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存刚

作品数:64 被引量:218H指数:8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0篇政治法律
  • 6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7篇外交
  • 14篇中国外交
  • 14篇主义
  • 14篇国际关系理论
  • 7篇马克思主义国...
  • 6篇政治
  • 6篇马克思主义
  • 5篇社会主义
  • 3篇当下意义
  • 3篇英国学派
  • 3篇中国国际关系
  • 3篇中国国际关系...
  • 3篇品格
  • 3篇资本主义
  • 3篇外交政策
  • 3篇文明
  • 3篇文明史
  • 3篇明史
  • 3篇国际关系理论...
  • 2篇当代中国外交

机构

  • 45篇天津师范大学
  • 16篇同济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1篇天津职业大学
  • 1篇天津职业技术...

作者

  • 63篇王存刚
  • 2篇刘涵
  • 1篇滕杰
  • 1篇陈清
  • 1篇王瑞领
  • 1篇桑修成
  • 1篇高丽梅
  • 1篇张蛟龙
  • 1篇赵阳

传媒

  • 6篇外交评论(外...
  • 5篇世界经济与政...
  • 5篇国际观察
  • 4篇思想理论教育...
  • 4篇世界经济与政...
  • 3篇当代世界
  • 3篇理论与现代化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中国战略报告
  • 2篇国际论坛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社会主义研究
  • 2篇学习论坛
  • 2篇中共天津市委...
  • 2篇国际政治研究
  • 2篇欧洲研究
  • 2篇天津职业大学...
  • 1篇人民论坛
  • 1篇天津行政学院...
  • 1篇湖湘论坛

年份

  • 2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5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努力中实现外交转型——观察和理解新中国外交的一个视角被引量:3
2019年
1949年以来,新中国外交历经三次转型,先后形成立国外交、富国外交和大国外交三种基本形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新中国外交转型的应有之义和有效抓手,但其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在1949 2012年间的两次转型中,新中国外交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并坚守独立自主原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前者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国家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后者则因其开放性、包容性而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态势,习近平主席大力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倡导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对独立自主原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在推进新时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同时,有力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王存刚
关键词:外交转型中国外交
论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基于结构-单元模式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结构-单元模式的国家身份理论是体系理论。它既重视国际体系的结构因素对国家身份的建构,又考虑了国际体系的构成单元对国家身份的塑造。在将这一模式用于解释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平、发展等国际体系层次的文化结构,有助于塑造中国合作型的战略文化。而抱持这一战略文化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实践,可以破除不利于社会主义大国地位上升的陈旧理念,可以破解中国和平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诸多难题。同时,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实践也已引起了中国观念的深刻变化。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则是这些变化的国内基础。
王存刚王瑞领
关键词:负责任大国
试论培养现代化的公民意识被引量:6
1995年
政治的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政治的现代化离不开公民的现代化。这是因为,公民是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主体,是政治演进的基本推动力量。公民的现代化,涉及两个相关的内容,即公民政治行为和公民政治意识(以下简称公民意识)两个方面的现代化。行为是意识的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是由意识支配的。因此,公民的现代化,首先和重要的在于公民意识的现代化。 所谓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问题所持的基本价值观、态度和期望。
王存刚
关键词:公民意识政治现代化公民政治参与传统政治文化现实政治公民政治意识
论中国外交调整--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视角被引量:10
2012年
一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与其外交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其中前者起着基础性作用。历史经验还表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外交调整与之相配合。据此,为了因应经济发展方式综合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转变,中国外交需要继续坚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坚持"不结盟"的外交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如下调整:将更多外交资源应用于新的国际制度、国际规则的构建;适当降低对发达国家的外交投入,进一步加大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外交投入,努力构建新的外交格局;更加积极地开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密切相关的领域外交,不断丰富其内涵,创新其形式;大力培养、大胆使用谙熟低位政治、善于经济外交的新型外交官,不断丰富外交官的来源和出口;努力规范外交参与者的行为,改革和完善外交决策机制、参与机制和协调机制。
王存刚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再出发:马克思主义的路径被引量:8
2017年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在当下总体上呈停滞状态,既有理论无法全面有效地解释现实国际关系,在预测方面更是有心无力。为了提升国际关系研究的学术水平,维护国际关系学科的独立性,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亟需再出发。为此,应当寻找可靠路径,以开辟新领域,写出新篇章。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特别是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使其能够成为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发展的可靠路径之一。依循这一路径,研究者应当从当今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新趋势出发,立足跨国关系性状态这一逻辑起点,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则,汲取传统研究方法的精髓,不断发明新的研究方法,努力实现人文和科学两种方法的融和,在系统深入地研究当今国际关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新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新概念、新范畴、新命题、新范式,积极开展学科内部各范式间对话和跨学科对话,高度重视各种地方性国际关系理论成果,努力实现国际关系理论的包容性、创新性发展。
王存刚
关键词:国际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二轨外交与亚太合作:作用与问题被引量:6
2011年
在亚太合作进程中,二轨外交可以提供讨论敏感性、复杂性问题的平台,为主权国家的政府以及各种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会议的决策提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增加相关国家的信任感,强化其合作意识,并确立起有效的互动模式,有助于各国知识精英、政治精英建立跨国社交网络,使外交参与者日益多样化,总体外交的内容更加丰富。此外,二轨与一轨的频繁互动还催生出了新的外交形式和国际机制。但亚太地区的二轨外交也存在行动滞后、各国发展不平衡以及部分国家的一轨与一轨的关系不够恰当等问题。
王存刚
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历史必然性
2005年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迄今为止的全球化进程。这种主导体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地位的形成具有历史必然性。我们仍生活在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这是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现实和变化的基础。
王存刚
关键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论当代中国的国际正义理念被引量:13
2016年
当代中国的国际正义理念及其在外交实践中的体现近年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研究表明,当代中国外交高度重视国际正义问题,这体现在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外交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外交文集和相关讲话里,包含于对国际秩序、国际规范、国际伦理和国家对外行为准则的主张和倡议中,具有明确的起源、丰富的内涵和自洽的内在逻辑。它将平等正义、公平正义、多元正义三大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价值规范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发展目标相结合,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繁荣与进步、交流与互鉴为目的,形成了对符合正义标准的国际秩序、国际规范、国际伦理的理想描述以及对国家对外行为方式的道义要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当代中国的国际正义理念指导着当代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以及对外行为方式的选择,它与当代中国的外交实践具有高度一致性。
王存刚
关键词:当代中国外交公平正义
当代中国的国际正义理念
2017年
系统概括和准确诠释当代中国的国际正义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从实践层面看,它有助于中国向外部世界展现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以及对外行为的理解和信任,塑造良好国家形象。从理论层面看,它有助于促进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理论的形成,后者对于中国成长为真正的全球大国极为重要。
王存刚
关键词:正义理念外交战略外交政策价值观
文化全球化论略被引量:8
2002年
文化全球化是指随着人类交往关系的发展,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彼此之间相互认同、相互融合的程度不断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某些文化通性的趋势。从长远来看,文化全球化过程虽然始终伴随着价值差异所引发的各种矛盾,但从总体上看,在多元互动的基础上,人类的文化间性将越来越小,而“重叠共识”将越来越多。
王存刚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民族文化地域文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