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部迷走神经阻滞预防眼心反射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 探讨眼眶手术前颈部迷走神经阻滞方法对术中眼心反射(OCR)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对照试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右侧眼眶壁骨折修复术患者分为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20例,全身麻醉前行右侧颈部迷走神经阻滞,Ⅰ组用1%盐酸利多卡因,Ⅱ组用0.9%生理盐水;两组麻醉方法相同.观察阻滞前(T0)、神经阻滞3 min(T1)、5 min(T2)、10 min(T3)、12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Sp02等变化;术中压迫眼球或牵拉眼肌时MAP、心率的变化及阿托品的使用;术后不良反应,阻滞前后血中乙酰胆碱的改变.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各时间点之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两组的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2检验).结果 Ⅰ组阻滞后3~120 min与阻滞前心率(73±16)比较,明显增快,分别为80±14、98±12、100±13及9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6,P=0.000);术中OCR的发生例数Ⅰ组(4/20)明显少于Ⅱ组(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8,P=0.004);OCR的发生程度级别,Ⅰ组发生严重(Ⅱ或Ⅲ级)OCR的例数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阿托品的使用例数Ⅰ组(1/20)也明显少于Ⅱ组(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5,P=0.001);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Ⅰ组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5,P=0.001).Ⅰ组患者血中乙酰胆碱含量,阻滞后低于阻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5,P=0.003).结论 眼眶手术前实施颈部迷走神经阻滞可加快患者心率,降低术中OCR发生率及发生程度,减少术中阿托品使用,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 王淑珍顾恩华张抗抗赵娟
- 关键词:眼外科手术迷走神经神经传导阻滞乙酰胆碱
- 艾司洛尔对斜视矫正术眼滴肾上腺素对患儿心率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埘斜视矫正术眼滴肾上腺素对患儿的心率影响。方法选择6-10岁斜视矫正术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对照组,术眼滴0.9%生理盐水),B组(术眼滴肾上腺素),C组(术眼滴肾上腺素,并静脉注人艾司洛尔拮抗).监测并记录入手术窜前的心率,视基础值为TO,麻醉前T1,麻醉后5min T2,眼滴肾上腺素,或州时静脉给予艾川洛尔后2min为T3,5min为T4,10min为T5.60min为T6。结果3组(TO-T2)心牢的变化比较,差异九统计学意义;B、C两组心率(T3-T5)各时间点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C组(T3-T5)心律上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斜视矫正术眼滴肾上腺素可使心率瞬间显著上升,静脉注艾司洛尔可显著抑制上升,维持患儿围术期心率平稳.
- 王淑珍顾恩华
- 关键词:肾上腺素艾司洛尔小儿斜视矫正术心率
- 初次与再次小儿斜视矫正手术中眼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 了解初次与再次小儿斜视矫正手术中眼迷走神经反射(oculovagal reflex,OVR)的发生率情况及严重性.方法 斜视矫正手术60例,分Ⅰ组(初次手术),Ⅱ组(再次手术),每组各30例,全身麻醉,两组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与维持均相同.观察两组手术中眼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标准为心率瞬间下降或上升10%,或心率失常.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患儿眼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分别为12/40、27/90(例/%);发生频率平均(1.78±0.44)、(3.45±0.78)次、例,心率下降幅度(12±4)、(18±6)次/min,停手术次数(1.24±0.23)、(3.08±0.66)次、例,手术时间(26.33±7.12)、(30.98±8.99) min,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率9/30、18/6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再次手术操作较初次眼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高.
- 顾恩华赵娟王淑珍周婕
- 关键词:眼心反射斜视矫正术小儿
- 丙泊酚联合不同药物诱导全身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顺式阿曲库铵与丙泊酚复合去氧肾上腺素对于眼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影响。方法选择需在全身麻醉喉罩通气下行眼科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顺式阿曲库铵组(PC组)与丙泊酚复合去氧肾上腺素组(PP组),每组30例。PC组麻醉诱导:予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20μg/kg,丙泊酚1.00 mg/kg,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PP组麻醉诱导:予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20μg/kg,丙泊酚2.00 mg/kg,去氧肾上腺素0.50 mg/kg;诱导完成后置入可弯曲喉罩;予丙泊酚4 mg/(kg·h),七氟烷2%新鲜气流量2 L/min麻醉维持。喉罩置入后若自主呼吸存在则保留自主呼吸;如不存在则辅助呼吸5 min,恢复自主呼吸后保留自主呼吸,不能恢复自主呼吸则改为控制呼吸。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诱导后(T_1)、喉罩置入后(T_2)、喉罩置入后5 min(T_3)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以及不同诱导方式对呼吸的影响。结果在T_0、T_1和T_2时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比较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3时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组患者的心率、血压高于PP组,PC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在T_3时高于T_2、T_1和T_0,PP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在T_3时低于T_2、T_1及T_0。PC组喉罩置入后5 min有16例患者自主呼吸不能恢复,需控制呼吸,PP组喉罩置入后5 min有1例患者自主呼吸不能恢复需控制呼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去氧肾上腺素进行麻醉诱导对于喉罩通气保留自主呼吸的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和呼吸抑制较小,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 杨明王淑珍顾恩华
