为1560(219,3400)μg/L,均行TKIs联合α‑PD‑1治疗,治疗6~8周后AFP水平为776(66,2000)μg/L。205例患者治疗后,AFP反应88例,AFP无反应117例。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AFP反应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2.05%(37/88)和94.32%(83/88),AFP无反应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6.24%(19/117)和64.10%(75/117),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6,25.950,P<0.05)。参照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AFP反应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9.32%(61/88)和94.32%(83/88),AFP无反应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3.33%(39/117)和64.10%(75/117),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0,25.950,P<0.05)。(2)患者预后比较。205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2.4~34.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5个月和17.8个 林孔英 陈清静 郭洛彬 杨云 陈宇峰 张建溪 魏复群 张辉 程智清 黎蕴通 王聪仁 江亚彬 林科灿 周伟平 曾永毅关键词:甲胎蛋白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预后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移植术后生存率的预测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生存率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c-statistic值)评价MELD或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预测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的准确性。根据MELD值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15,B组15~24和C组≥25,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比较3组患者肝移植术后的生存率差别。结果MELD和CTP评分预测肝移植术后1、3、12个月生存率的c-statistic值分别为0.765和0.793、0.711和0.713、0.681和0.688。两者在同一时间的c-statisti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ELD评分与CTP评分有相关性(r=0.669,P=0.000)。A组和B组之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5),但C组生存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7和P=0.031)。结论MELD可以作为预测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中、短期生存的指标,MELD≥25患者肝移植预后较差。MELD判断能力与CTP评分无明显差别。 刘景丰 林科灿 彭志海 李毅碧 林建扬 李灵 邱明链 程智清关键词:终末期肝病模型 生存率 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