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群立

作品数:538 被引量:2,261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64篇期刊文章
  • 67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4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60篇病理
  • 176篇临床病理
  • 162篇肿瘤
  • 161篇免疫
  • 155篇细胞
  • 111篇淋巴
  • 105篇淋巴瘤
  • 93篇组织化学
  • 91篇免疫组织
  • 91篇免疫组织化学
  • 77篇病理分析
  • 74篇原发性
  • 73篇临床病理分析
  • 65篇病理学
  • 64篇免疫组化
  • 47篇腺癌
  • 44篇文献复习
  • 44篇复习
  • 42篇卵巢
  • 39篇预后

机构

  • 512篇南京军区南京...
  • 37篇南京大学
  • 10篇解放军第45...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8篇南京市妇幼保...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太原市人民医...
  • 5篇东南大学
  • 5篇南通大学
  • 5篇江苏省肿瘤医...
  • 5篇藤田保健卫生...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解放军第四五...
  • 4篇金湖县人民医...
  • 4篇扬州友好医院
  • 3篇河南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连云港市第二...
  • 3篇淮安市妇幼保...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537篇石群立
  • 178篇周晓军
  • 143篇马恒辉
  • 119篇陆珍凤
  • 96篇周航波
  • 69篇余波
  • 67篇孟奎
  • 57篇马捷
  • 53篇吴波
  • 45篇刘琦
  • 45篇印洪林
  • 42篇王海
  • 38篇夏春
  • 34篇王建东
  • 34篇孙桂勤
  • 32篇王建军
  • 31篇章如松
  • 29篇姜少军
  • 29篇金行藻
  • 28篇王璇

