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崇

作品数:25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
  • 10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7篇心病
  • 7篇冠心病
  • 7篇X线
  • 7篇X线计算
  • 7篇X线计算机
  • 7篇320排CT
  • 6篇体层摄影
  • 6篇体层摄影术
  • 6篇结核
  • 5篇斑块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冠状动脉粥样...
  • 3篇造影
  • 3篇管腔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包
  • 2篇血管

机构

  • 23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24篇秦崇
  • 23篇敖国昆
  • 17篇董莘
  • 7篇全昌斌
  • 4篇袁小东
  • 3篇李海斌
  • 2篇田媛
  • 2篇乔远罡
  • 2篇李利佳
  • 1篇洪剑
  • 1篇刘杰爱
  • 1篇单兆亮
  • 1篇唐发宽
  • 1篇韩东梅
  • 1篇陈红兵
  • 1篇张娅丽
  • 1篇黄沁
  • 1篇谈志远
  • 1篇李红
  • 1篇田梅

传媒

  • 13篇中华临床医师...
  • 5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3篇2014
  • 1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范围和组成的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评价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估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范围和组成的区别。方法比较由于胸痛和冠心病的筛查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108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57.0±9.9)岁,64.8%为男性]和246例无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55.0±12.3)岁,62.2%为男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斑块,钙化斑块(CP),非钙化斑块(NCP)和混合斑块(MP)]。斑块的范围是指存在斑块节段数的连续变量。结果与无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低(41.7%vs.72.0%,P=0.012),而2、3、4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31.5%vs.19.1%,P=0.043;22.2%vs.8.9%,P=0.031;4.6%vs.0);糖尿病患者的CP、NCP和MP发生率高(36.1%vs.32.9%,P=0.721;80.9%vs.39.0%,P<0.001;74.1%vs.35.4%,P=0.009)和总斑块、CP、NCP和MP范围发生率亦高[(4.88±3.91)个节段vs.(1.76±2.87)个节段,P<0.001;(1.62±1.71)个节段vs.(0.55±1.83)个节段,P=0.039;(2.34±2.25)个节段vs.(0.78±1.65)个节段,P=0.019;(2.51±2.33)个节段vs.(0.97±1.54)个节段,P=0.026]。另外,糖尿病患者有着高的冠状动脉单发狭窄(34.3%vs.9.8%,P=0.047)和显著高的多发狭窄(21.3%vs.8.5%,P<0.001)。结论与无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多支血管病变、单发和多发狭窄发生率以及高的总斑块、CP、NCP和MP负荷。预示有更高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可能性。
董莘秦崇时文伟敖国昆
关键词:糖尿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心病
窦房结动脉形态学的320排CT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使用320排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研究窦房结动脉的形态特征,并描述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44例患者[男1991例,女1153例,年龄(59±14)岁]的320排CTCA影像资料。由于图像质量不佳,51例患者被排除。根据分别起源于右侧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确定为右或左(R或L)窦房结动脉;根据其各自走行于右心耳内侧或右心房的后面确定为R1或R2亚型;根据其各自的走行于左心耳内侧、后侧或左心房的后面确定为L1、L2或L3。然后,每种类型根据走行末端终止于上腔静脉周围的关系再分为上腔静脉前、上腔静脉后和上腔静脉周围型。如果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侧冠状动脉中段,走行于左心耳内侧,另外增加一个亚型(R1M)。S-型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左旋支,向后走行于左心耳和左上肺静脉开口之间,然后向前终止于左心房的前壁。结果 3093例中共显示窦房结动脉3082例(96.4%),其中2943例(95.5%)为单支窦房结动脉,1669支(54.2%)起源于右侧冠状动脉,1274支(41.3%)起源于左侧冠状动脉旋支。139例(4.5%)为双支窦房结动脉,并且为左右各1支,分别起源于右侧冠状动脉和左侧冠状动脉旋支。本文最常见的亚型是R1型1753支(54.4%),其次是L1型805支(25.0%)和L2型551支(17.1%),少见的亚型包括R2型45支(1.4%)、L3型57支(1.8%)和R1m型10支(0.3%)。3221支窦房结动脉终止类型包括上腔静脉前、上腔静脉后、上腔静脉周围型分别有552支(17.1%)、1836支(57.0%)、833支(25.9%)。不同窦房结动脉起源的终止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25)。右窦房结动脉起点与右侧冠状动脉开口间距离为(13.8±8.4)mm;左侧窦房结动脉起点与左侧冠状动脉回旋支开口间距离为(11.7±6.1)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4,P=0.476)。右窦房结动脉直径为(1.66±0.29)mm,左窦房结动脉直径为(1.61±0.26)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4,P=0.557)。S型窦房结动脉被发现31例(2%)
