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鹏

作品数:42 被引量:362H指数:12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气象局研究型业务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降水
  • 8篇订正
  • 6篇气象
  • 6篇格点
  • 5篇气温
  • 5篇降水预报
  • 5篇背景场
  • 4篇污染
  • 3篇地面观测资料
  • 3篇地形
  • 3篇遥感
  • 3篇网格
  • 3篇卫星遥感
  • 3篇误差订正
  • 3篇空气污染
  • 3篇环流
  • 3篇暴雨
  • 3篇ECMWF
  • 2篇到达率
  • 2篇订正方法

机构

  • 42篇陕西省气象局
  • 6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作者

  • 42篇王建鹏
  • 18篇潘留杰
  • 13篇薛春芳
  • 8篇胡皓
  • 6篇戴昌明
  • 6篇王楠
  • 4篇惠英
  • 4篇赵奎锋
  • 4篇黄少妮
  • 3篇程路
  • 3篇陈小婷
  • 3篇贾晨刚
  • 2篇井宇
  • 2篇张黎
  • 1篇宁志谦
  • 1篇姚静
  • 1篇李丽平
  • 1篇刘勇
  • 1篇蔡新玲
  • 1篇马晓华

传媒

  • 7篇干旱气象
  • 5篇陕西气象
  • 4篇气象
  • 4篇气象科技
  • 3篇气象科技进展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高分辨率模式对中国降水预报能力的客观检验被引量:32
2014年
利用2012年4月1日-8月31日中国2419个台站逐6 h降水资料、CMORPH(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Method)卫星与中国3万余个自动站逐时降水融合资料,基于客观统计方法,分别检验了日本高分辨率模式对中国逐6 h、12 h和24 h分段站点、格点降水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1)模式晴雨预报技巧随分段间隔的增加整体增加,暴雨预报技巧在12 h分段表现相对较好;(2)就站点检验来说,模式晴雨预报的降水频数高于观测,6 h和12 h分段暴雨预报低于观测频数,24 h分段则与观测基本一致,通过计算调整阈值可以明显改善技巧评分;(3)6 h分段降水标准差比值<1,出现预报为中雨,而观测为暴雨或小雨的概率增大,24 h分段则相反;(4)整体而言,模式对东南地区的预报技巧高于西北地区,但沿海地区降水的偶然性更大;(5)模式预报与高分辨率卫星、自动站融合降水产品有更好的一致性,阈值调整的空间相对有限;(6)东南地区预报与观测的相关性大于西北地区,模式对东部沿海地区降水量级的预报比西部地区更为合理。
潘留杰张宏芳王建鹏宁志谦
城市化及人为热对西安市气象要素影响差异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西安市工业和生活能源消耗量、汽车保有量、主干道车流量等数据,对工业、交通和生活3种人为热排放量进行综合估算,利用耦合到WRF模式中的单层城市冠层模式(WRF/UCM),采用修订的西安人为热日逐时变化参数,对城市化及人为热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采取修订后的人为热源参数,耦合城市冠层的模式系统更能详细刻画出降水分布的局地性差异,人为热源对城市温度分布及强度的模拟效果有一定的改进作用,对城市地面流场、降水分布及强度有一定的影响,模拟结果更接近实况;(2)城市冠层对长波辐射有一定的截获作用,在增加人为热源的影响下,城市地表吸收的长波辐射增多更为明显,加强了地表对边界层大气向上的感热输送;(3)人为热源对增加边界层高度的作用较为明显,平均在50—100m;耦合城市冠层和人为热源后,在城市下风方向,垂直速度增大,局地垂直环流逐渐加强,对流系统水平尺度更小;在城市下垫面和人为热源共同影响下,大气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造成城区不同部位降水强度的差异。
王建鹏薛春芳黄少妮王丹潘留杰程路
关键词:气象要素
福州长乐机场雷暴及风切变天气特征被引量:10
2019年
利用福州长乐机场1998—2015年雷暴观测资料、2010—2015年自动站观测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机场雷暴及其伴随的风切变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乐机场雷暴天气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夏季最为频繁,且持续时间较长;雷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持续时间一般在2 h内,l h以内居多;长乐机场偏西方向是雷暴生成最多的方位。54%的雷暴发生前3 h至结束后3 h内伴有风切变,且偏西方向的雷暴伴有风切变的概率较大。长乐机场弱风切变出现的次数远高于中等强度风切变,而强风切变出现次数最少,且出现在偏西方向的概率较高。伴有风切变的雷暴天气主要有4种环流类型:南支槽型、华北槽型、副高控制型及热带气旋型。