- 关键词: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去氧肾上腺素全身麻醉
- 自主呼吸下置入喉罩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眼科手术中自主呼吸下置入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眼科手术成人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肌松药(A)组和未使用(B)组(n=45)。观察各组LMA置入条件,从麻醉诱导至下颌松弛时间(T1),插LMA时间(T2),术毕自送回复苏室至拔除LMA时间(T3),拔除LMA后至苏醒时间(T4),拔LMA反应等。结果 LMA置入条件中张口度A组优于B组(P<0.05),B组需要辅助呼吸的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5),且SpO2前后变化较小(P<0.05),置入条件评分和一次成功率(P>0.05);麻醉诱导后至下颌松弛时间(T1)A组短于B组(P<0.05),ETCO2A组低于B组(P<0.05),术毕拔除LMA时间(T3)和患者苏醒时间(T4)A组长于B组(P<0.05),而二组插喉罩时间(T2)比较(P>0.05)。拔除喉罩后随访发现,A组咽痛少于B组(P<0.05)。结论自主呼吸下置入喉罩可以安全用于眼科手术麻醉,但需注意诱导期的呼吸抑制和术后咽痛。
- 周婕顾恩华赵娟王淑珍
- 关键词:眼科手术全身麻醉
- 不同麻醉方法下儿童复杂斜视矫正术中唤醒的效果被引量:1
- 2009年
- 儿童复杂斜视矫正术包括继发性斜视与残留性斜视的再次手术、麻痹性斜视以及特殊类型斜视的矫正术。该类手术需将患儿从麻醉状态唤醒,以观察和测试眼球活动度和眼位,随后再加深麻醉。传统儿童复杂斜视矫正术常唤醒困难,苏醒时间长,麻醉疗法的选择成为唤醒成功和减少多次手术的关键。
- 王淑珍顾恩华赵娟
- 关键词:术中唤醒儿童麻醉方法再次手术麻痹性斜视麻醉状态
- 不同丙泊酚复合用药在眼科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 2006年
-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给药方法对视网膜脱离手术(网脱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找出最佳给药方案。方法:选择期网脱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无丙泊酚组(Po组)不给维持药;丙泊酚组(P组)采用注射泵持续输注丙泊酚;芬太尼组(PF组)为丙泊酚伍用芬太尼,观察并记录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Po组、PF组注药前后及术中血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P组注药后血压下降约20%,与Po组、P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迅速恢复至术前水平;SpO2P组给药后有32%患者下降至95%以下,Po组和PF组均在97%以上。术中Po组36%患者有体动,P组和PF组无体动,PF组在对循环的影响和麻醉效果方面均优于Po组和P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网脱手术中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 王淑珍李文硕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丙泊酚手术治疗
- 喉罩通气麻醉术后心脏停搏复苏一例报告
- 2007年
- 一、病例简介
患者,男,28岁。因糖尿病视网膜病,玻璃体积血准备行玻璃体、晶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入院。糖尿病史13年,诊断为I型糖尿病,一直用常规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体重87kg,身高186cm.血压、心电图、胸透及各项化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术前肌肉注身长托宁0.8mg,地西泮10mg.
- 诸葛万银王淑珍马媛赵铁良孙瑞强高雪松
- 关键词:心脏停搏麻醉术后喉罩通气糖尿病视网膜病硅油填充术I型糖尿病
- 不同镇静深度监测麻醉用于玻璃体切割术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比较不同镇静深度监测麻醉(MAC)用于玻璃体切割术的效果.方法 拟在MAC下行择期玻璃体切割术患者96例,年龄40 ~ 64岁,性别不限,体重指数≤35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48):浅镇静组(Ⅰ组)和深镇静组(Ⅱ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和舒芬太尼0.15μg/kg.麻醉维持:Ⅰ组静脉输注异丙酚0.5~2.0 mg·kg-1·h-1,维持BIS值>80;Ⅱ组静脉输注异丙酚2~6 mg· kg-1·h-1,维持BIS值65~80.记录手术操作期间未预料头部活动、SpO2低于90%、打鼾、眼心反射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术后仰卧位转俯卧位的时间.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未预料头部活动、Sp02低于90%、打鼾的发生率升高,术后仰卧位转俯卧位的时间延长(P<0.05),术后恶心呕吐和眼心反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浅镇静MAC(BIS值>80)用于玻璃体切割术效果优于深镇静MAC(BIS值65~80).
- 孙瑞强高雪松王全王淑珍陈松薛玉良
- 关键词:麻醉清醒镇静玻璃体切除术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
- 诸葛万银王淑珍马媛时冀川崔文治顾恩华孙瑞强高雪松
- 该课题通过对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方法,从视力、视野、眼底荧光造影方面探讨其治疗效果,进而增加对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治疗手段。课题样本完成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应用不同治疗方法(星状神经节阻...
- 关键词: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眼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