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腰丛
  • 1篇药房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临床
  • 1篇药物临床试验
  • 1篇药物临床试验...
  • 1篇用药
  • 1篇预防全麻
  • 1篇躁动
  • 1篇镇痛
  • 1篇置管
  • 1篇神经刺激
  • 1篇神经刺激仪
  • 1篇神经阻滞
  • 1篇手术
  • 1篇苏醒
  • 1篇苏醒期躁动
  • 1篇全麻
  • 1篇中心药房
  • 1篇坐骨

机构

  • 4篇江西省萍乡市...

作者

  • 4篇杨文
  • 3篇彭洪
  • 2篇王玲
  • 1篇李小勇
  • 1篇黎丹萍
  • 1篇林艳梅
  • 1篇袁婉秋
  • 1篇周兵
  • 1篇易萍
  • 1篇陈杰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脊柱畸形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脊柱畸形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脊柱畸形行下肢手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24例予以传统的硬膜外麻醉方式,观察组24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术,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1.6±0.6)min、麻醉完善时间(5.3±1.4)min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持续时间(356.6±87.8)min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17%显著小于对照组,以上数据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脊柱畸形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传统的硬膜外麻醉方式更有效、安全,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易萍杨文彭洪
关键词:脊柱畸形下肢手术神经刺激仪
临床试验用药品规范化管理的实践被引量:8
2020年
为了更好地保障受试者的安全和临床试验的质量,根据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CP”),结合萍乡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现状,我院探索建立了一套更加规范、科学的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模式,修订了药品管理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及预案,配备药品规范化管理设施设备,配备专人专职管理药品,并通过质量控制不断持续改进。实践证明依托GCP中心药房和专业科室小药库对试验用药品进行专人专职管理,可有效提升试验用药品的管理水平,因此建立临床试验用药品规范化管理模式是各临床试验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
陈杰肖律杨文林艳梅王丽林小小
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心药房
镇痛衔接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镇痛衔接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全麻后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均行相同的麻醉处理,手术结束前10 min,A组静注芬太尼1μg/kg,B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C组患者不注入任何止痛药物;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基础值、拔管前及拔管后5、10、30 min的MAP、HR值及血氧饱和度,记录拔管过程中咳嗽情况,拔管即刻、拔管后5、10、30 min的VAS评分及苏醒期SAS评分等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三组间不同时刻的MAP、HR和Sp_O2值以及不同时刻的VAS评分和患者苏醒期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MAP、HR和Sp_O2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变化,VAS评分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MAP、HR和Sp_O2值随时间的变化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A、B两组,且C组VAS评分、SAS评分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B两组(P<0.05),C组患者拔管过程中容易出现持续咳嗽,患者镇痛效果较差,容易出现躁动。A、B两组间不同时刻的MAP、HR值、不同时刻的VAS评分、苏醒期SAS评分以及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 A组患者Sp_O2值显著低于B组(P<0.05),且A组患者咳嗽发生情况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将镇痛衔接理念应用于全麻苏醒期患者的预防,可以很好地减少躁动发生,有助于维持患者拔管过程中心率及血压稳定,氟比洛芬酯及芬太尼均可以实现良好的镇痛衔接效果,有效减少躁动发生,但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相比,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较小。
王玲彭洪匡显发周兵袁婉秋杨文
关键词:苏醒期躁动氟比洛芬酯
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择需行颈内静脉置管患者40例,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16-73岁,随机分为两组(n=20),超声组和对照组。超声组首先用超声诊断仪确定穿刺静脉的位置,然后根据此结果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穿刺置管。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比较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超声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分别为85%和100%,而且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和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声定位有助于顺利完成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简单安全,患者经济负担小,值得推广应用。
王玲彭洪黎丹萍李小勇杨文
关键词:超声定位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