丁江钰陈小婷王建鹏葛森纪晓玲
关键词:雷暴风切变环流特征
汾渭平原CUACE模式空气质量预报性能的检验订正及环境评估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2019年1—6月地面环境监测资料和PM_(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结合滚动偏差订正方法,对汾渭平原CUACE空气质量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订正,并对气象条件和污染减排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CUACE模式对空气质量指数(AQI)、PM_(2.5)和SO_(2)浓度预报值较接近观测值,PM_(10)、CO和NO_(2)预报值小于观测值,O_(3)预报值大于观测值;对首要污染物O_(3)和PM_(2.5)及重度和严重等级污染的预报的TS评分最高,漏报率和空报率最小,预报偏差最接近1;滚动偏差订正方法对改善CUACE空气质量预报效果较为明显,尤其是对PM_(10)、O_(3)和NO_(2)改善最为明显;汾渭平原2019年上半年气象条件变化使PM_(2.5)浓度较2018年同期和过去5年同期分别上升了18.26%和11.18%,减排措施使PM_(2.5)浓度较2018年同期和过去5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4.23%和20.29%。
高星星王楠张黎王建鹏吐莉尼沙
网格降水预报客观检验订正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降水在网格要素预报中最为关键和重要,降水的预报表现直接体现了网格化要素的预报能力和水平。首先回顾了数值天气预报中针对降水的各种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二分法列联表的经典检验,基于属性和尺度特征的空间检验,集合预报检验以及针对极端稀有事件的检验技术。其次归纳了降水统计后处理订正技术:一是基于模式输出降水产品的直接统计后处理和在模式输出各种要素基础上客观诊断的间接后处理;二是针对集合预报的参数化和非参数化降水以及和预报变量结构相关联的后处理订正方法;三是气象工作者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降水订正的探索和尝试。最后,讨论了各种检验方法的优缺点、客观性、适用性和业务使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对网格降水后处理的订正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潘留杰薛春芳薛春芳高星星祁春娟刘嘉慧敏王建鹏
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资料的汾渭平原空气污染统计分析
本研究选取汾渭平原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OMI和CALIPSO多源卫星遥感资料,同时结合环境监测国控站点污染六要素等逐小时地面环境监测数据以及能见度、霾天气现象记录等地面气象要素资料,综合分析了 2013-2...
高星星王楠王建鹏
关键词:卫星遥感
汾渭平原一次沙尘和人为混合空气污染过程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利用MODIS、OMI和CALIPSO卫星资料,结合地面环境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后向轨迹模式(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HYSPLIT),对汾渭平原2018年11月23日至12月6日沙尘和人为混合空气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月26日至12月3日为污染最重时段,其中12月1日为霾最重时段,11月26日夜间和12月2日夜间为沙尘影响最重时段;西安、临汾和洛阳重污染持续时长分别为66 h、42 h和37 h;污染过程累计持续336 h,其中199 h的相对湿度超过50%,沙尘期间,相对湿度较小;霾过程中,西安以本地积累和西南、东北方向的外来传输作用为主,临汾以本地积累为主,洛阳以东北方向的外来传输作用为主;西安、洛阳沙尘传输方向分别为西南和西北方向,临汾受沙尘传输影响较小。霾天气时,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高值空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吸收性气溶胶指数(AAI)较低,集中在距地面1.5 km高度内污染物最多,低层以污染沙尘为主;沙尘天气时,AOD和AAI值很高,分别可达2.0和4.5以上,集中在边界层内污染物最少,低层以沙漠沙尘为主;霾沙混合天气时集中在边界层内污染物居中,低层以沙漠沙尘和污染沙尘为主。HYSPLIT显示,前一次沙尘来源于新疆,传输距离更远,高度更高,速度更快,后一次沙尘来源于内蒙古西部,在汾渭平原造成污染更重。