董莘时文伟秦崇敖国昆
关键词:冠状血管血管造影术
肾癌靶向治疗的CT评价
2012年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占最常见恶性肿瘤的第13位,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8000例,大约102000例死于该病[1]。大约1/3的患者诊断时就已发生转移,而余下病例的30%也将在随后的治疗期间发生转移[1]。因为RCC通常对化学治疗不敏感,为已发生转移的肾细胞癌(metastatic RCC,mRCC)患者制订的治疗方案很有限。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
董莘李海斌敖国昆秦崇
关键词:靶向治疗肾细胞癌靶向药物肿瘤大小肾癌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心肌桥的320排CT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本研究利用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探讨心肌桥特征,重点研究左前降支心肌桥(MB)的形态学表现。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693例患者的320排CTCA。21例患者由于图像质量差被排除在外。MB的长度和深度被记录,根据其与心肌束的部分包绕、完全包绕以及壁冠状动脉的深度分为不完全、浅表和深包埋型。结果这项研究包含的1672例患者中,505例患者被发现有516个MB(30.2%),488个MB位于LAD段(94.6%)。全部LAD段488个中不完全型202个(41.4%),浅表型165个(33.8%),深包埋型121个(24.8%)。不完全型、浅表型和深包埋型壁冠状动脉的平均长度分别为(6.6±5.3)mm、(13.9±4.5)mm和(25.4±4.1)mm。浅表型和深包埋型壁冠状动脉的平均深度分别为(0.4±0.4)mm和(2.5±1.3)mm。壁冠状动脉的直径大小平均(1.6±1.2)mm,壁冠状动脉近端冠状动脉直径平均(3.1±0.9)mm。MB近端2 cm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105例(21.5%)。结论本文用320排CTCA描述了MB的发病率和形态学特征,重点研究了LAD心肌桥的形态学表现,并阐述了MB与其近端动脉硬化的关系。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MB肌桥的深度、长度,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MB。
董莘秦崇敖国昆
关键词:心肌桥
活动性肺结核痰涂片结果与薄层CT表现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薄层CT表现与痰涂片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薄层CT表现,根据痰涂片结果,将其分成涂阳(n=145)、涂阴(n=202)两组。分别评价其薄层CT表现,包括微结节、结节、肿块、实变、空洞、磨玻璃样影、支气管异常以及病变数量和空洞腔的最大直径。结果:结节、肿块、微结节呈随机分布、小叶中心分布和反晕征、磨玻璃样影、薄壁空洞、均匀的支气管壁增厚伴管腔狭窄、不规则线状影、肺实质束带影、瘢痕周围肺气肿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发病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之下,微结节呈结节病星系征和结节病丛征,实变、厚壁和虫蚀样空洞以及不均匀的支气管壁增厚伴管腔狭窄的发病率在涂阳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2,x2=3.228,x2=6.041,x2=1.687;P<0.05)。结论:活动性肺结核薄层CT表现与涂阳性和涂阴性的活动性肺结核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董莘洪剑秦崇敖国昆
关键词:X线计算机薄层
椎-基底动脉形态学的320排CT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应用320排CT探讨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67例患者的320排CTA。记录两侧椎动脉的直径和基底动脉的直径和长度,在MPR图像上测量基底动脉偏离程度。结果左侧椎动脉直径(2.53±0.49)mm,右侧椎动脉直径(1.92±0.41)mm,二者直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5<0.05)。基底动脉直径(3.21±0.58)mm,基底动脉长度(24.7±3.8)mm。不同年龄组之间基底动脉有无偏离无统计学差异。性别、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以及酗酒与基底动脉偏离以及基底动脉分叉升高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高血压、吸烟及以前曾经吸烟与基底动脉偏离程度以及基底动脉分叉升高之间显著相关(P<0.05)。左椎动脉优势和右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方向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73<0.05),左侧椎动脉优势者基底动脉通常向右侧弯曲;右侧椎动脉优势者基底动脉通常向左侧弯曲。结论椎动脉优势造成了基底动脉向非优势方向弯曲以及分叉升高。高血压、吸烟和曾经吸烟等是发生这种弯曲以及分叉升高的危险因素。
董莘秦崇敖国昆全昌斌
关键词:椎动脉基底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320排螺旋CT双入口灌注技术在肺结核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双入口灌注技术在定量评估活动性肺结核血流灌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不同类型肺结核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方法:23例肺结核病例按形态学分3组:结核球8例,空洞型病灶4例,浸润型病灶11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肺CT动态容积扫描,利用灌注软件获取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及灌注指数(PI),并对不同类型肺结核病灶的血流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核球病灶PF(41.51±10.32)ml/(min·100ml)、BF(11.87±5.76)ml/(min·100ml)、PI(0.72±0.09);浸润型病灶PF(82.53±51.57)ml/(min·100ml)、BF(40.20±19.06)ml/(min·100ml)、PI 0.66±0.07;空洞型病灶PF(36.15±12.88)ml/(min·100ml)、BF(23.69±4.51)ml/(min·100ml)、PI 0.51±0.14。3组病灶的PF值均大于BF值(P<0.05)。浸润病灶与结核球、浸润病灶与空洞型病灶的BF和P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核球与空洞型病灶的BF、P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病灶的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结核的血供灌注研究表明,结核性病变同时接受肺循环和体循环供血,其中肺循环占优势。3组病灶中浸润型病灶的灌注值(PF和BF)最高,空洞型病灶的PF值最低,结核球病灶的BF值最低。
