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朝
- 作品数:96 被引量:280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 研究宗教,研究神学
- 2012年
- 毛泽东同志1963年12月30日批示的基本精神不是"研究宗教,批判神学",不能把该批示当作毛泽东当年给全党布置的,至今仍然有效的任务。要正确理解宗教与神学的关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宗教和神学。
- 王晓朝
- 关键词:宗教神学
- 西学经典翻译与中国传统语言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被引量:1
- 2006年
-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利玛窦等耶稣会传教士进入北京传教,由此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西学东渐热潮,并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页。一般说来,中国历史学者不会将早期耶稣会进入中国视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而在一些西方学者的眼中“中国在近代世界的历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在欧洲看来,早期耶稣会进入中国,在整个基督教世界史上,在欧洲全球扩张史上,以及在近代中困初期的历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 王晓朝
- 关键词:西学东渐传统语言耶稣会传教士翻译历史学者文化交流史
- 从信仰的维度理解金规则被引量:8
- 2003年
- 对整个全球伦理思想运动的评价离不开对金规则的评价。作者简要总结了迄今为止中国学术界对金规则的研究状况,试图从信仰的维度理解金规则。作者指出金规则由来已久,在各种宗教和伦理传统中具有普遍性,但在现实生活中,金规则在具体情景中发生“疲软”,其原因在于金规则的倡导者不能把金规则的适用范围最大化和适用范围内的人们不能将金规则信仰化或信念化。在指出了信仰或信念的目的性、理想性、优位性之后,作者力图洗去全球伦理的乌托邦色彩,还其道德信仰的本来面目。
- 王晓朝
- 关键词:信仰维度金规则全球伦理
- 现代社会与宗教发展的趋势被引量:13
- 2009年
- 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已经驰入快车道,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中国社会完成转型的过程。经济、政治等社会方方面面的改革既给中国社会带来生机,也使人们面对陌生的生存环境,面临较以往更大的机遇、挑战和风险。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机制的引入,在人们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的同时,也使人们感受到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严峻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现代化不仅带来了人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人的精神生活方式的变化,追求适合自身需要的精神生活,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关注终极实在和超越自我,这是人类普遍的精神指向。当前的中国社会环境与改革开放之初有天壤之别,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的成就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也带来了精神需要和信仰追求的多样化。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反思现代社会与宗教之关系成为理论界与思想界的当务之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宗教复兴是对社会急剧变革的反应,是对现代性的一种反弹,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世界各宗教进行自身改革和调适的结果。当然,随着中国宗教的快速发展,中国宗教学研究和教育等方面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宗教学的学科地位摇摆不定;宗教教育相对落后;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以及学术界对宗教的新认识没有及时地传播到广大民众那里,社会上有许多人对宗教的认识仍旧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准;在实际工作中,我国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核心的宗教学基础知识的教育实施存在许多困难。
- 王晓朝
- 关键词:现代社会宗教发展宗教教育
- 论古希腊哲学的地方性特征与世界化历程被引量:1
- 2012年
-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对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希腊哲学在其初始阶段也只是一种地方性思想,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也未能完全摆脱其地方性特征。本文依据史料简要叙述希腊哲学的地方性特征和主要思想成就、希腊哲学的跨文化传播和世界化历程,揭示希腊哲学所具有的世界性文化意义,指明希腊哲学思想的特征是地方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 王晓朝
- 关键词:希腊哲学
- “五四”运动基本精神对中国现代哲学的启迪被引量:3
- 2009年
- 主张民主、推崇科学、追求自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从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来看,"五四"运动前后实际上是中国哲学初步成形的时期。在其基本精神的鼓舞下,中国哲学工作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成功地创造和转化了传统哲学与外来哲学,创建了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学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五四"精神的缺位来寻找原因。中国的哲学工作者能够焚膏继晷,为中国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做出新的贡献。
- 王晓朝陈凯
- 关键词:中国哲学学术民主学术自由
- 伊拉克战争与真正的宗教无关
- 2003年
-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在许多人的预料之中,但这场战争的进程与结局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之外.预言家们的尴尬表明,以往认识战争性质的传统思维方式已经不能引导我们全面认识全球化时代的战争现象,认识现代战争需要有新思维.
- 王晓朝
-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宗教政策政治矛盾宗教因素帝国主义
- 宗教伦理学与当代社会——兼答万俊人教授《普世伦理如何可能》被引量:2
- 2003年
- 这是一篇回应性的文章。作者在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由来以后,首先借用万俊人教授《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一书中的材料阐述了西方宗教伦理思潮与西方社会的关系;然后指出在中国学界展开宗教伦理学研究的必要性,并论述了作者对建构中国宗教伦理学的一些想法;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对万俊人教授《普世伦理如何可能》中的三个问题作出了回应:第一,关于“强伦理模式”;第二,有关世界宗教信仰现状的问题;第三,关于普世伦理以什么为基础的问题。
- 王晓朝
- 关键词:全球伦理普世伦理宗教伦理学文化视域
- 用“存在”翻译being的合法性不能剥夺被引量:4
- 2004年
- 近十年来中国哲学界关于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的争论是在中西哲学互参、互动、互释、互译的背景下展开的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试图另辟蹊径 ,对exist的显现与发展作较为系统的阐述。笔者认为 ,英文动词exist就是希腊文动词eimi的存在含义的对应表达方式 ,这种译法首先出现在拉丁语中 ,然后再传递给现代西方各种语言。如果拉丁文和各种现代西方语言用exist翻译和表达“存在”观念的合法性不能剥夺 ,那么用现代汉语词汇“存在”翻译eimi的存在含义同样无法剥夺。
- 王晓朝
- 关键词:翻译合法性希腊哲学句式
- 西塞罗对希腊晚期三大伦理体系的批判被引量:2
- 2008年
- 本文对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主要伦理学著作《论至善与至恶》进行了解析。作者指出:西塞罗抓住希腊伦理学的核心问题,紧紧围绕至善问题批判晚期希腊三大主要伦理体系,将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学的内在逻辑矛盾和外在实际困境展示在人们面前。西塞罗的政治、法律著作中已经包含着"公民伦理"的思想,通过《论至善与至恶》的写作,西塞罗基本上完成了对希腊伦理学遗产的清理。这种批判性的扬弃使他不但能够兼收并蓄,为发展适合罗马共和国的伦理思想改铸出一整套拉丁伦理学术语,而且以他那个时代和民众的共同道德意识为裁决标准,重整了适应主流文化发展的道德准则。
- 王晓朝
- 关键词:西塞罗至善公民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