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和
- 作品数:7 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关于中国中新生代盆地特点及几个构造问题的讨论被引量:1
- 1994年
- 中国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研究应纳入全球构造总格局中,进行全面深刻的剖析,以活动论、阶段论和转化论的观点,把盆地地热史、沉积史、构造演化史紧密的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从中发现新的规律,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地质构造理论,并指导普查勘探。
- 王同和
- 关键词:中新生代地质构造盆地石油
-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反转构造样式及其油气聚集被引量:16
- 2001年
- 反转构造主要指伸展盆地中地堑、半地堑系统遭受挤压变形所产生的压缩构造。它一般经历拉张断陷、稳定坳陷及挤压反转三个演化阶段,构造反转形成的各种褶皱背斜构造直接叠覆在生油断陷之上,生运储配置关系得天独厚,有利于油气聚集。对我国油气勘探反转构造进行成因分类,归纳出断层型、走滑型、热力型及重力型四大类,每一类又可识别出若干种。如断层型反转褶皱,根据张性断层与压性断层的相互叠加关系,可以识别出六种:断层扩展反转褶皱,断层弯曲反转褶皱,断层滑脱反转褶皱,截断型反转褶皱,滑脱逆掩断坡型反转构造,褶皱型反转构造。其中又以断层扩展、断层弯曲、滑脱逆掩断坡和褶皱型等反转构造的含油气性最好。
- 王同和王根海赵宗举
- 关键词:地质构造油气聚集
- 晋陕地区地质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被引量:49
- 1995年
- 区域构造演化研究对于搞清盆地构造层的数量、类型及其叠置方式,进而评价油气远景、估算储量、选区、勘探和深化对老区的认识并开拓油气新领域、新层系、新类型、新深度,以及探讨油气区的地球动力学等基本问题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作者就晋陕及周边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钻井以及卫星影像等方面的实际资料,综合论述了本区的构造变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成油过程、油气运移与聚集机制,以及油气藏时空分布规律和油气勘探前景。
- 王同和
- 关键词:油气藏油气聚集
- 陕甘宁盆地不整合侵蚀面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被引量:5
- 1995年
- 构造运动造成的不整合侵蚀面及古地貌控制油气的聚集与分布是本区独特的石油地质特征。加里东期形成的沉积间断与奥陶系顶部侵蚀-岩溶古地貌和印支期形成的沉积间断与延长组顶部侵蚀古地貌,分别对盆内古生界天然气和中生界石油聚集与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 刘孝汉秦伯平刘显阳王同和
- 关键词:侏罗纪油气运移油气分布油气聚集侵蚀面
- 太行山以东沉积盆地与油气分布规律被引量:10
- 1995年
- 太行山以东沉积盆地叠置在华北克拉通之上。燕山运动使该区与胶辽隆起、山西隆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断裂隆起区。该区中晚元古界-古生界均被剥蚀殆尽,中生界有部分残留。早第三纪初,构造应力场发生变化,本区发生断块破裂和陷落,变为西高东低的构造格局,并以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为主,发育并围限了一系列地堑、地垒或阶梯式断块。陆续沉积了4~5km的河湖相沉积物。沉降与沉积中心随盆地演化过程作有规律的定向迁移,伸展量较大的断陷沉降量也较大,生油岩也就越丰富。晚第三纪,松散沉积平铺于早第三纪的垒堑结构上,呈现大型平原地貌。同时,应力场也发生了变化,使早期裂陷伸展形成生油凹陷,为烃类转化、运移提供了温压条件。由于生储盖条件的不同配置,造成了不同的油藏类型。
- 王同和
- 关键词:沉积盆地油气藏
- 二连盆地反转构造与油气被引量:16
- 1997年
- 二连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晚侏罗-早白垩世的裂陷作用和中侏罗世末,早白垩世末和晚白垩世末的反转作用,可以识别出压性,压扭性等反转构造,盆地的裂陷期是生油岩主要发育期,而反转作用期形成的各种叠加构造圈闭则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 李心宁王同和
- 关键词:二连盆地油气地质
- 全文增补中
- 阿拉善弧形盆地系的构造迁移被引量:7
- 1990年
- 本文据区内地质、地球物理等新的实际资料,综合论述了阿拉善弧形盆地系的演化过程、形成特点、构造型式及展布规律。盆地断块的破裂与陷落及沉降与沉积中心随着时代的变新由弧顶向两翼依次迁移。据其石油地质条件,认为位于弧顶及与其紧邻的盆地是最有油气前景的地区。
- 王同和
- 关键词:盆地迁移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