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莹莹

作品数:20 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基因
  • 5篇花生
  • 4篇水稻
  • 3篇营养钵
  • 3篇起重
  • 3篇起重臂
  • 3篇转基因
  • 3篇滑板
  • 3篇肥料
  • 3篇搬运车
  • 2篇烟草
  • 2篇烟草植株
  • 2篇液压
  • 2篇液压千斤顶
  • 2篇乙氧基化
  • 2篇乙氧基化物
  • 2篇蒸腾
  • 2篇脂肪酸甲酯
  • 2篇脂肪酸甲酯乙...
  • 2篇植物

机构

  • 20篇山东省农业科...
  • 5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作者

  • 20篇王莹莹
  • 6篇彭振英
  • 5篇范仲学
  • 4篇秦岭
  • 4篇李臻
  • 4篇刘炜
  • 4篇万书波
  • 4篇王庆国
  • 3篇郭凤丹
  • 3篇郭峰
  • 3篇刘世美
  • 3篇杨连群
  • 3篇侯长明
  • 3篇谢先芝
  • 3篇魏东
  • 3篇赵新华
  • 3篇张斌
  • 3篇张斌
  • 2篇钱凤芹
  • 2篇姚方印

传媒

  • 6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花生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营养钵及其搬运车
一种营养钵及其搬运车,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营养钵搬运不方便、容易破碎,且搬运时容易碰断植株的问题。营养钵包括塑料层及内部设置的钢筋笼,且其上面设置有对称的吊钩。营养钵搬运车包括支架、液压千斤顶、滑板和起吊装置;支架包括底梁...
魏东赵新华侯长明王莹莹刘世美
文献传递
转小萝卜γ-硫堇蛋白基因RsAFP1水稻的获得及其稻瘟病抗性初步鉴定被引量:5
2013年
将从小萝卜中分离的硫堇蛋白类基因RsAFP1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导入带有泛素Ubiquitin启动子及抗除草剂Bar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经农杆菌介导对圣稻13进行遗传转化。对获得的阳性转基因植株进行稻瘟病菌体外及室内苗期稻瘟病菌接种抗性鉴定,结合田间自然发病情况,对转基因植株的抗稻瘟病性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结果表明,外源RsAFP1基因的导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
李海青李臻王莹莹柳絮王庆国姚方印刘炜
关键词:稻瘟病抗病性
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积累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以鲁花14为材料,对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荚果和种子的发育情况以及花生种子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针入土的第39天,小种子(远离果针一端)的平均长度超过大种子(靠近果针一端),在接近成熟时,小种子的平均质量超过大种子。在花生种子中,可以检测到12种脂肪酸。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花生酸、二十四烷酸、花生烯酸、异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豆蔻酸。在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随种子的发育逐渐增加,油酸含量不断增多,而亚油酸则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在接近成熟时,油酸和亚油酸占全部脂肪酸含量的79.4%。油酸亚油酸的比值随着种子的发育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
李兰彭振英陈高王莹莹张斌毕玉平
关键词:花生种子发育脂肪酸
一种生态友好型小麦秸秆基质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友好型小麦秸秆基质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首先将含有三乙醇胺及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水溶液对小麦秸秆进行预处理后制备基料,然后经堆肥、倒粪制备出发酵小麦秸...
张斌秦岭崔海燕彭振英王春国马德源郭凤丹李豪圣王莹莹谷玉霞范仲学杨连群
文献传递
花生专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花生专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花生专用肥料能够减少氮肥施用、增加根瘤固氮,制备方法肥料减少肥料制作过程复杂工艺,满足花生各生育期需肥特点。一种花生专用肥料,原料组份如下,均为质量份:尿素30份,释放期60天的...
郭峰万书波张佳蕾李新国孟静静杨莎王莹莹耿耘崔利
文献传递
作物抗旱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1年
培育抗旱作物对构建高效节水农业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人们通过不断揭示作物抗旱机制,挖掘、克隆大量抗旱基因,并展开基因功能的系统验证及表达调控研究,最终转化作物进而培育出抗旱作物新品种(系)。目前已有多个抗旱基因被成功转化到作物中,但人们对作物抗旱机制及抗旱基因调控等方面依然缺乏了解。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水分胁迫信号感知与识别、胞间信使转导及干旱胁迫反应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作物抗旱分子机制。
张斌秦岭王莹莹范仲学毕玉平
关键词:干旱胁迫信号转导
一种玉米专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专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农作物肥料领域。本发明的玉米专用复合肥由蚕砂、酒糟、黄腐酸,发酵豆渣、高粱、花生饼、玉米秸秆发酵液、明胶、尿素、磷酸二胺、硫酸钾通过特殊的方法制备而成;使肥料中的不同成分按照...
张斌秦岭彭振英郭凤丹王莹莹杨连群范仲学陈高
文献传递
一种生态友好型小麦秸秆基质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友好型小麦秸秆基质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首先将含有三乙醇胺及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水溶液对小麦秸秆进行预处理后制备基料,然后经堆肥、倒粪制备出发酵小麦秸...
张斌秦岭崔海燕彭振英王春国马德源郭凤丹李豪圣王莹莹谷玉霞范仲学杨连群
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作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及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为探索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和花生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2015-2016年对玉米、花生单作田和间作田进行了病害调查,并对其气象因子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玉米和花生病害的发生率都有所降低,玉米病害发病率降低程度尤为显著,其中对玉米茎腐病影响最大,发病降低率可达42.53%。本文对间作田和单作田的多项气象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同单作相比,玉米间作田光照度平均提高了5784.67lx,环境和土壤相对湿度分别平均降低了9.15%和8.23%,花生间作田光照度平均降低了16053.77lx,环境和土壤温度、相对湿度差别不显著。通过土壤中酶活性测定,发现间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与抗性正相关的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贾曦王璐刘振林李长松殷复伟王莹莹万书波
关键词:间作病害气象因子土壤酶活性
基因OsERL在降低植物气孔密度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基因OsERL在降低植物气孔密度方面的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PCR方法,扩增出水稻品种日本晴的OsERL基因的全长编码区,正向连接在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90-ubi上;再进行遗传转...
周晋军谢先芝刘婧钱凤芹王莹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