传媒

  • 104篇临床与实验病...
  • 79篇诊断病理学杂...
  • 78篇医学研究生学...
  • 36篇中华病理学杂...
  • 32篇诊断学理论与...
  • 14篇中华男科学杂...
  • 14篇江苏医药
  • 10篇中华肿瘤防治...
  • 9篇实用癌症杂志
  • 6篇第十四届全军...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华医学会病...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肿瘤学杂志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癌症
  • 3篇电子显微学报
  • 3篇第十次全国淋...
  • 3篇2014江苏...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7篇2018
  • 10篇2017
  • 36篇2016
  • 23篇2015
  • 37篇2014
  • 25篇2013
  • 17篇2012
  • 27篇2011
  • 19篇2010
  • 36篇2009
  • 38篇2008
  • 25篇2007
  • 24篇2006
  • 34篇2005
  • 27篇2004
  • 18篇2003
  • 14篇2002
  • 21篇2001
5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印戒样B细胞性淋巴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2004年
杨聪颖吴波石群立孟奎巢运鹏
关键词: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肠系膜淋巴结弥漫型低度恶性
肝纤维板层癌1例
1999年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4岁。因右上腹部包块1年,伴腹胀、腹痛入院。查体:平卧时,剑突下及左肋缘下触及9cm×8cm肿块,表面光滑,活动度尚可,有轻压痛。B超示肝左叶外侧探及11.3cm×10.6cm×7.3cm不均质肿块,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强弱不等,分...
陈崇彬石群立孙桂勤
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6年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原发于女性生殖道PNET的临床资料,应用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FISH)检测EWSR基因易位。结果 5例患者年龄25~79岁,其中发生于子宫2例,卵巢、外阴、阴道各1例。5例PNET肿瘤大小不等,结节状,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境界清。肿瘤实质切面灰白、灰红色,质嫩,呈鱼肉样,可见出血、坏死。镜下:肿瘤组织呈片状、条索状分布,瘤细胞体积小,大小较一致,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界限不清,胞质少,核圆形,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核分裂象多见,脉管内可见癌栓。免疫表型:CD99均阳性(5/5),vimentin均阳性(3/3),Syn阳性(4/5);其中3例检测有EWSR易位信号。随访:2例术后约1年复发死亡,1例无病生存,2例失访。结论 PNET原发于女性生殖系统罕见,在镜下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符合可以诊断,结合EWS-FLI-1融合基因可用于PNET确诊。早期明确诊断、合理的综合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得较好预后。由于该肿瘤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发生转移,其长期生存率低,总体预后差。
卢沭雄王璇周晓蝶吴楠王建军王海石群立
关键词: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免疫组织化学
涎腺恶性淋巴瘤(附14例临床分析)
1996年
报告14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于涎腺的恶性淋巴瘤。腮腺、颌下腺各7例,术后用COP或COPP等方案化疗或(和)局部放疗。短期内死亡1例,失访1例,余12例近期疗效满意。随访6个月~10年未见复发,并讨论了涎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和治疗。
寿柏泉孟昭业石群立杨震郑葆春周楠
关键词:涎腺恶性淋巴瘤何杰金病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期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11例APA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部分辅以免疫表型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5岁,其中9例发生于绝经前。临床主要表现为宫腔占位,宫颈内口赘生物和不规则阴道出血。光镜下肿瘤呈纤维肌性间质中出现腺上皮细胞轻度到非常明显非典型性及结构复杂的子宫内膜样腺体。免疫表型:间质细胞SMA弥漫强阳性表达,desmin局灶阳性,CD10局灶阳性;腺上皮及间质细胞ER、PR均强阳性;Ki-67少量散在阳性表达,p53阴性。维多利亚蓝染色:间质胶原纤维红色,弹力纤维蓝色,平滑肌纤维黄色。随访6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APA是一种罕见的子宫上皮和间叶混合性肿瘤,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抗体标记。须与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Müllerian混合瘤、腺纤维瘤和腺肉瘤、子宫内膜息肉等鉴别。病变彻底切除是治疗APA的主要手段。
韦玮石群立周晓军武卫平李凤山马恒辉周航波
关键词:子宫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脑胶质瘤组织中胸腺嘧啶核苷激酶1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细胞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组织中胸腺嘧啶核苷激酶1(TK1)的表达和意义,以及其与细胞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 202例脑胶质瘤患者,经病理检查进行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及组织类型分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TK1和Ki67的表达。比较不同级别及类型患者脑胶质瘤组织中TK1表达的阳性率;分析TK1与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脑胶质瘤按WHO分级:Ⅰ级12例,Ⅱ级85例,Ⅲ级60例,Ⅳ级45例;组织类型分型:少突胶质细胞瘤28例,星形胶质细胞瘤174例。本组患者TK1阳性119例(58.9%);其中良性组(WHOⅠ级)患者无TK1阳性,低度恶性组(WHOⅡ级)阳性31例(36.5%),高度恶性组(WHOⅢ、Ⅳ级)阳性88例(83.8%);三组间TK1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星形胶质细胞瘤及复发患者的TK1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初发的患者(均P<0.05)。TK1与Ki6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11,P<0.01)。结论恶性程度高、星形胶质细胞瘤及复发的脑胶质瘤患者瘤组织中TK1的表达增高;提示TK1表达可作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分型及复发的重要参考指标。TK1与Ki67正相关,提示TK1亦可反映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情况。
朱海青宋坤王娟张巧全周金宝石群立Staffan ErikssonEllen HeSven Skog
关键词: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抗原KI67免疫组化
宫颈淋巴瘤样病变被引量:1
2005年
马捷石群立孟奎陈洁宇周晓军
关键词:瘤样病变颈淋巴接触性出血新生物息肉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胃淋巴瘤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原发性胃淋巴瘤、胃MALT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经内镜、手术诊断的胃淋巴瘤患者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0岁~75岁,中位数年龄525岁.胃窦部13例,胃体部9例,贲门部2例.凹陷溃疡型9例,蕈样隆起型8例,结节型12例.胃粘膜标本切片,采用HE及WarthinStary染色后观察组织中有无Hp感染.结果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29例,胃粘膜组织中发现Hp感染24例,阳性率828%.其中胃MALT淋巴瘤8例,Hp感染7例,阳性率875%.明显高于同期胃良性病变Hp阳性率46%(P<001).29例中11例进行了术后随访,3例仍存在Hp感染,阳性率273%.结论Hp感染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李晓华朱人敏石群立张志虹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瘤幽门螺杆菌感染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从Ⅰ期低级别转化为Ⅳ期高级别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从Ⅰ期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转化为Ⅳ期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igh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HG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由LGESS转化为HGESS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包括组织学、免疫表型、超微结构)及全景癌基因检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女性,52岁,初次宫腔镜下肿瘤电切的病理诊断为LGESS,Ki-67增殖指数为1%,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证实无肿瘤浸润转移。宫腔镜术后12个月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屡次切除的复发肿瘤标本Ki-67增殖指数不断上升,最终达40%;至宫腔镜术后26个月转化为Ⅳ期,31个月转化为HGESS,临床出现腹腔、胸腔、肺、骨骼及皮肤等多处转移,于初次手术后48个月死亡。历次手术标本的CD10均(3+);ER及PR在初次标本中呈(2+),初次复发的标本中呈(1+),此后的手术标本均(-);p53在初次标本中呈(-),逐渐转变为在HGESS标本中(3+)。cKit(9,11,13,17)、EGFR(18,19,20,21)、PDGFRa(12,18)基因外显子均无突变。结论尽管LGESS多为早期、临床预后好,即便复发也多为晚期复发,但仍有LGESS转化为HGESS的情况出现,应引起临床和病理医师的高度重视。
刘琦钱敏张承管群张秦程凯石群立
关键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理学
左上肺占位被引量:4
2006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因体检发现左上肺占位2周入院。全身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B超等均无异常发现,MRI示左上肺舌段一个占位病变,直径1.2cm,于2005年6月10日在全麻下行左上肺叶及肿瘤切除术。
张新华石群立周志毅黄文斌周航波周晓军
关键词:占位病变上肺肿瘤切除术肝肾功能血常规
共5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