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霞
- 作品数:37 被引量:340H指数:9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荒漠灌木内生固氮菌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以塔里木河下游荒漠灌木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组织中分离获得的5个内生固氮菌株为材料,研究了pH值、温度、含盐量、化合态氮含量、干旱对其生长和固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菌株对酸碱、温度适应范围广,在pH值5.0~10.0和15~40℃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并表达固氮酶活性;菌株能耐受0.1%~5.0%NaCl、0.5~4mmol.L-1 NH4+、-0.3~-0.15mPa渗透势,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能,但各菌株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 季华潘存德周俊罗明王卫霞罗达
- 关键词:内生固氮菌抗逆性固氮酶活性多枝柽柳黑果枸杞
- 岷江干旱河谷造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4年
- 为了探讨不同造林时间和立地条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法测定了岷江干旱河谷地区不同造林时间(2002、2006和2011年)及不同立地条件(退耕地和宜林荒山地)营建的岷江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造林时间较短,不同造林时间的人工林间土壤化学性质没有差异,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各菌群生物量差异显著,且随着造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立地条件下则表现为退耕还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各菌群生物量较高。说明土壤微生物对外界因素变化的反映更灵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各菌群生物量显著相关,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
- 王卫霞罗达史作民李东胜唐敬超刘世荣刘千里何建社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造林干旱河谷
- 我国南亚热带几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被引量:90
- 2013年
- 以我国南亚热带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碳氮储量及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体内碳的分布与器官年龄的关系不明显,而氮的分布与年龄的关系则较为密切,表现为幼嫩器官中的氮含量大于老化器官,而老化器官的C/N比值大于幼嫩器官。格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内各组分的氮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并且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在土壤表层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格木、红椎和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分别为236.22、267.84、200.57 t/hm2,氮储量分别为17.91、12.38、10.59 t/hm2。乔木层碳储量分别占42.57%、36.31%和40.28%,0—100 cm土壤碳储量分别占55.77%、62.52%和57.83%;氮储量则是土壤占绝对优势,分别为92.00%、93.72%和95.53%。说明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主要分布在土壤中,且红椎人工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
- 王卫霞史作民罗达刘世荣卢立华明安刚于浩龙
- 关键词:人工林碳储量南亚热带
- 中度火干扰对喀纳斯泰加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自然火干扰作为泰加林中最主要的自然干扰,影响生态系统养分的循环,研究探讨火烧后随着时间的恢复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旨为火烧迹地的改造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喀纳斯泰加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讨中度火干扰后不同恢复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中度火干扰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有机碳、全钾、全氮含量则随着火后时间的恢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火烧后达到44年时,土壤有机碳、全钾、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火烧前水平。【结论】喀纳斯泰加林火烧迹地土壤有机碳、全钾、全氮含量在中度火干扰下,随着火后时间的恢复呈逐渐增加趋势。总体而言,表层0~10 cm土壤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 王卫霞刘晓菊刘景杨玉萍崔倩
- 关键词:火干扰火烧迹地土壤理化性质泰加林
- 南亚热带不同树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特征研究
- 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起了大规模的造林运动,对退化荒坡进行生态恢复。然而在我国热带和亚热带林区造林恢复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人工针叶纯林所占比重较大,由此引起生态稳定性较差、生态服务功能低、易受病虫害的攻...
