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置管
  • 2篇麻醉
  • 2篇静脉
  • 2篇静脉穿刺
  • 2篇静脉穿刺置管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2篇超声
  • 2篇超声定位
  • 2篇穿刺
  • 2篇穿刺置管
  • 1篇胸腔
  • 1篇胸腔镜
  • 1篇胸腔镜手术
  • 1篇预防全麻
  • 1篇躁动
  • 1篇镇痛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穿刺
  • 1篇深静脉穿刺置...

机构

  • 5篇江西省萍乡市...

作者

  • 5篇王玲
  • 5篇彭洪
  • 2篇杨文
  • 2篇黎丹萍
  • 1篇李小勇
  • 1篇梁小虎
  • 1篇巫志国
  • 1篇罗小群
  • 1篇黄素芳
  • 1篇袁婉秋
  • 1篇周兵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镇痛衔接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镇痛衔接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全麻后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均行相同的麻醉处理,手术结束前10 min,A组静注芬太尼1μg/kg,B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C组患者不注入任何止痛药物;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基础值、拔管前及拔管后5、10、30 min的MAP、HR值及血氧饱和度,记录拔管过程中咳嗽情况,拔管即刻、拔管后5、10、30 min的VAS评分及苏醒期SAS评分等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三组间不同时刻的MAP、HR和Sp_O2值以及不同时刻的VAS评分和患者苏醒期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MAP、HR和Sp_O2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变化,VAS评分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MAP、HR和Sp_O2值随时间的变化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A、B两组,且C组VAS评分、SAS评分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B两组(P<0.05),C组患者拔管过程中容易出现持续咳嗽,患者镇痛效果较差,容易出现躁动。A、B两组间不同时刻的MAP、HR值、不同时刻的VAS评分、苏醒期SAS评分以及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 A组患者Sp_O2值显著低于B组(P<0.05),且A组患者咳嗽发生情况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将镇痛衔接理念应用于全麻苏醒期患者的预防,可以很好地减少躁动发生,有助于维持患者拔管过程中心率及血压稳定,氟比洛芬酯及芬太尼均可以实现良好的镇痛衔接效果,有效减少躁动发生,但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相比,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较小。
王玲彭洪匡显发周兵袁婉秋杨文
关键词:苏醒期躁动氟比洛芬酯
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麻醉合适镇静深度及用量的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分析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麻醉的合适镇静深度及用量。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4月本院接诊的240例行上下肢以及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各80例,行区域麻醉后,对患者使用咪唑安定分别至OAA/S标准Ⅳ、Ⅲ、Ⅱ级镇静深度,观察用药后患者HR、MAP以及SpO2的变化,统计患者术中烦躁的发生率及遗忘率以及各组患者咪唑安定的平均用量。结果:三组患者达到Ⅳ、Ⅲ、Ⅱ级镇静深度的咪唑安定用量为(0.041±0.022)、(0.062±0.033)、(0.132±0.031)mg/kg。三组患者的术中事件遗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烦躁的发生率25.0%明显高于A组的2.5%和B组的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血压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C组SpO2有明显下降,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麻醉最佳用量为(0.062±0.033)mg/kg,最佳镇静深度为OAA/SⅢ级。
彭洪巫志国王玲
关键词:区域麻醉咪唑安定
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麻醉处理被引量:2
2009年
彭洪黄素芳罗小群梁小虎匡显发王玲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麻醉处理
超声定位在深静脉置管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用于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首先用超声诊断仪确定穿刺静脉的位置,然后根据此结果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结果超声定位下20例患者均一针穿刺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定位有助于顺利完成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简单安全,患者经济负担小。
王玲彭洪黎丹萍
关键词:超声定位深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
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择需行颈内静脉置管患者40例,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16-73岁,随机分为两组(n=20),超声组和对照组。超声组首先用超声诊断仪确定穿刺静脉的位置,然后根据此结果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穿刺置管。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比较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超声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分别为85%和100%,而且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和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声定位有助于顺利完成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简单安全,患者经济负担小,值得推广应用。
王玲彭洪黎丹萍李小勇杨文
关键词:超声定位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