李利佳敖国昆袁小东李明星许国宇乔远罡秦崇韩东梅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注结核肺循环
320排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斑块特征与慢性肾疾病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2013年
目的:评估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动脉硬化斑块的特征与慢性肾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期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151例因可疑冠心病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CKD患者,男69例,女82例,年龄18~55岁。根据美国国立肾脏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的分期将CKD分为5期。比较不同分期CKD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有无斑块、斑块数、钙化斑块(CP)、单支病变、多支病变、非钙化斑块(NCP)、混合斑块(MP)和梗阻性狭窄]。结果 Pearson 回归分析显示无斑块与CKD分期呈负相关(r=-0.282,P=0.44<0.05);而存在斑块与CKD分期呈正相关(r=0.282,P=0.44<0.05)。多支病变、斑块数以及CP百分率与CKD分期呈正相关(r=0.916,0.839,0.819,P<0.001)。NCP 百分率与 CKD 分期无相关性(r=0.19,P=0.089>0.05)。MP 百分率与 CKD分期呈正相关(r=0.313,P<0.05)。梗阻性狭窄与CKD分期呈正相关(r=0.875,P<0.001)。结论 CKD分期与存在斑块、多支病变和斑块数、CP、MP以及梗阻性狭窄呈正相关。更晚的CKD分期预示着更广泛更严重的冠心病。
董莘时文伟秦崇敖国昆
关键词:肾疾病冠心病
心包脂肪组织体积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管腔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4年
目的:评估心包脂肪组织(PAT)体积与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可疑冠心病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患者1597例,其中发现存在动脉斑块的患者382例,分别比较1支、2支、3支以及4支冠状动脉病变和无狭窄或管腔不规则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以及闭塞者的PAT体积。同时比较了存在斑块、钙化斑块(CP)、非钙化斑块(NCP)和混合斑块(MP)与无冠心病者的PAT体积。结果:Pearson相关回归分析显示,PAT体积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CP、NCP、MP及多支病变者的PAT体积大于无斑块者分别为(211.4±93.6)cm3、(233.2±95)cm3、(257.3±82.1)cm3及(261.5±101.7)cm3,与无斑块者(173.7±98.1)c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t=7.11,t=9.66,t=11.65;P<0.05)。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只有PAT体积明显增大是存在MP者的独立预测因子(危害比=4.79(2.03-13.16)(95%CI),P<0.001)。结论:PAT体积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AT体积明显增大是存在MP者的独立预测因子,PAT体积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董莘时文伟秦崇敖国昆
关键词:冠心病斑块
320排CT在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及管腔重构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估糖尿病(DM)和无DM患者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及管腔重构的不同。方法:比较由于胸痛和冠心病的筛查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232例DM患者和487例无DM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及管腔重构。结果:DM患者与无DM患者相比较,DM患者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低(x^2=5.434,P<0.05);2支血管病变发病率相似(x^2=0.912,P>0.05);而3、4支血管病变发病率高(x^2=4.887,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DM组混合性斑块、梗阻性斑块以及阳性重构(PR)发病率高(x^2=4.214,x^2=4.415,x^2=6.215;P<0.05),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仅PR与DM呈正相关(危害比5.61(2.11-14.71,95%CI),P<0.001)。结论:与无DM患者比较,DM患者有较高的多支血管病变发病率,高的MP负荷以及PR,预示有更高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可能性。
董莘秦崇时文伟敖国昆
关键词:糖尿病斑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