- 王卫霞
- 关键词:土壤呼吸凋落物分解人工林
- 天山云杉林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及环境解释被引量:7
- 2022年
- 【目地】以天山云杉林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并结合多因子对其解释,旨在为天山云杉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地统计学和GIS技术探究其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并结合多因子,通过冗余分析RDA(Redundancy analysis)进行解释。【结果】1)天山云杉林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值分别为139.80 g/kg、3.85 g/kg、113.79 mg/kg、25.95 mg/kg、179.20 mg/kg,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2)林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最适模型为指数模型,碱解氮的最适模型为高斯模型。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的块金系数分别为11%、13%、14%和10%,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表明其主要受结构因素影响;速效磷的块金系数为41%,属于中等程度空间自相关性,其变异由随机因素与结构因素共同作用影响;3)普通克里格插值表明,碳、氮含量丰富;4)通过RDA分析,土壤含水量、pH值、林分年龄影响着研究区土壤养分含量水平。【结论】基于地统计学、GIS技术和RDA分析得到天山云杉林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空间分布及环境解释,能较好地反映天山云杉林土壤养分的特征,为今后天山云杉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 席丽李思瑶夏晓莹王杰马小龙米尔扎提·柯尼加里木阿丽耶·麦麦提王卫霞
- 关键词:土壤养分地统计学克里格插值
- 一种森林土壤碳的监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森林土壤碳的监测装置,包括电机、控制器、接触器、温度传感器、关闭按钮、蓄电池和钻杆,所述钻杆为中空结构设置,钻杆中间的外圈面上设有一环形的凹槽,凹槽的底面上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一通孔,凹槽的底面上还设有一...
- 王卫霞潘存德阿地力·沙塔尔王振锡王世伟陈虹胡珍珠马红刚孙桂丽
- 文献传递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特征变化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养分元素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枣园、枣麦间作园、荒地枣园和撂荒地等5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运用土壤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结果】各土壤养分指标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变异系数为0.92%~94.00%,均为中等空间变异性。由农田更替为枣园及枣麦间作后,提高了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0~20 cm土层各层土壤有机质均显著提高(P<0.05)。由荒地改建为枣园后,各层土壤有机质均有提高,其中0~10 cm、20~30 cm土层显著提高(P<0.05)。0~100 cm土层各养分元素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枣麦间作园>枣园>小麦地>荒地枣园>荒地,全氮表现为枣园>枣麦间作园>小麦>荒地枣园>荒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各养分元素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阿克苏地区农田或荒地改建为枣园或枣麦间作园后,均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土壤肥力。
- 阿丽娅·阿力木丛小涵夏晓莹席丽王卫霞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质养分元素
- 地形因子对天山北坡天山云杉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研究地形因子对天山北坡天山云杉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方法】在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选取不同海拔、不同坡度和不同坡向的样地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并计算其碳密度。【结果】不同海拔梯度下,天山云杉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介于41.65~77.67 g/kg,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9.47~14.27 kg/m^(2),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均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减少的趋势。0~20 cm土层坡度小于15°时,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最高(105.08 g/kg),而当坡度达到30°~35°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不同坡向上土壤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其中0~20 cm土层阴坡上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阳坡(P<0.05),2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各坡向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天山北坡天山云杉林在高海拔区域内整个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较低海拔区域相对均匀。坡向对土壤有机碳的再分配作用在20~60cm土层土壤中难以发挥作用。
- 夏晓莹李思瑶王杰马小龙席丽米尔扎提·柯尼加里木阿丽耶·麦麦提王卫霞
- 关键词:天山云杉地形因子天山北坡土壤有机碳
- 更新方式对天山云杉林土壤碳氮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研究天山云杉林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碳氮的影响,了解碳、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法】采用典型样方法,研究新疆天山云杉林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更新方式下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均随着土层加深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更新方式间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主要在0~25 cm土层。与老龄云杉林相比,更新后,天然更新林、人促更新林和人工更新林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21.08、27.83和53.2 g/kg,10~25 cm土层分别比老龄云杉林下降9.09、13.88和13.83 g/kg,且与老龄云杉林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不同更新方式间全氮含量的差异主要在0~10 cm土层,分别比老龄云杉林下降0.44、0.71和0.98 g/kg,且与老龄云杉林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影响不同,75 cm深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天然更新林>人促更新林>人工更新林。【结论】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碳氮影响程度不同,人工更新林土壤碳氮含量比天然更新林土壤下降的更为明显,其中表层土壤反映最为敏感,下降最快。
- 王卫霞杨光王振锡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