高星星桂海林王楠张黎王建鹏
关键词:卫星资料
三种高分辨率格点降水预报检验方法的对比被引量:29
2017年
客观有效的评估高分辨率模式格点降水的预报能力,不仅是模式发展中的基础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目前中国气象局主推的格点天气预报业务。以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模式高分辨率降水格点预报资料、CMORPH(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Method)卫星与全国3×104个自动观测站的逐时降水量融合资料为基础,选择2015年6~8月55个降水个例,研究传统检验方法、面向对象MODE(Method for Object-based Diagnostic Evaluation)方法、以及邻域法在高分辨率格点降水预报检验中的适用性及优缺点,以期为高分辨率格点降水的预报性能评估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尽管点对点的传统方法在高分辨率格点降水检验中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传统方法能够在空间上表现高分辨率格点降水预报技巧的地域性差异,在时间上刻画预报的整体性能,对高分辨率格点预报性能评估仍然具有重要的适用价值;(2)邻域法的显著优点在于一方面能够通过变换邻域窗获得不同空间尺度上的传统预报技巧,另一方面独有的FSS(Fractions Skill Score)技巧评分能够表现预报相对于观测降水在格点数量上的比值,结合FSS和不同邻域窗上的传统技巧评分,可以判别在多大空间尺度上能够获得较好的预报技巧;(3)MODE方法在变换卷积半径的基础上提取降水对象,基于降水对象不仅能统计模式的传统技巧评分和预报性能的尺度变化,还可以表现降水对象的质心距离、轴角、面积、强度、综合收益、位移距离等多种属性,这些属性首先为用户提供了模式预报性能的多视角表现,其次从侧面定量描述了模式对天气系统发展快慢、槽脊强弱等预报误差,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如何应用对象属性来提高实际的预报能力还存在一些困难。
潘留杰薛春芳张宏芳王建鹏姚静
关键词:MODE
CLDAS实况产品在陕西气温网格预报检验与订正中的应用
2023年
利用陕西地区自动气象站的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滑动训练期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先在站点上对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气温进行检验和订正,再将订正系数传递到格点上订正CLDAS气温格点场,最后利用站点观测气温和订正前、后的CLDAS气温分别对ECMWF气温预报的格点场进行订正,并做非独立和独立检验。结果表明,CLDAS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站点观测基本一致,但是存在一定误差,订正后误差减小,其中,订正前秦岭和大巴山区的平均绝对误差较其他地区偏大,绝对误差≤1℃和≤2℃的准确率分别低于20%和30%,订正后均提高了40%以上。利用订正后的CLDAS气温对ECMWF气温预报进行订正,提高了模式的预报准确率,例如,陕西地区24 h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预报的绝对误差≤2℃的准确率分别从订正前的46%和66%提高到订正后的63%和74%,优于利用站点观测气温和订正前的CLDAS气温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气温预报的订正结果,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模式在站点稀少地区的气温预报质量,用于高分辨率气象格点预报业务效果更好。
王丹王建鹏王建鹏娄盼星黄少妮黄少妮
关键词:气温误差订正
递减平均法对陕西SCMOC精细化温度预报的订正效果被引量:29
2016年
利用递减平均法对2012—2013年陕西区域99站共731 d的SCMOC温度精细化指导预报进行误差订正,订正结果表明:该订正方法总体表现为正的订正效果,对08:00和20:00起报的定时温度、日最高温度以及08:00起报的日最低温度有明显的订正能力,在准确率偏低的预报时效内订正效果较好;对于48 h内逐3 h定时温度预报,在夜间的准确率高于白天,对应的"递减平均法"在白天的订正能力高于夜间;对于168 h内日最高(低)温度预报,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准确率降低,但是"递减平均法"的误差订正能力增强;"递减平均法"对48 h内逐3 h定时温度和24 h内日最低温度的订正能力在准确率偏低的月份偏强。
王丹黄少妮高红燕马磊王建鹏
关键词:误差订正准确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